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立強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

鎖定
張立強,男,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研究方向:儲層地質學,油氣藏形成與分佈、
中文名
張立強
代表作品
《準噶爾盆地古近系超高壓帶砂岩鐵方解石膠結物的分佈及形成機制》
性    別
職    稱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

張立強人物經歷

1990.9-1994.6,畢業於石油大學(華東)勘探系,獲石油天然氣地質與勘查專業工學學士學位;1995.9-1998.3,畢業於石油大學(華東)勘探系,獲煤田、油氣地質與勘探專業工學碩士學位;2001.9-2006.6,畢業於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獲地質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1994年7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資源系工作;1994-1999,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助教;1999-2005,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講師;2005-2011,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副教授;2011,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 [2]  ;2011-2012,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博士後;2010.3-6,在美國威其託州立大學學習和合作研究;現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資源系主任,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負責人,是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核心成員。

張立強學術兼職

天然氣地球科學》編委,美國AAPG會員。
Petroleumgeoscience、Journalof Petroleum Science andEngineering、地球科學(英文版)、天然氣地球科學、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中國科技論文、科技導報等期刊審稿專家等。
擔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第三屆學校教學工作督導組督導員、第四屆學校教學工作督導組副組長。

張立強主講課程

油氣田地下地質學、油氣田開發地質學、測井地質學儲層地質學層序地層學、油礦地質學、石油地質學,
[2] 

張立強承擔項目

東營凹陷北帶中段深層沉積充填歷史及砂岩富集帶分佈規律(2011ZX05008-004-52), 國家油氣專項,11年-15年, 154萬元, 負責人
塔里木盆地地台區深部海相層系三維輸導格架(2011CB201105), 國家973,11年-12年, 41萬元, 負責人
複雜斷塊油藏斷層控藏機理與勘探技術, 江蘇油田,11年-12年, 47萬元, 負責人
留西留北構造帶上第三系沉積相, 華北油田,11年-13年, 50萬元, 第二負責人

張立強科研成果

《準噶爾盆地古近系超高壓帶砂岩鐵方解石膠結物的分佈及形成機制》,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年12月, 第一作者, EI核心
《東營凹陷沙河街組不同砂體類型儲層敏感性研究》,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 2011年10月, 第一作者, 統計源
《白音查干凹陷緩坡帶多物源方向及其模式探討》,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 2011年12月, 第一作者, 統計源
《準噶爾盆地南緣古近系砂岩儲集層物性控制因素》,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 2010年第4期, 第二作者
《饒陽凹陷新近系館陶組物源方向分析》,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2年3月, 第一作者, EI收錄
《東營凹陷北帶古沖溝古近系多物源沉積模式》,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年第8期, 第一作者, EI
《東營凹陷永82井沙四段紫紅色泥岩特徵及其在層序界面識別中意義》, 《油氣地質與採收率》, 2012年第5期, 第一作者, 統計源
《準噶爾盆地高壓帶碳酸鹽膠結層的分佈及特徵》, 《石油實驗地質》, 2011年第4期, 第一作者, 統計源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 2010, 副主編
《油氣田地下地質學》,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7, 副主編
《油氣田地質實習指導書》, 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 2011, 主編
《依託學科優勢、堅持石油特色、建設一流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改革與建設》, 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9年, 5/12
《油氣田地下地質學/省級精品課程》, 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6-2012,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