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廬山賜經亭

鎖定
廬山賜經亭,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廬山風景名勝區三寶樹景區黃龍寺後約200米的小山頂上,建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是明神宗為紀念其母肅皇太后恩賜廬山黃龍寺而建,又稱黃龍寺御碑亭。 [2] 
廬山賜經亭為石構四柱亭,坐東朝西,邊長4.9米,高5.9米,佔地面積約29平方米。方柱為花崗石抹角邊長0.35米,柱礎為鼓狀八稜瓜形。屋頂為平頂上加硬山屋頂,無戧脊,類似歇山頂,正脊兩頭下吻劍龍張口吞脊,中綴寶瓶。廬山賜經亭為石構類似歇山頂方亭,結構獨特,為研究當時的石構技術提供重要參考資料。 [2]  [4] 
2013年3月5日,廬山賜經亭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廬山賜經亭
地理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廬山風景名勝區三寶樹景區黃龍寺後約200米的小山頂上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約 29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112-3-41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廬山賜經亭歷史沿革

廬山賜經亭建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 [2] 
廬山賜經亭

廬山賜經亭建築格局

廬山賜經亭為石構四柱亭,坐東朝西,邊長4.9米,高5.9米,佔地面積約29平方米。方柱為花崗石抹角邊長0.35米,柱礎為鼓狀八稜瓜形。屋頂為平頂上加硬山屋頂,無戧脊,類似歇山頂,正脊兩頭下吻劍龍張口吞脊,中綴寶瓶。鋪作象昂外出三跳,無棋,瀘鬥以刻有卷草圖案的石板相連。西面素平額枋墊板中刻御製匾額。石平頂天花中央浮刻龍雲戲珠,石板屋面檐口刻瓦當滴水,亭中立大理石。
廬山賜經亭為石構類似歇山頂方亭,結構獨特,是廬山保存較為完好的明代建築物之一。 [2] 

廬山賜經亭文物遺存

廬山賜經亭中立明神宗頒佈《護藏敕》和《聖母印施佛藏經贊》大理石碑文。 [2] 

廬山賜經亭文物價值

廬山賜經亭的基本構件與其他建築不同,石鬥棋成為縱橫相交的條形構件,屋面呈現折板狀,檐板水平而石板比木構金步架更陡,折板形屋面更符合受力原理,而條狀的鬥桃等裝飾構件也更易於加工,為研究當時的石構技術提供重要參考資料。 [4] 

廬山賜經亭歷史文化

  • 建築由來
廬山賜經亭是明神宗為紀念其母肅皇太后命工部刊印《續藏經四十一函並舊刻藏經文六百三十七函》恩賜廬山黃龍寺而建,又稱黃龍寺御碑亭。 [2] 
  • 黃龍寺
黃龍寺坐落於廬山玉屏峯麓,所在踞廬山之中,前對天王峯,後枕玉屏峯,西為賜經亭,下臨大溪。寺宇為“萬山環抱,松杉碧繞”,修篁蔽日,“居然勝地”。廬山黃龍寺系明代僧人釋徹空於萬曆年間(1573~1620年)肇建的。賜經亭位於黃龍寺後一小山頂。 [3] 
  • 傳説軼事
相傳黃龍寺為高僧徹空為降伏黃龍潭中的黃龍而建造的。當時黃龍潭中潛藏一條桀驁不馴的黃龍,時常亂髮脾氣,攪得山洪暴發,淹沒良田,百姓遭災,然而又潛於崖陡潭深的黃龍潭中。這樣,黃龍的所作所為,已使下游地區常受洪澇之苦。後來,高僧徹空禪師雲遊至此,聽説竟有如此為非作歹之黃龍,便以佛家之普渡眾生教義,馴服了這條黃龍。黃龍歸善後,它的後代便化為羣蛟,再次興風作浪,禍害百姓。徹空禪師見此情景,便敲響神鍾,羣蛟聞鐘聲而驚逃。為了徹底降服羣蛟,造福黎民,徹空禪師便在離黃龍潭不遠處,修建了黃龍寺,以鎮羣蛟,並在黃龍寺賜經亭旁掘下制龍洞,將神鍾倒扣洞中,這樣便降伏了羣蛟孽龍,故三寶樹附近有一塊巨石,上刻“降龍”兩字,就是那口神鍾所化的“降龍石”。 [5] 

廬山賜經亭文物保護

2013年3月5日,廬山賜經亭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廬山賜經亭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廬山賜經亭,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廬山風景名勝區三寶樹景區黃龍寺後約200米的小山頂上。 [2] 
  • 交通指引
九江市人民政府距離廬山賜經亭約44千米,駕車約一個小時到達。
參考資料
  • 1.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01-18]
  • 2.    孫剛主編. 文化遺產在江西普及讀本[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4.05:125.
  • 3.    謝軍總纂;張國培,何明棟主編;江西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江西省志 95 江西省宗教志[M]. 北京:方誌出版社, 2003:83.
  • 4.    潘谷西主編. 中國古代建築史 第4卷 元明建築[M].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1.03:462.
  • 5.    昆明市科學技術協會  .昆明市科學技術協會[引用日期202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