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琴美

鎖定
徐琴美,教授,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訪問學者,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導師。浙江大學-嘉興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學習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學習與認知科學實驗室創建者、課程與學習科學系前系主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兒童發展與社會政策專委會(籌)負責人,浙江省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人才開發協會副會長,浙江省學前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暨社會教育專委會主任,浙江省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杭州市人口早期發展協會副會長。
長期從事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社會與文化心理學研究,聚焦兒童早期學習機制和青少年自我價值感研究,主要研究興趣:兒童早期學習與語言認知發展、情緒理解與社會性發展、智能本質與學習機制、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兒童發展與社會政策研究、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積極教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等。新的學科交叉研究方向是教育工程心理學,探討心理、教育、技術三者之間的融合,研究互聯網背景下兒童青少年的學習與發展規律。 [1] 
中文名
徐琴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浙江湖州
出生日期
1965年9月
畢業院校
華東師範大學
學科專業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社會與文化心理學
職    稱
教授

徐琴美主要經歷

徐琴美學習經歷

1997.09 - 2000.07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系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1997.03 - 1999.10 首屆德中心理治療研究院“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連續培訓項目”系統家庭治療組學員,獲結業證書
1989.09 - 1992.07 杭州大學心理學系教育心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7.09 - 1988.01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進修認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
1983.09 - 1987.07 杭州大學心理學系本科生,獲理學學士學位 [1] 

徐琴美工作經歷

2019.11 - 至今 浙江大學-嘉興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 主任
2016.09 - 至今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 教授(學習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暨學習與認知科學實驗室創始人與負責人)
2000.09 - 至今 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碩士導師)
2015.05 - 2018.08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 教授(課程與學習科學系創系主任)
2014.09 - 2015.05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 教授(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2009.12 - 2011.12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 區長助理(柔性掛職)
2008.02 - 2009.02 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 訪問學者
2007.12 - 2014.08 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 教授(認知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2001.08 - 2002.08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 訪問學者
1998.09 - 2007.12 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 副教授
1993.09 - 1998.08 杭州大學心理學系 講師
1987.09 - 1993.08 杭州大學心理學系 助教 [1] 

徐琴美社會兼職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兒童發展與社會政策專委會(籌)負責人
中國心理衞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衞生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
浙江省人才開發協會副會長
浙江省學前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暨社會教育專委會主任
浙江省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杭州市人口早期發展協會副會長
浙江省行為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浙江省心理學會理事暨發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兼聘教授
心理學報》《心理科學進展》《應用心理學》論文評審專家 [1] 

徐琴美主要科研項目

  1. 發現兒童(第二期)
  2. 湖州市南潯區幹部心理健康教育
  3. 發現兒童(第一期)
  4. 認知功能的第二語言優勢效應
  5. 情緒智力問卷的跨文化測量及其效度
  6. 嬰幼兒情感發展研究
  7. 小學生人格發展與培養研究
  8. 兒童生氣和傷心情緒理解發展的追蹤研究
  9. 兒童情緒發展的評估研究
  10. 兒童早期親社會情緒的發展及其神經基礎研究
  11. 兒童情緒能力發展的縱向研究
  12. 幼兒社會性發展與培養研究
  13. 兒童心理與行為發展
  14. 嬰兒認知能力測試分析技術
  15. 2-4歲嬰幼兒大腦發育與心智發展
  16. 幼兒社會性發展研究
  17. 小學生移情與欺負研究
  18. 小學教師培訓研究
  19. 兒童青少年自我意識情緒與自我發展研究
  20. 中學生心理健康系統干預方案研究

