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

鎖定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溪口街45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總政治部曾經駐紮的地方。 [1]  [7] 
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原為德國傳教士購買當地民宅改建的天主教堂,由前部二層樓房和後部的會議室組成,磚木結構,坐西朝東,小巧別緻,略顯西式風格,分前、後兩部分。民國二十年(1931年)5月31日,紅軍取得第二次反“圍剿”最後一戰勝利後,毛澤東、朱德率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進駐這裏。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又稱“白樓”,是一幢四周帶有迴廊的兩層磚木結構的白灰牆樓房,原為民國縣政府後院。舊址坐北朝南,帶院落,由長廊、前後庭院、前後廳等組成。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18日,朱德總司令、周恩來總政委率領紅一方面軍攻克建寧,此後周恩來便率領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進駐於此。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成為第二次國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建寧留下的最為重要的歷史遺蹟和歷史見證,具有重大的歷史研究價值;舊址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 [8-9] 
2006年5月,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溪口街45號
所處時代
1931~1933年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968-5-09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歷史沿革

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原為德國傳教士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購買當地民宅改建的天主教堂。民國二十年(1931年)5月31日,紅軍取得第二次反“圍剿”最後一戰勝利後,毛澤東、朱德率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進駐這裏。毛澤東、朱德同志就是在這裏主持召開團以上軍事會議,制定出第三次反“圍剿”的戰略決策——“千里回師”。 [3]  [5]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又稱“白樓”,建於20世紀20年代,原為民國縣政府後院。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18日,朱德總司令、周恩來總政委率領紅一方面軍攻克建寧,此後周恩來便率領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進駐於此,直到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底才離開建寧前往瑞金。 [3] 
1969年,按原貌對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進行全面修繕,復原陳列了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住處及會議室。 [8] 
1976年,建寧縣革命紀念館按原貌對建寧縣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進行了修繕,復原了周恩來同志住處。 [9] 
1976年,按原貌對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進行全面修繕,修復了防空洞、紅軍井,復原陳列了傳達室、參謀處、秘書室、警衞員住處。 [8] 
1990年,維修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圍牆。 [8] 
1992年,對建寧縣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門、窗油漆進行修繕。 [9] 
1996年,維修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會議室、閣樓,屋面翻蓋、更換樑柱。 [8] 
1997年,對建寧縣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屋面進行翻新,更換瓦條、瓦板、地板等。 [9] 
1998年,對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前樓屋面翻蓋,修補地板;1999年,復原陳列了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副官室、作戰室。 [8] 
2002年6月,建寧遭受特大洪災,建寧縣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因遭水淹,牆面靠近台基處受損,屋面滲漏嚴重,木地面被水浸泡侵蝕,建寧縣人民政府對舊址進行了全面、系統修繕。 [9] 
2002年6月,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一面牆體因山體滑坡受損,當年修復。 [8] 
2005年,建寧縣依託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建設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新建陳列館等設施,總面積擴至近4萬平方米。 [6] 
2011~2012,建寧縣對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進行了整體修繕。2014年,建寧縣對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安防設施進行了維改造升級。 [4] 
2017年,中共建寧縣委組織部和中共倉山區委組織部共同簽訂開展紅色文化和黨史黨性教育基地共建協議書,由倉山區委組織部負責協調解決了建寧縣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復原陳列及布展資金200萬元,完成了建寧縣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復原陳列布展設計方案。2020年5月,建寧縣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復原陳列全面完成。 [9]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建築格局

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包括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和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位於建寧縣溪口街45號;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位於建寧縣城荷花賓館旁。 [7]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主要建築

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
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
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2張)
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原為德國傳教士購買當地民宅改建的天主教堂,由前部二層樓房和後部的會議室組成,磚木結構,坐西朝東,小巧別緻,略顯西式風格,分前、後兩部分,前部為兩層樓房,一、二層分別有四個房間,人字架屋頂,灰瓦屋面,坐西朝東。一層東、西帶廊,二層東、南、西外廊。東側一、二層帶抱廈。北側有磚牆維護。建築面積244.76平方米。紅軍進駐後,前部一樓為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所在地,設有傳達室、作戰室、副官室以及朱德總司令的房間。朱德同志的房間和作戰室連在一起。二樓是當年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的所在地。毛澤東同志當時是紅一方面軍的總政委兼總前委書記,他的住處在二樓,二樓還設有參謀處、秘書處以及警衞員室。
後部為會議室,建築面積285.1平方米。後部會議室為原教堂禮拜堂,是二層局部磚木結構,人字架屋頂,灰瓦屋面,坐西朝東。在前部樓與後部樓中間有一條通過二層木結構兩坡灰瓦頂遊廊連接。
舊址西側還有一處防空洞和一口紅軍井。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總前委、總司令部曾兩次入駐於此。 [5]  [7]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又稱“白樓”,是一幢四周帶有迴廊的兩層磚木結構的白灰牆樓房,原為民國縣政府後院。舊址坐北朝南,帶院落,由長廊、前後庭院、前後廳等組成,樓房建築面積約330平方米,佔地面積是832.75平方米。面闊三間,進深四柱,抬梁穿鬥式,歇山頂,主要分兩層,樓上和樓下中間各有一大一小的前後廳和前後大門,樓下兩側各有一大一小的兩間廂房,樓上東側是一大一小的兩間廂房,西側是三間小廂房,西南角前檐牆外置一木樓梯達二樓迴廊,樓房四周有圍牆,前後有庭院。紅軍進駐後,大多數重要機關都設在這裏。一樓設有警衞室、電信處、政保局、後勤部。二樓設有周恩來同志的房間、作戰室、參謀室、情報局、政治部。 [7]  [9]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文物遺存

《少共國際師畫報》 《少共國際師畫報》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收藏着一份珍貴的《少共國際師畫報》,裏面記錄了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在建寧這片紅土地那段炮火紛飛的歲月裏的英雄事蹟。 [3]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主要展覽

反“圍剿”紀念館
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暨反“圍剿”紀念館
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暨反“圍剿”紀念館(3張)
反“圍剿”紀念館建於1959年7月,原名建寧縣革命紀念館。2006年9月,更名為建寧縣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2009年5月,被中宣部公佈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公佈名稱為: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暨反“圍剿”紀念館),是全國首個以中央蘇區反“圍剿”為主題命名的專題紀念館。館內設有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中央蘇區反“圍剿”陳列館、大型銅雕“紅軍頌”等,生動再現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反“圍剿”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以及建寧在五次反“圍剿”鬥爭中的重要地位,對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該館先後舉辦了“蘇區勝地 紅色建寧”主題文化活動、建寧蘇區論壇等系列紅色和廉潔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引導黨員幹部羣眾自覺接受紅色文化薰陶和廉潔文化教育。 [1]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文物價值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建寧留下的最為重要的歷史遺蹟和歷史見證,具有重大的歷史研究價值;舊址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 [8]  [9]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保護措施

2006年5月,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所獲榮譽

1995年,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被共青團福建省委、三明市委確定為福建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三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1997年6月,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被福建省委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2002年7月,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被共青團福建省委、少先隊福建省工作委員會確定為少先隊雛鷹訓練基地。 [3] 
2005年2月,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3]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旅遊信息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地理位置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溪口街45號。 [1]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路程約1.8千米,用時約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