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道工藝

鎖定
在產品加工過程中,需要一道以上的工序才能夠完成,那麼,除第一道工序外,對於第二、第三....直至最後一道工序,都可以被叫做前一道工序的“後道工序”。同樣,除最後一道工序外,其它工序都可以叫做後道工序的“前道工序”。即前道與後道是相對而言的:第二道工序是第一道工序的後道工序,但又是第三、第四道工序的前道工序。在工藝製造中,前道工序也叫前道工藝,後道工序也叫後道工藝。
中文名
後道工藝
外文名
After the process
用    途
用於紡織、包裝後續工作

後道工藝非織造後道工藝裝備技術創新的若干探討

全球金融危機波及實體經濟的情況下,從非織造材料的工藝和產品特點角度,來分析非織造後道工藝裝備的作用和開發方向。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市場和技術創新之間的關係。 [1] 

後道工藝非織造機械裝備的特點…

非織造材料生產的特點是工藝流程短、生產效率高。與此特點相應的非織造機械可以簡單地分成兩大部分,即成網設備和加固設備。成網部分有幹法、濕法和聚合物擠壓法三類,除去濕法比較特殊 ,故且不談,幹法成網又包括機械梳理和氣流成網,聚合物擠壓法主要有紡粘法和熔噴法。加固部分有機械加固、化學加固和熱粘合加固三類。機械加固包括針刺和水刺;化學粘合法種類較多,按其應用量只取其中兩種,即噴灑法和浸漬法(含泡沫 浸漬、塗層);熱粘合法包括熱熔和熱軋。其中成網部分不同工藝已出現組合,如紡粘和熔噴。加固部分可以由兩種工藝,甚至三種工藝來組合。只有純熔噴法產品的加工比較單一,其他幾種成網法都可能與後續不同的加固工藝進行組合。按數學上的排列組合算法,這些工藝之間可以形成 93 種不同組合的生產工藝。事實上,實際生產中非織造材料已實現的生產工藝組合種類確實不少,其產品種類也相當多。這一特點意味着 :採用不同工藝的組合能生產出差別化很大的各種非織造材料,產品開發的空間相當大。非織造材料生產工藝多變是與傳統紡織中機織和針織生產的重要區別之一。 [1] 

後道工藝非織造生產後道加工

”後道加工”相當於傳統紡織上的後整理。非織造生產中後道加工的目的和作用與非織造材料的實際應用有很大的關聯。非織造材料中後加工涉及比較多的大宗產品是日常生活、工業、儀表用的各種擦拭材料,歐美地區有一個大而且穩定的產品市場,世界上幾家大的非織造產品公司都涉足其間。這類產品的後加工中主要有印花,加工目的不只是為了美觀,更是一種加固手段。它屬於非織造化學加固中的印花粘合法,所用漿料中有粘合劑。這是一種局部加固法,兼顧增加材料的強力和保留良好的吸水功能;後加工中還有施加輔助藥劑和護膚劑,使最終產品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 [1] 
由此可見,現階段非織造材料的發展方向仍然是功能性突出的技術產品,如果要涉及到後加工工藝和裝備 時,其作用相比之下作用顯得弱一些。同時,考慮到非織造後加工工藝與裝備,有不少是從傳統紡織後整理技術中引入,再經技術創新而形成的 ,在這一環節,我國相關裝備的技術進步活動開展的相對比較少,因而其發展空間還是相當大的,但是由於這些技術的開發又和非織造材料功能的涉及有密切聯繫,因而又存在一些難度。 [1] 

後道工藝裝潢印刷後道工藝裝備的發展趨勢

包裝印刷後加工設備,一般是指商標、包裝等印品在印刷以後的加工工藝中所用的設備,如過油上光、壓光、復膜等表面光澤處理設備;燙金、模切壓痕設備;摺疊糊盒設備等等。 [2] 

後道工藝表面光澤處理設備

過油上光、壓光及復膜等表面光澤處理設備,主要用於質量要求比較高的包裝裝演印品的印後處理。通過過油上光、壓光或復貼塑料薄膜等工藝手段,既提高了印品表面的光亮度及耐磨性,更由於印品表面光澤處理的特有效果,而增強了商品裝潢的藝術感染力。此外,經表面光澤處理的包裝裝潢盒還具有防污、防水、耐光、耐熱等功能。因此,表面光澤處理廣泛應用於較精緻的包裝印品上。
表面光澤處理機械為包裝印刷後道設備提供了相當數量的技術裝備,為印後工藝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產品的技術檔次不高、質量也不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又妨礙了印後工藝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2] 

後道工藝燙印、模切壓痕等印後設備的發展趨勢

模切壓痕、燙印機械是發展相當快的印刷包裝裝潢印後設備。燙印、模切機主要用於包裝裝潢印品的表面電化鋁箔燙印、包裝紙盒和商標的模切成形以及精美印刷品的凹凸壓印工藝。
T Y M 7 8 0 自動燙印模切兩用機的紙張定位精度穩定在0.20m m 以下。主要技術性能指標與瑞士的同類產品相近。Y M 78 0 機的研製成功,不但填補了自動卧式平壓平燙印機的空白,更由於其優良的性能,解決了包裝印刷行業長期以來高檔硬殼翻蓋煙盒模切精度達不到自動包裝流水線要求的;解決了高檔名酒精美包裝盒採用大面積燙金工藝的難題為包裝裝演印刷後道工序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工藝裝備。
有必要重複提及的是:在包裝印刷後工藝設備向高效、全自動、高精度、多功能、大幅面、聯動化的方向發展,以及產品能級向高檔次衝刺的同時、低檔印後設備功能的完善與提高,以滿足不同層次包裝印品生產的需要。 [2] 
參考資料
  • 1.    俞鎮慌.非織造後道工藝裝備技術創新的若干探討:紡織機械,2009 (5):6-7
  • 2.    張建中.裝潢印刷後道工藝裝備的發展趨勢:中國包裝工業,1994 (3)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