徐琴美發表論文著作

學術期刊論文發表(*通訊作者) [1] 
  1. Peng, X., Xu, Q*., Chen, Y., Zhou, C., Ge, Y., & Li, N. (2021). An eye tracking study: positive emotional interface design facilitates learning outcomes in multimedia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18(1), 1-18.
  2. Chen, M., Xu, Q., & Cui, M. (2021). Sleep problems, attention, and classroom learning behaviors of Chines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gender.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0143034321993502.
  3. Peng, X., & Xu, Q*. (2020). Investigating learners' behaviors and discourse content in MOOC course reviews. Computers & Education, 143, 103673.
  4. Shi, D., Geng, F., Hu, Y., & Xu, Q. (2020). Physical Activity Modulates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Control on Episodic Memor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696.
  5. Wang, T., Xu, Q., & Hu, J.-F. (2019). Emotions and parenting in learning among Chinese children. In Y. Liu (Ed.),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in China. 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163, 39–65.
  6. Jie He, Peihua Qiu, Ka Young Park, Qinmei Xu*, and Michael Potegal (2013). Young Chinese children’s anger and distress: Emotion category and intensity identified by the time course of behavi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no-no, 1-8,
  7. Tao, Y., Xu, Q.* (2013). Phonological Specificity of Lexical Tones in 12-month-old Chinese-speaking Infants.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45(10), 1111-1118.
  8. 陶冶, 徐琴美*, & Kim Plunkett. (2012). 不同母語環境下16個月嬰兒詞彙表徵中聲調的語義特性. 心理學報(8), 1066-1074.
  9. Hamamura, T., Xu, Q., & Du, Y. (2012). Culture, social class, and independence–interdependence The case of Chinese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10. He, J., Hane, A. A., Degnan, K. A., Henderson, H. A., Xu, Q.*, & Fox, N. A. (2012). Anger and Positive Reactivity in Infancy: Effects on Maternal Report of Surgency and Attention Focusing in Early Childhood. Infancy, no-no.
  11. He, J., Xu, Q.*, & Degnan, K. A. (2012). Anger Expression and Persistence in Young Children. Social Development, 21(2), 343-353.
  12. He, J., Degnan, K. A., McDermott, J. M., Henderson, H. A., Hane, A. A., & Xu, Q., et al. (2010). Anger and Approach Motivation in Infancy: Relations to Early Childhood Inhibitory Control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fancy, 15(3), 246-269.
  13. 張曉賢, & 徐琴美*. (2010). 人際因素促進5_9歲兒童內疚情緒理解的研究. 心理科學.
  14. 胡天婷, 陶沙, 徐琴美, & 畢鴻燕. (2010). 不同漢字解碼技能與小學生閲讀理解的關係. 心理發展與教育(2), 144-152.
  15. 何潔, & 徐琴美*. (2009). 幼兒生氣和傷心情緒情景理解. 心理學報(1), 62-68.
  16. 劉曼曼, & 徐琴美*. (2009). 大學生學業成就目標與考試焦慮的關係研究.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10), 1241-1243.
  17. 程黎, 施建農, 劉正奎, & 徐琴美. (2008). 作業時間和指導語導向對10-12歲兒童發散性思維的影響. 心理科學(6), 1389-1393.
  18. 潘曉蕾, & 徐琴美. (2008b). 美院學生自我價值感的特點. 新美術(1), 98-102.
  19. 潘曉蕾, & 徐琴美. (2008a). 美院學生自我價值感特點及其與學校歸屬感的相關研究. 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4), 381-383.
  20. 王裕豪, 袁慶華, & 徐琴美. (2008). 自我建構量表(SCS)中文版的初步試用. 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6), 602-604.
  21. 徐琴美*, 嚴紅濱, 方玫, & 喻擎蒼. (2008). 表情分析中嘴形的計算機識別.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1), 65-69.
  22. 徐琴美*, 徐慧穎, & 王婷. (2008). 高中生問題行為的學生-家長-教師三視角研究. 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1), 49-51.
  23. 李慶功, 徐琴美*, & 蘇倩倩. (2007). 5~9歲兒童對夢的可控性的理解. 應用心理學(1), 37-43.
  24. 耿鳳基, & 徐琴美*. (2007). 兒童行為抑制的生理機制研究述評. 應用心理學(4), 367-372.
  25. 何潔, 徐琴美*, & 王珏瑜. (2007). 幼兒對生氣和傷心情緒傾向同伴的接受性比較. 心理科學(5), 1229-1232.
  26. 徐琴美*, 何潔, & 鍾瑩. (2006). 兒童在困難情景中的情緒反應. 心理科學(4), 822-825.
  27. 徐琴美*, & 何潔. (2006). 兒童情緒理解發展的研究述評. 心理科學進展(2), 223-228.
  28. 徐琴美*, 李慶功, & 林潔. (2006). 4~6歲兒童對夢的起因和可控性的理解. 心理學報(1), 70-78.
  29. 包克冰, & 徐琴美*. (2006b). 學校歸屬感與學生髮展的探索研究. 心理學探新(2), 51-54.
  30. 包克冰, & 徐琴美*. (2006a). 中馬兩國青少年的父母和同伴依戀關係的比較研究. 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 172-174.
  31. 包克冰, 李卉, & 徐琴美*. (2006). 中學生學校歸屬感及其與自我概念的關係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1), 25-28.
  32. 王婷, & 徐琴美*. (2006). 衝突情景中青少年對父母權威的遵從. 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1), 87-90.
  33. 陳花, 陸立忠, & 徐琴美*. (2005). 聾啞學生親社會價值取向與親社會行為的研究. 中國特殊教育(2), 62-65.
  34. 何潔, 徐琴美*, & 王旭玲. (2005). 幼兒的情緒表現規則知識發展及其與家庭情緒表露_社會行為的相關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
  35. 馬偉娜, & 徐琴美*. (2005). 大學生心理應激模型的初步構建. 中國心理衞生雜誌(8), 19-22.
  36. 徐琴美*, 丁曉攀, & 傅根躍. (2005). 孤獨症兒童及其矯治方法的調查研究. 中國特殊教育(6), 59-64.
  37. 徐琴美*, 何潔, & 蔣國香. (2005). 小學生情緒表現規則的發展特點及與同伴接受性的關係研究. 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 177-179.
  38. 徐琴美*, 袁慶華, & 王惠堅. (2005). 兒童對空間位置協變的外顯學習和內隱學習的比較研究. 心理科學(6), 121-124.
  39. 徐琴美*, & 何潔. (2005). 兒童問題行為問卷項目對中國小學生的適用性調查. 中國心理衞生雜誌(1), 49-52.
  40. 徐琴美*, & 鞠曉輝. (2005a). 9_11歲兒童對失敗學習情景的情緒反應和情緒表達研究. 心理科學.
  41. 徐琴美*, & 鞠曉輝. (2005b). 兒童情緒表現規則知識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5), 94-100.
  42. 徐琴美*, & 劉曼曼. (2005). 同伴支持_父母支持和青少年自我價值感初探. 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
  43. 徐琴美*, & 鞠曉輝. (2004). 7_11歲小學生對學習成功和失敗的情緒反應與情緒歸因研究. 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
  44. 徐琴美*, & 翟春豔. (2004). 羞愧研究綜述. 心理科學(1), 179-181.
  45. 徐琴美*, & 袁慶華. (2003). 高_低焦慮兒童對教師權威行為的認知特點初探. 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
  46. 徐琴美*, & 張曉賢. (2003a). 5_9歲兒童內疚情緒理解的特點. 心理發展與教育.
  47. 徐琴美*, & 張曉賢. (2003b). 兒童自我意識情緒的發展. 心理科學(6), 1114.
  48. 陳昌凱, & 徐琴美*. (2003). 3_6歲幼兒對攻擊性行為的認知評價分析. 心理發展與教育.
  49. 施劍飛, 唐文新, 陳遠嶺, 黃曉霞, 蔡建華, & 徐琴美. (2002). 父母養育方式及氣質類型與神經症患者的人格特徵的相關研究. 中國臨牀康復(9), 1320-1321.
  50. 蔡建華, 葉建林, 王義強, 汪樂羣, 張鐵忠, & 徐琴美. (2001). 神經症MMPI-2的測量分析. 健康心理學雜誌(3), 193-195.
  51. 於紹元, 何劍, & 徐琴美. (2000). 未成年罪犯的心理健康與家庭環境對少年犯心理測評的研究報告. 法學天地.
  52. 龍君偉, & 徐琴美. (2000). 人的自我調節機制述評. 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 59-64.
  53. 龍君偉, & 徐琴美. (1999). Bandura的效能預期理論述評. 心理科學(4), 346-349.
  54. 陸斐, 樓美麗, & 徐琴美. (1998). 護生及高中女生氣質類型與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分析. 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 47-48.
  55. 徐琴美, 陳偉偉, 施劍飛, & 蔡建華. (1998). 神經症患者的人格特徵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係. 應用心理學(1), 44-48.
  56. 孫建勝, 趙國秋, 王義強, & 徐琴美. (1996). 中學教師與醫護人員職業心理緊張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中國心理衞生雜誌(4), 157-159.
  57. 徐琴美, & 王重鳴. (1993). 知識結構及其評估. 應用心理學(1), 42-46.
  58. 王重鳴, & 徐琴美. (1990). 教育心理學研究中能力傾向與教學措施的交互影響. 應用心理學(3), 1-7.

