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章宮遺址

鎖定
建章宮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漢長安城遺址內,始建於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漢長安城的主要宮殿,代表了西漢時期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 [5] 
漢長安城的建章宮是漢武帝為顯示大漢的國威和富足所建,因其“度比未央”,規模宏大,週二十餘里,千門萬户,在未央宮西、長安城外。 [5]  經過兩千多年歲月的洗禮,曾經的建章宮僅留下了幾處夯土台基。建章宮雙鳳闕遺址,是中國地面現存最早的古代宮闕基址。 [7] 
2013年3月5日,建章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建章宮遺址
地理位置
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漢長城遺址內 [1] 
所處時代
西漢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編    號
7-0451-1-451 [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 

建章宮遺址歷史沿革

建章宮始建於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漢武帝時期活動的主要宮殿。漢武帝因嫌棄未央宮太過狹小,便於公元前104年在漢長安城西側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建章宮。作為主體建築,建章宮前殿在之後很長一段時期內,成為漢武帝舉辦朝會、處理政務的地方。
建章宮前殿自修建伊始,實際上是作為漢代皇帝的皇宮使用的。其宮城的管理、官吏的設置、城內的佈局均與皇宮——未央宮相近。宮中主要建築有前殿、奇華宮、神明台等。
西漢末年,建章宮遭到破壞。

建章宮遺址建築格局

建章宮遺址宮殿佈局

漢建章宮圖 漢建章宮圖
建章宮的佈局來看,從正門圓闕、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宮形成一條中軸線,其他宮室分佈在左右,全部圍以閣道。宮城內北部為太液池,築有三神山,宮城西面為唐中庭、唐中池。中軸線上有多重門、闕,正門曰閶闔,也叫璧門,高二十五丈,是城關式建築。後為玉堂,建台上。屋頂上有銅鳳,高五尺,飾黃金,下有轉樞,可隨風轉動。在璧門北,起圓闕,高二十五丈,其左有別鳳闕,其右有井榦樓。進圓闕門內二百步,最後到達建在高台上的建章前殿,氣魄十分雄偉。宮城中還分佈眾多不同組合的殿堂建築。璧門之西有神明,台高五十丈,為祭金人處,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承接雨露。
該宮殿北為太液池,水光山色,相映成趣,開後世自然山水宮苑的先河。 [2] 

建章宮遺址前殿遺址

建章宮前殿遺址僅存巨大的夯土台基,土台四周被圍牆包圍着,上面有一座小廟。台基的東、西面都有居民建築,視線被遮擋,看不到全貌;台基的北側和南側,緊挨着道路。這裏曾出土過幾何紋地磚和有“與天無極”“長樂未央”等字樣的瓦當。建章宮前殿是整座宮殿的主體建築,坐北朝南,北高南低。武帝一度在此朝會理政。20世紀80年代考古學者曾對建章宮前殿遺址進行過調查,測量出前殿基址南北320米,東西200米,其中北部高出地面10餘米。 [7] 

建章宮遺址太液池遺址

太液池遺址位於建章宮前殿的西北方向。20世紀80年代的考古勘探表明,太液池呈曲尺形,東西510米,南北450米,面積151600平方米。1973年在太液池西北岸邊發現了西漢石鯨,現在石鯨的原件被放置在了陝西曆史博物館門前的水池中,許多遊客都以為是一般的石頭而已。漸台基址位於太液池東北部,漸台上原有宏大的建築羣,現僅存一座規模不大的圓形土堆,基址東西60米,南北40米,高8米。上面長有樹木,周圍是苗圃。夯土堆西面和北面保存完整,東面和南面的部分夯土被蠶食,正南面夯土下方還挖有一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立在夯土堆的西側。 [7] 

建章宮遺址神明台遺址

神明台如今僅存夯土台基址,規模較建章宮前殿遺址小,但是依然高大雄偉。台基南側被民居遮擋,北側一道牆之隔是一座停車場,台基北面的截面上包裹着厚厚的瓦片堆積,伴有紅燒土。東面和西面都是空地,可以看到台基的完整形狀,台基的截面上都開挖有窯洞,並且受到蠶食。《類編長安志》中記載:“建章宮有神明台,武帝造……台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盤玉杯,以承雲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仙人掌大七圍,以銅為之。魏文帝徙銅盤,折,聲聞數十里。”武帝聽信術士之言,以為服食“玉露”可長生。在統治者的喜好下,宏大的建築得以誕生。20世紀80年代對神明台遺址進行了測量,其夯土基址高10米,東西52米,南北50米。 [7] 

建章宮遺址雙鳳闕遺址

建章宮的雙鳳闕遺址,位於今天西三環與豐景路交匯處西南角的停車場內。其東面不遠處,一水之隔的城牆內,就是未央宮的遺址。雙鳳闕的西闕原高五十餘米,如今遺址僅存一東一西兩座夯土堆,西面的一座比較高大,東面的則破壞嚴重。在雙闕下部的四周,有磚砌的圍欄,將遺址與周圍分隔開來,內側種植有樹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就立於西闕之下。《類編長安志》中記載:“今長安故城西俗所呼貞女樓者,即建章宮之闕也……繁欽建章序雲,秦漢規模,廓然泯毀,唯建章鳳闕,聳然獨存,雖非象魏之制,亦一代之巨觀。古歌曰:長安城西有雙闕,上有雙銅雀。一鳴五穀生,再鳴五穀熟。”雙鳳闕的規模可見一斑。20世紀80年代對雙鳳闕進行了勘探測量,認定其是中國地面現存最早的古代宮闕基址。兩闕間距53米,保存較好的西闕基址底徑17米,高11米。 [7] 

建章宮遺址文物遺存

建章宮遺址綜述

地面現存遺蹟主要為前殿等夯土台基,地下遺蹟多被農田和部分城市建築所疊壓。建章宮前殿遺址、神明台遺址、雙鳳闕遺址是建章宮內地面尚存的宮殿建築遺蹟。
建章宮前殿遺址位於西郊高堡子村北,根據上世紀80年代的進行的考古調查數據顯示,前殿基址南北長320米,東西200寬米,其中北部高出地面10餘米。 [3] 

建章宮遺址一號宮建築遺址

建章宮一號建築遺址,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六村堡街道辦事處東柏梁村東南約250米處,地處建章宮內太液池西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工作隊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2420平方米。遺址由南向北由三部分組成,即南部庭院、主體建築與北部庭院。南部庭院南北發掘長32.8米,東西寬24.75米。地面平坦,現僅於東北部殘存少量方磚,其他地方局部殘存鋪磚泥痕跡,推測原來地面應有鋪磚。庭院的北部為一東西向廊道,東西現存10.98米,南北寬1.94米。廊道地面鋪磚。主體建築位於發掘區的中部,清理部分東西26.72米,南北73.06米。南部建築由六部分組成,其中有5處房址遺蹟,一處道路遺蹟。出土遺物多為漢代的磚、瓦及瓦當殘塊,並有大量的五銖錢範殘塊。 [6] 

建章宮遺址文物保護

1957年5月31日,建章宮前殿遺址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陝西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3日,建章宮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儘管如此,該遺址的現狀實在堪憂。
隨着附近村莊的快速發展,建章宮前殿夯土便開始被一點一點的蠶食。先是隨意取土,後來乾脆就在前殿遺址上蓋房了,用當地村民的話講,一直也沒人管,村裏人反倒習以為常了。2013年,曾有報道稱建章宮前殿遺址之上,建有一座寺廟和幾間廠房,有塑料廠、編織袋廠、煤場等。 [4]  2015年再次有媒體報道:寺廟仍未移除。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