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

鎖定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華山鎮楊寨村西北1千米處,墓地南距甕峪3000米,北距老310國道800米,東西佔地約1000米。 [1]  [5]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已發現各類規格形制的墓葬30餘座,墓葬形制多為封土冢土坑墓。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共清理墓葬21座,墓內殉葬品豐富。弘農楊氏家族墓地出土的8塊墓誌表明埋葬者多為北魏當朝重臣,所出土的各類文物以及墓葬形制,對研究北魏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1]  [4] 
2019年10月7日,弘農楊氏家族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
地理位置
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華山鎮楊寨村西北1千米處
所處時代
漢至北魏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號
8-0194-2-027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歷史沿革

1959年冬天,考古工作者對弘農楊氏家族墓地進行了科學的發掘。 [4]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遺址特點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航拍圖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航拍圖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南距甕峪3000米,北距老310國道800米,東西佔地約1000米。遺址原由地上十八座封土墓冢構成,俗稱“楊氏十八冢”。經考古研究發現,實為一處楊氏家族墓羣,已發現各類規格形制的墓葬30餘座,墓葬形制多為封土冢土坑墓。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後兩次對楊氏家族墓進行考古勘探發掘,共清理墓葬21座,墓內殉葬品豐富。遺址僅存楊喜墓冢一座,因老化消損,現存面貌與原始本體有一定的差異。 [1]  [5]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2張)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周圍有一圈磚混結構的護院圍牆,園子大門朝東,門楣書有“楊氏祖塋”四個隸體大字。門外右側立有石碑一通,上書“楊氏祖塋遺蹟”,為華陰市文物管理局於1994年所立。 [1] 
“魏丞相楊椿之墓”碑 “魏丞相楊椿之墓”碑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東北角是圓丘形墓冢,底徑15米左右,高5米左右,前樹碑“漢赤泉侯楊喜之墓”。西側有一“魏丞相楊椿之墓”碑。 [1]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文物遺存

綜述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隨葬器物雖然已被盜過,但仍出土了許多玉器、象牙笏、銅車馬飾等等文物,還有象徵官府宅院的高大的模型陶樓閣以及大量的漆器。還出土過不少北魏時期楊氏家族成員的墓誌。這些墓誌的銘文內容,詳細記載了從秦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弘農楊氏家族的譜系和這個家族歷代出任高官貴職的顯赫人物。 [4] 
綠釉陶樓
紅胎綠釉,三層樓閣式建築,龐殿式頂,正脊中央立有對鳥。陶樓各層系分開製作,然後再壘疊起來。下層四角斜出45度挑梁,支撐着龍首形橫樑和斗拱,四面不出檐,正面有突出的長方形菱紋格子窗,窗下有半開半掩的門,門釘凸現。二、三兩層設平座,二層平座正面有欄杆紋樣。二、三兩層四角均斜出45度挑梁,檐的四角均有柿葉形裝飾,屋頂做出瓦壠和瓦當,正面均有長方形菱紋格子窗,其下均有門,第二層門內有一人佇立眺望。另外,一、二層兩側山牆均有“人”字形通風孔。陶樓從下至上逐漸縮小,外觀極高大。整件器物設計新穎,塑造細膩,展示了東漢建築藝術的風貌。 [3-4] 
綠釉陶樓 綠釉陶樓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歷史文化

赤泉侯楊喜
赤泉侯楊喜,是楊震八世祖,曾隨漢高祖劉邦征戰,因圍殺項羽有功封赤泉侯,侯國都在今河南魯山縣。楊喜薨後,歸葬故里,漢相陳平為其撰碑,此碑已不存,現碑為1994年重立。赤泉侯楊喜葬此後,歷代子孫不斷歸葬,形成楊氏家族墓羣。遺址內原有石碑一座,碑文記載漢將軍鸚、奮、彪、熊、鸛、魅都葬於此地。碑文乃當朝丞相陳平所書,其後北魏太保椿並津、逸、穎子範也起冢葬於此地。 [1]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研究價值

墓誌 墓誌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出土的8塊墓誌表明埋葬者多為北魏當朝重臣,所出土的各類文物以及墓葬形制,對研究北魏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1]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弘農楊氏家族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旅遊信息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地理位置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華山鎮楊寨村西北1千米處。

弘農楊氏家族墓地交通信息

自駕:自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弘農楊氏家族墓地,路程約8.3千米,用時約1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