徐琴美著作章節

  1. Morgan, G. A., Wang J., Liao H., Xu, Q. Using the Dimensions of Mastery Questionnaire (DMQ) to Assess Mastery Motiv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peaking Children: Psychometrics and Implications for Self-regulation. For inclusion as a chapter in K.C. Barrett (Ed.) (2012). Handbook on self-regulatory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 New directions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NY: Routledge / Taylor & Francis.
  2. 徐琴美、何潔,情緒理解,《從分子到行為》(唐孝威等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一節,約2萬字
  3. 徐琴美,第四章 腦與心理,《腦科學導論》(唐孝威等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一章,約2萬字
  4. 徐琴美,第十三、十四章,《思維心理學》(劉愛倫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約5萬字
  5. 徐琴美,《家庭教育手冊》,王建平主編,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第一版
  6. 徐琴美,認知行為療法,模仿療法,《行為矯正手冊》,呂靜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徐琴美譯著章節

  1. 姚遠、姜羣譯,徐琴美審校,《如何對孩子説“不”》,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
  2. 徐琴美譯,早期詞彙學習,《兒童心理學手冊》(第六版),英文版總主編,William Damon & Richard M. Lerner,英文版總主持,林崇德、李其維、董奇,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3. 徐琴美譯,第十三、十四、十六章,《心理測驗》(繆小春等譯),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約10萬字

徐琴美教育實踐成果

  1. 學前教育:小布叮(玩具),幼兒社會性培養課程,發現兒童教師專業成長課程
  2. 義務教育:小學生創造性培養的互動開放課堂教學模式,杭師附小情感活動課程,杭州綠城親親學校校本課程體系創新(如追夢計劃、社會研究、戲劇)
  3. 高中教育:嘉興南湖高級中學心理健康系統干預方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生涯輔導活動與生命教育課程
  4. 大學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中心個案心理諮詢實踐,自我成長分享活動(靈活互動開放)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