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志力

(九三學社社員)

鎖定
九三學社社員、北京交通大學機械與電子控制工程學院教授張志力,女, 教授本科生課程:機械設計,教授研究生課程: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納米材料與技術。
參與完成的“耐酸鹼、高速、分瓣式磁性液體旋轉密封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中文名
張志力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南昌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獲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性    別
學    位
工學博士
職    稱
教授

張志力教育背景

1987年—1995年:江南大學油脂化學工程本科畢業、精細化學工程專業碩士畢業;
1999年—2002年:南昌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博士畢業 [2] 

張志力工作經歷

1995年4月-1999年9月:南昌航空工業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助教,講師
1998年1月-1998年7月:北京大學稀土材料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
2006年1月-2006年7月:英國利茲大學材料研究所與電鏡與光譜中心,訪問學者
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北京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軌道處,掛職副處長
2002年—至今,北京交通大學機械與電子控制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講師,副教授,教授 [2] 

張志力社會兼職

1、九三學社海淀區區委委員,宣傳部副部長。
2、九三學社北京交通大學副主委。
3、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暨新材料產業發展促進委員會,會員。
4、中國材料研究學會,會員。 [1] 

張志力主講課程

教授本科生課程:機械設計。
教授研究生課程: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納米材料與技術 [1] 

張志力研究方向

Ti3SiC2系導電陶瓷及其複合材料。
摻雜錳酸鑭陶瓷的紅外特性研究。
陶瓷材料合成與製備工藝 [1] 

張志力主要貢獻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元摻雜錳酸鑭陶瓷的相變及紅外發射特性研究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Ti3SiC2-Cu新型真空觸頭材料電接觸特性及失效機理研究
3、973項目:高速弓網載流滑動失效機制與材料設計(參加)
4、863項目:高速鐵路接觸網線與受電弓滑板及其適配性研究(參加)
5、校基金重大項目:M/Mn+1AXn族金屬陶瓷製備技術及摩擦學性能(參加) [1] 
學術成果
1.Zhang Zhili, Zhai Hongxiang, Zhou Yang, Huang Zhenying, Ai Mingxing,Preparation of composites from Al and Ti3AlC2 and its tribo-chemistry reactions against low carbon steel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8) 368-372:989-991;
2. Decai Li,Xinzhi He,Zhili Zhang,A study of static magnetic fluid seal of lager flange diameter, Magnetohydrodynamics(2008)44(1):3-10;
3. Decai Li, Hairong Cui,Zhili Zhang,Properties research on level sensor based on magnetic fluid,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Magnetic Liquid(2007),Czechoslovakia;
4.張志力,Rik Brydson,Aidan Westwood,Briand Rand,類玻璃碳材料的EELS分析,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7)vol.36:757-759;
5.Zhili Zhang, Hongxiang Zhai, Yang Zhou, Zhenying Huang, Mingxing Ai, Effect of Y2O3 on properties of Al/Ti3SiC2 composite,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 336-338:1433-1435;
6.張志力,周洋,艾明星,Ti-X-C(X=Si,Al)三元體系的元素機械合金化,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6) Vol.35: 321-324 [1] 

張志力獲獎記錄

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第一作者。
九三學社北京市優秀社幹部(2005年)。
九三學社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2007年)代表 [1] 
2019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6) [2] 
2018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2/6) [2] 
2012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4/6) [2] 
2011年國際工業博覽會銅獎(2/2) [2] 
200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6/12) [2] 
2012年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 
2013年第六屆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排名第2)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