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彩(拼音:cǎi)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2]  。彩的意思本用“”表示,大約漢魏兩晉時代才產生“彩”字。“彩”本義指美麗的顏色。用作名詞,指彩色的絲織品,引申為遊戲、競賽或賭博、爭鬥中得勝者所得的獎品,又引申為對勝利者或成功者的稱讚。另外,彩又指在爭鬥中負傷流血,如掛彩。 [18] 
中文名
拼    音
cǎi
部    首
五    筆
ESET [2] 
倉    頡
BDHHH [2] 
鄭    碼
PVFP [2] 
筆    順
撇、點、點、撇、橫、豎、撇、點、撇、撇、撇
字    級
一級(編號:2353) [12] 
平水韻
上聲十賄 [3] 
異體字
𣁝、𥝞、綵(彩色、剪綵)(“綵”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統一碼
U+5F69 [2] 
注音字母
ㄘㄞˇ
四角碼
2292₂
筆畫數
11(部首3,部首外8)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彩”的字形演變 “彩”的字形演變 [1]
彩,是“採”字的後起字,而且是至今仍然通用的一對古今字。
彩,大約是魏晉以後才出現的字。在先秦文字裏,都以“採”作“彩”,所以“彩”的初文(本字)便是“採”。“採”在古文字中是“爪”與“木”組成的會意字,用手在樹上摘取,是其本意。摘取或選取得多了,就會呈現出多種色彩,採就引申出五彩、色彩。《尚書》裏説:“以五采彰施於五色。”這時,“採”的意思已經由“採摘”的本義發展為表示瑰麗的顏色。文章的色彩,就叫做文采。從採摘引申到文采,要表達出如此多的意思,於是在“採”字的前後分別加上了可以表示不同類別的部首,這樣就出現了“採”“埰”“彩”等字。“彩”字最初就是專門承載彩色義的,它右邊的“彡(shān)”字就是表示花紋、修飾等義。古代的色彩,一般多用絲染色來表示,所以又有“綵”字。後起的這些字與原來的“採”字都成了古今字。在一般情況下,出現了今字以後,古字就用得少了,“採”與“彩”通用至今就顯得比較特別。 [16-17] 
“彩”字本義是“多種顏色”,是與圖畫密切相關的。“彩”代表的顏色有時是與“素”相對的:彩旗不包括白旗,彩紙不包括白紙,綵綢、綵帶也是這樣。“彩”有時又是指包括白色在內的多種顏色,“五彩”單説時指“青、黃、赤、白、黑”,在“五彩繽紛”這個成語中則是泛指顏色多,不定是幾種特定的顏色,“彩霞、彩雲,彩虹、絢麗多彩”的“彩”也都是這樣。
顏色、色彩是物體發出的或反射出的或透過的不同波長的可見光在人的視覺中所得出的感覺和印象。因此它跟“光”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光彩”一詞最初是“光澤”與“色彩”的統稱,光彩奪目就是説顏色、光澤鮮豔耀眼;如果説一個傑出的人物光彩照人,那是比喻引人注目的形象、表現等。後來意義引申,“光彩”又用來表示“光榮”,如:得了第一名當然很光彩。“大放異彩”字面上指放出奇異的光彩,實際上常用來比喻做出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
顏色、色彩在許多方面有着廣泛的運用和表現,因此,由“彩”構成的詞在許多領域都可以見到。從前男女結婚,男方要出“彩禮”,新娘子要坐“彩轎”;一些重大的慶祝活動有時會搭“綵棚”;戲劇、舞蹈等正式公演前往往要進行化妝排練,叫做“彩排”;作戰時負傷流血有一個委婉的説法叫“掛彩”,而傷員又可以叫“彩號”。“彩”古時候又曾指擲色子的勝色,後來賭博得利就被稱為“得彩”,與此相關,賭注也被稱為“彩”,字義進一步擴展,“彩”就成了賭博或某種遊戲競賽活動中給得勝者的錢物的通稱。清末以後,中國國內部分地區開始發行具有賭博性質的獎券,人們稱為“彩票”,於是買獎券中了獎也就稱為“中彩”。從前賭博中呼喝叫彩稱為“喝彩”,後來人們把表示稱讚誇獎的歡呼也稱為“喝彩”。
包含“彩”字的詞語還有幾個比較常見,如:剪綵、張燈結綵、懸燈結彩,這裏的“彩”是指彩色的絲綢或彩色絲綢等製成的裝飾物,不能簡單地理解成“彩色”。 [18]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cǎi
名詞
各種顏色
color
《淮南子·修務訓》:“若夫堯眉八彩,九竅通達。”
唐·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宋·柳永《玉山枕》詞:“斷霞散彩,殘陽倒影。天外雲峯,數朵相倚。”
彩旗;彩霞;彩電;色彩;五彩繽紛
各種顏色的絲織品
《隋書·音樂志中》:“車輅垂彩,旒袞騰輝。”
《警世通言·一窟鬼癩道人除怪》:“旋暖金爐燻蘭澡,悶把金刀剪綵呈纖巧。”
巴金《秋》二十:“他看見彩行的人搭着梯子在大門口扎彩。”
彩仗;剪綵;張燈結綵
賭博、某些遊戲或抽獎中給獲勝者的東西
prize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怪術》:“宋居士説擲骰子咒雲‘伊諦彌諦彌揭羅諦’,念滿萬遍,彩隨呼而成。”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三》:“澄索彩具,蔚與賭貴兆,曰:‘彩大者,秉大柄。’澄擲之得十一,席上皆失聲。”
《紅樓夢》第二二回:“賈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頭説:‘快把賀彩獻上來。’”
中彩;得彩;彩品;博彩;彩票
光澤
lustre;
splendour
南朝梁·江淹《別賦》:“日下壁而沈彩,月上軒而飛光。”
宋·呂渭老《浣溪沙》:“惹鬢蛛絲新有喜,窺窗月彩舊相從。”

