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興

(明初永寧衞指揮僉事、追封隆平侯)

鎖定
張興(1332年1382年),字彥文,鳳陽府臨淮縣(今屬安徽鳳陽)人,父母早逝,性剛毅,負大志,徒步歸附朱元璋,龍鳳元年(1355年)從朱元璋渡江,龍鳳二年(1356年),授廣陵翼統軍元帥府元帥,龍鳳三年(1357年)從胡大海徽州婺州等州,更定官制後改任錢塘衞管軍正千户,階武德將軍,洪武二年(1369年)從大將軍徐達北伐蒙元,攻克開平,洪武三年(1370年)從左副將軍李文忠應昌馬邑,獨遇元將不花平章,張興以少擊多,擊敗不花軍,特賜金繒,升濠梁衞指揮僉事,階明威將軍,不久調任永平衞指揮僉事,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一月六日逝於任上,享年五十歲。以子張信靖難之役有功,追封隆平侯。 [1-2] 
本    名
張興
彥文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鳳陽府臨淮縣
出生日期
1332年
逝世日期
1382年

張興人物生平

張興,字彥文,性剛毅,力超乘,父母早逝,已額額卓立,鄉人有貧乏者,率推其餘以救濟之,而負大志,不為小庶曲謹以要時譽。元末紅巾起義,張興曰:「丈夫當康屯濟人,以建功名,寧能瑣瑣乾沒畎畝間哉!」恰遇朱元璋招兵,徒步歸附。 [1] 
龍鳳元年(1355年)從朱元璋渡江。 [1] 
龍鳳二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路(今南京)後設諸翼統軍元帥府,授張興廣陵翼統軍元帥府元帥。 [1] 
龍鳳三年(1357年),從胡大海徽州婺州等州 [3-4]  ,生擒偽萬户張十一,鎮撫李勝等,並得其眾。 [1] 
時更定官制,改任錢塘衞管軍正千户,階武德將軍,自此朱元璋征伐,張興皆從行,其所受制詞有云「弱冠從軍,氣剛力壯,爰佐上將,撫定徽郡,克取星源,耀兵武林,長驅于越。」 [1] 
及苗獠背德,叛臣貳邊,又能固守諸暨,力援東陽,北大舉平江浙,臨安款附,姑蘇削平,繼有温台閩海之師皆有功。 [1] 
洪武二年(1369年),從大將軍徐達北伐蒙元,六月十七日攻克開平(河北唐山)。 [5] 
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從左副將軍李文忠應昌馬邑, [6]  既而獨遇元將不花平章軍,其眾且盛,張興所率僅千五百人與之鏖戰,薄暮未決,明日旦復戰,遂擊敗不花軍,斬守百餘級,獲其馱馬輜重,主將以張興為上功,特賜金繒,升濠梁衞指揮僉事,階明威將軍。居無幾,調永寧衞 [1] 
張興以威信服強儣,以寬惠撫士卒,以紀律肅部伍,持躬廉正,蒞事勤慎,威懷並著焉。 [1] 
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一月六日逝於任上,享年五十。初葬臨淮,其配太夫人詹慎因,靜專誠一,克相剋訓,以儀閨閫,永樂十二年(1414年 ) 五月十三日沒於南京,享年七十有八,得吉卜於江寧縣(今南京江寧區)英山之原,子張信遂啓其考張興之藏,合太夫人葬焉。 [1] 

