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勤

(戊戌維新的主要人物)

鎖定
徐勤(1873——1945年),字君勉,號雪庵,戊戌維新的主要人物,今白坭鎮廟崗村人。17歲赴穗從師康有為,與梁啓超等同為康之得意門生。 [1] 
本    名
徐勤
君勉
雪庵
出生地
白坭鎮廟崗村
出生日期
1873年
逝世日期
1945年

目錄

  1. 1 生平

徐勤生平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在北京組織強學會,於上海設分會,派徐主理會務,兼任《強學報》主筆。期間,徐還為《時務報》、《知新報》、《湘報》等報撰寫論著20多篇,積極鼓吹變法維新。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徐追隨康有為在海外流亡多年。在舊金山與梁啓超創辦《文興日報》鼓吹保皇。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康、梁組織保皇黨,並在東京創辦高等大同學校,由徐佐理黨務和兼任校長,同孫中山的革命派爭奪陣地。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保皇黨策劃“勤王”,徐尤為積極,提出。只求速起義師,以救皇上,而圖自立”。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香港創辦《商報》。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赴新加坡主持《南洋總彙新報》。清宣統二年(1910年),回廣州創辦《國事報》,任總理。10多年來,他秉承康之旨意,到處辦報、著論,與同盟會及其他革命的報刊開展猛烈的筆戰。他還以各種名義在華僑中籌得款項1500多萬元,作為勤王軍餉。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保皇派所辦各報相繼停刊。民國元年(1912年)被美洲華僑選為國會議員,同年由美返國,並任進步黨廣東省支部長。民國2年(1913年)5月,任進步黨名譽理事,6月受任為華僑宣慰使。
民國4年(1915年),袁世凱復闢稱帝,各地紛紛起兵討伐,廣東聲勢尤其浩大。此時徐乘機復出,任廣西陸榮廷護國軍司令。民國5年(1916年),他以鉅款攏絡舊友魏邦平,利用魏在粵東海軍的勢力,收買了“寶壁”、。江鞏”、“江固”等數艘軍艦,自稱為廣東護國軍總司令,任命魏為攻城總司令。時粵軍龍濟光受到徐勤、陳炯明、朱執信、林虎等10多路軍馬圍攻,困守廣州孤城。為擺脱險境,他設下騙局召開和平會議,企圖一網打盡各路民軍首領。但大多數人洞悉其奸,不肯參加。惟徐恃有黨徒黃廣齡任警察廳長,且有魏之旗艦停泊白鵝潭上,遂放膽前往赴會。4月12日,各界代表聚集警察署內開會,龍果然在兩旁埋伏槍手,向與會者突然射擊,子彈橫飛,黃廣齡、湯覺純等當場斃命。徐急竄入房中,換上警服趁亂跑至江邊,乘小船脱離險境,不久逃往香港。民國18年(1929年),曾任憲政黨主席。民國34年(1945年)2月病逝於天津,終年72歲。
參考資料
  • 1.    李慶邦;黃澄宇;何逸梅,三水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三水縣誌/人 物;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340-13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