讚美、誇獎的歡呼聲
cheer
《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那四面看的人,就海潮一般,喝了個連環大彩。”
喝(hè)彩;滿堂彩
精彩的成分;花樣
pattern
出彩;豐富多彩;異彩紛呈
戲曲中使用的某些特技;魔術中使用的手法
姚華《曲海一勺·駢史下》:“賦之為物,陳之為彩。”
火彩;彩活兒
文采
《晉書·夏侯湛傳贊》:“湛稱弄翰,縟彩雕煥。”
《宋書·顏延之傳》:“延之與陳·郡·謝靈運俱以詞彩齊名。”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鏤彩摛文,聲理有爛。”
神態;風度
demeanor
戰國·宋玉《神女賦》:“目略微眄,精彩相授。”
南朝宋·謝莊《為尚書八座奏封皇子郡王》:“第某皇弟等,器彩明敏,今識穎悟。”

受傷流的血
blood(from a wound)
《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時三兒在旁邊正呆呆的望着公子的胸脯子,要看這回刀尖出彩。”
魏風等《劉胡蘭》:“後來腿上掛了彩,我才下來。”
彩號;掛彩
(Cǎi)姓氏用字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5]  《漢語大字典》 [4] 

近義辨析

彩—採
在表示色彩時,“採”與“彩”很容易混淆。“採”用於精神、神色,側重於描寫精神狀態,如神采、風采、興高采烈、無精打采。“彩”用於跟多種顏色有關的事物,如彩色、色彩、五彩繽紛、掛彩(指流血過多,血流出來顏色分明)。“精彩”“豐富多彩”既指姿態也指顏色,通常不用“採”。“文采”既指華麗的色彩,也指文藝方面的才華,習慣上不寫作“文彩”。 [19-20]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九】【彡部】倉宰切(cǎi)
文章也。從彡采聲。 [2]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彡字部】
《唐韻》《正韻》倉宰切,《集韻》此宰切,並音採。《説文》:文章也。從彡,采聲。《廣韻》:光彩。《集韻》:通作採。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2]

書寫提示

“彩”的筆順 “彩”的筆順
【規範提示】“木”的末筆捺改點。
【寫法】“採”略寬,“彡”略窄,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彡”略低。“採”,“爫”扁小、“木”寬大;“爫”首筆撇從豎中線上端起筆,第四筆短撇斜跨豎中線;“木”的橫筆在橫中線。“彡”,三撇起筆點上下對齊,第二撇斜跨橫中線,第三撇伸向“採”下。 [14] 

書法欣賞

[6-10]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十五海

開口呼
次清
倉宰切
tsʰAi
集韻
上聲
十五海
開口呼
次清
此宰切
tsʰɒi
禮部韻略


上聲





此宰切

增韻


上聲





此宰切

中原音韻

上聲
皆來

開口呼

次清

tsʼai
中州音韻


上聲
皆來





葉猜上聲

洪武正韻

上聲
六解


次清
此宰切
ts‘ai
分韻撮要

陰上
第十九栽宰載






(參考資料:漢典 [11]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sʰai
214
上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sʰɛ
55
上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sʰæ
53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ʰai
42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ʰai
53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sʰᴇ
24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ʰɛ
42
上聲

晉語
太原
tsʰai
53
上聲

吳語
蘇州
tsʰᴇ
52
上聲

吳語
温州
tsʰe
31
上聲

湘語
長沙
tsʰai
41
上聲

湘語
雙峯
tsʰue
31
上聲

贛語
南昌
tsʰai
213
上聲

客家話
梅縣
tsʰai
31
上聲

粵語
廣州
tʃʰɔi
35
陰上

粵語
陽江
tʃʰɔi
21
上聲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sʰai
51
上聲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sʰai
53
陰上

閩語(閩東片)
福州
tsʰai
31
上聲

閩語(閩北片)
建甌
tsʰai
21
上聲
文讀
tsʰo
21
上聲
白讀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5]  、漢典 [11] 
參考資料
  • 1.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789
  • 2.      .漢典[引用日期2019-05-26]
  • 3.    十賄  .搜韻[引用日期2019-05-26]
  • 4.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M]. 武漢:崇文書局, 2010:918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20
  • 6.    “彩”的草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02]
  • 7.    “彩”的行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02]
  • 8.    “彩”的楷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02]
  • 9.    “彩”的隸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02]
  • 10.    “彩”的篆書書法字典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06-02]
  • 11.    “彩”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02]
  • 1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4-04-06]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308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0
  • 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49
  • 16.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文化源流 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1351
  • 17.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45-46
  • 18.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3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195-196
  • 19.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62
  • 20.    丁喬.“採”和“彩”的區別[J].咬文嚼字,1995,(第1期):4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