張興人物評價

楊士奇:天啓皇明,龍興於淮;魁勇傑智,如雲偕來。桓桓張公,孔材且武;徒步來歸,始屬麾下。據厥謀猷,遂見簡知;以吊以伐,靡行弗隨。鐵馬金戈,蹂吳蹸粵;南土率靖,長驅北伐。以寡遘多,益奮而疆;斬馘生縶,其功用彰。寵章煌煌,進秩崇祿;何惠弗懷!何威不服!肅肅紀律,巖嚴操持;相古名師,奚以加茲;厥行實繁,未稱者報。報弗逮躬,有赫在後;殫勞竭誠,其輔中興。玉帶金貂,顒昂在廷;功載天府,澤披來裔。溯嘉本源,寵光三代;伉儷合藏,麗牲有碑。發潛幽光,太史有辭。 [2] 
參考資料
  • 1.    楊士奇《東裏文集續編卷二十四·永寧衞指揮僉事追封隆平侯張公神道碑銘》:太宗皇帝既舉義靖內難,諸王大臣共推戴,上正大統,主宰天下,遂大封功臣,賜之鐵券,傳爵子孫,推恩祖考,於時臨淮張公信自北平都指揮僉事先幾效誠,特見信用,車駕所向,出督諸將,入議帷幄,鹹侍左右,遂以功封隆平侯,暨上巡狩北京,命公輔仁宗皇帝監國,仁廟統加少師,公春秋八十有餘,念朝廷之恩寵,考妣之德善,皆當永示後之人,俾勿忘。於是屬士奇之神道麗牲之石,士奇與公同朝三十有餘年,又嘗同輔監國,誼不得辭,遂安公所狀出事行敍而銘之。敍曰:張氏世家鳳陽之臨淮,宋季有仕為都統諱宗遠者,公高祖也;曾祖諱禮正,祖諱彬善,考永寧衞指揮僉事諱興,三代皆以公貴,封隆平侯;曾祖妣夏,祖妣朱,皆追封隆平侯夫人,母詹,封隆平侯太夫人。永寧公字彥文,性剛毅,力超乘蚤喪怙恃,已額額卓立,鄉人有貧乏者,率推其餘濟之而負大志,不為小庶曲謹以要時譽丁。元季之亂,嘗曰:「丈夫當康屯濟人,以建功名,寧能瑣瑣乹沒畎畝間哉!」會太祖皇帝龍興,徒步歸附,遂從渡江,授廣陵翼元帥,從攻徽婺等州,生擒偽萬户張十一,鎮撫李勝等,並得其眾。時更定官制,改錢塘衞管軍正千户,階武德將軍,自是征伐鹹與從行,其所受制詞有云「弱冠從軍,氣剛力壯,爰佐上將,撫定徽郡,克取星源,耀兵武林,長驅於越。」及苗獠背德,叛臣貳邊,又能固守諸暨,力援東陽北大舉,平江浙,臨安欵附,姑蘇削平,繼有温台,閩海之師皆有功,蓋具錄其勣,後從大將軍北征至開平,克應昌馬邑,既而獨遇元將不花平章軍,其眾且盛,所率僅千五百人與之鏖戰,薄暮未決,明日旦復戰,遂敗不花軍,斬守百餘級,獲其馱馬輜重,主將上其功,特賜金繒,陞濠梁衞指揮僉事,階明威將軍,居無幾,調永寧衞,以威信服強儣,以寬惠撫士卒,以紀律肅部伍,持躬廉正,蒞事勤慎,威懷並著焉。洪武壬戌十一月六日沒於官,享年五十。初塟臨淮,其配太夫人詹諱慎因,元贈禮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河間郡侯諱某之孫,贈參知政事、護軍、封河間郡公諱旺之子,靜專誠一,克相剋訓,以儀閨閫,永樂甲午五月十三日沒於南京,享年七十有八,得吉卜於江寧縣英山之原,少師公遂啟其考之藏,合太夫人塟焉。子男三,長既少師公,自普定衞指揮僉事積功至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少師、隆平侯;次毅,都指揮僉事,守定州;次忠,江陰衞指揮僉事,毅、忠俱先卒。女二,長適程寶,次適惟學,孫男十四
  • 2.    楊士奇《東裏文集續編卷二十四·永寧衞指揮僉事追封隆平侯張公神道碑銘》:鏞,大興左衞指揮僉事;鏜,江陰衞指揮僉事;鉦、銘、鋋、鍴、𨬔、鉉、鑑、鑌、鋼、鏻、鏞、鈺、鉦、鋋俱先卒。女九,長適平越衞千户劉勝;次適都指揮僉事吳浩;次適都指揮僉事馮楷;次適前軍都督僉事李得;次適指揮僉事柴昶;次適錦衣衞指揮僉事徐景璜;次適王普;次適指揮僉事繆義;次適指揮僉事朱榮。曾孫男六:淳,大興左衞指揮僉事;湧,泰虎長生仙童。女八:長適通州守衞千户陳瑄;次適指揮僉事楊勇;次適指揮僉事李山;次適指揮僉事王忠;次適劉某;其三尚幼;玄孫男二:福、祐;女三。 銘曰:天啟皇明,龍興於淮;魁勇傑智,如雲偕來。桓桓張公,孔材且武;徒步來歸,始屬麾下。據厥謀猷,遂見簡知;以吊以伐,靡行弗隨。鐵馬金戈,蹂吳蹸粵;南土率靖,長驅北伐。以寡遘多,益奮而疆;斬馘生縶,其功用彰。寵章煌煌,進秩崇祿;何惠弗懷!何威不服!肅肅紀律,巖嚴操持;相古名師,奚以加茲;厥行實繁,未稱者報。報弗逮躬,有赫在後;殫勞竭誠,其輔中興。玉帶金貂,顒昂在廷;功載天府,澤披來裔。泝嘉本源,寵光三代;伉儷合藏,麗牲有碑。發潛幽光,太史有辭。
  • 3.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五 丁酉歲 七月 七日 》:○庚辰,元帥胡大海等進兵徽州,守將元帥八思爾不花及建德路萬户吳訥等拒戰,大海擊敗之,遂拔其城。
  • 4.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五 丁酉歲 九月 一日》:九月癸酉朔,元婺源州元帥汪同與守將鐵木兒不花不恊,以總管王起宗黟、縣尹葉茂祁門、元帥馬國寶詣雄峯翼降, 上命皆仍其官。
  • 5.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四十三 洪武二年 六月 十七日 》:○己卯,常遇春等克開平。
  • 6.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五十二 洪武三年 五月 十三日》:○辛丑,左副將軍李文忠師趨應昌,未至百餘裏,獲一胡騎問之,曰「四月二十八日元主已殂,今自應昌往開平報國喪。」文忠即督兵兼程以進。癸卯,復遇元兵,與戰,大敗之,追至應昌,遂圍其城,明日克之,獲元主嫡孫買的裏八剌並后妃宮人,暨諸王省院達官士卒等,並獲宋元玉璽金寶一十五,宣和殿玉圖書一,玉冊二,鎮圭大圭玉帶玉斧各一,及駝馬牛羊無筭,遣人俱送京師,惟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與數十騎遁去,文忠親率精騎追之至北慶州,不及而還,師過興州,遇元將江文清等率軍民三萬六千九百餘人來降至紅羅山又降其將楊思祖等一萬六千餘人師還北平遣人送江文清楊思祖等赴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