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長東

鎖定
張長東,浙江浦江人,北京大學副教授。
中文名
張長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制度主義
任職院校
北京大學
職    稱
北京大學教授

張長東個人經歷

教育背景
2011年8月華盛頓大學 政治學博士
2009年12月華盛頓大學(西雅圖) 政治學碩士
2004年6月北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碩士
2000年7月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學士
職業經歷
講師,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2011年12月到2012年8月

張長東研究方向

1、制度主義
2、國家與社會
3、中國政治
4、財政社會學

張長東主講課程

    • 1、本科生 發展政治學、中國地方政府與政治
    • 2、研究生當代西方政治制度、發展政治學
    • 3、MPP 中國經濟發展與改革

張長東學術成果

    • 1、Joel Migdal, 《強社會與弱國家:第三世界國家的國家能力》(主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 2、 Peter Calvert, 《革命與反革命》(主譯),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 1.Asymmetric Mutual Dependence between State and Capitalists in China, Politics and Society, 2019, Vol. 47(2) 149–176. Lead article.
    • 2.“社團自主性與政策倡導積極性”,《政治學研究》2018年第五期(張長東,馬詩琦)
    • 3.“税收與國家治理”,《新視野》(CSSCI拓展)2018年第3期(張長東,馮維)
    • 4.“社會科學中的因果機制”,《公共管理評論》(CSSCI集刊)2018年第一期
    • 5.“比較政治學視角下的國家理論發展”,《北大政治學評論》2018年
    • 6.Nongovermental Organizations’ Policy Advocacy and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in China,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18, Vol.47(4): 723–744.
    • 7.A Fiscal sociological Theory of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Sociological Theory 2017, Vol. 35(1) 39–63.
    • 8.Reexamining Election Connection for Authoritarian China: The Local People’s Congress and Its Private Entrepreneur Deputies, China Review Vol. 17, No. 1(2017): 1-27.
    • 9.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Policy Advocacy in China: Resources, Government Intention, and Network,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April. 2015. Vol. 13 (1): 181-199.
    • 10.“從國家法團主義到社會法團主義”,《東嶽論叢》,2015/2(張長東、顧昕)
    • 11.“縱向橫向網絡中的政府與社會組織互動機制——基於行業協會行為策略的多案例比較研究”,《公共行政評論》2014第5期。(汪錦軍、張長東通訊作者)
    • 12.“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基於國家能力理論視角”,《法學評論》2014年第3期。擴充修改後收錄於吳白乙主編《拉美國家的能力建設與社會治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5月
    • 13.“在商言政:地方人大中的民營企業家代表”,《學海》2014年第2期
    • 14.“制度主義視角下的市場維護型財政聯邦主義”,《浙江社會科學》2014年第2期
    • 15.“我國黨政關係現狀研究”,《戰略與管理》,2013年5月
    • 16.“税收與國家建構:發展中國家政治發展的一個研究視角”,《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年5月
    • 17.Power and Rule by Law in Rural China: Mediation and Legal Mobilization in Land Disputes, in Fu, Hualing and John Gillespie, eds. Resolving Land Dispute in East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ug. 2014 (with Christopher Heurlin).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