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東省電子印章管理暫行辦法

鎖定
2022年4月26日,廣東省政府官網發佈《廣東省電子印章管理暫行辦法》,在全省內統一電子印章規劃和管理,推動電子印章系統互聯互通,在全國首創電子印章市場化服務模式。 [1] 
中文名
廣東省電子印章管理暫行辦法
頒佈時間
2022年4月26日
發佈單位
省政府辦公廳

廣東省電子印章管理暫行辦法內容解讀

《辦法》將推進電子印章在商事登記、看病就醫、房產交易等方面的應用,鼓勵引導電子印章在金融服務、電子合同簽署等場景的應用,為電子印章的跨行業、跨區域、跨層級的應用構建了良好的制度基礎。”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楊鵬飛表示,隨着《辦法》落地實施,電子印章的廣泛使用將進一步便利市場主體,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廣東省電子印章管理暫行辦法文件全文

廣東省電子印章管理暫行辦法 [2]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範和加強本省電子印章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和《國務院關於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國令第716號)、《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電子印章管理辦法(試行)》(國辦電政函〔2019〕252號)、《廣東省商事登記條例》、《廣東省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印章管理規定》等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指電子印章,是指基於可信密碼技術生成身份標識,圖形外觀符合《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印章的規定》(國發〔1999〕25號)及《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修訂廣東省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印章、銜牌管理規定的通知》(粵府辦〔2000〕8號)規範,以電子數據圖形表現的印章。
第三條 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電子印章具備相應的法律效力,辦理政務服務業務使用加蓋電子印章的電子材料合法有效,法律、行政法規明確電子印章不適用的情形除外。
第四條 本辦法所指電子印章主要分為電子公章、電子職務章兩類。
(一)電子公章。指本省範圍內的國家行政機關、社會組織、企業單位、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户以及其他組織(下稱單位或機構)的法定名稱章、以法定名稱冠名的內設機構章和分支機構章、業務專用章(證照、公文、審驗、報關、合同、財務、發票等相關業務使用)的電子化形式。
(二)電子職務章。指單位或機構的法定代表人、經營者、主要負責人、財務負責人、單位或機構授權代表人等人員用於單位或機構事務辦理的個人名章的電子化形式。
第五條 電子印章按照“統籌規劃、分類管理”的原則進行規範管理。
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負責本省範圍內國家行政機關及有關事業單位電子印章的規範管理,對制發國家行政機關及有關事業單位電子印章的服務機構進行監督管理。
省公安廳負責本省範圍內社會組織、企業單位、個體工商户以及其他組織電子印章的規範管理。各地級以上市、縣(市、區)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制發社會組織、企業單位、個體工商户以及其他組織電子印章的服務機構進行監督管理。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電子印章的備案管理。
省密碼管理局負責本省範圍內電子印章密碼使用的規範管理。
第二章 電子印章系統
第六條 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照國家、省有關標準規範,統籌推進本省國家行政機關及有關事業單位電子印章系統的規劃建設。國家行政機關及有關事業單位電子印章系統為本省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各類人民團體、事業單位提供電子印章的申請、製作、備案、查詢、變更、註銷、簽章、驗章和使用管理等服務,實現電子印章的互認互信。
本省國家行政機關及有關事業單位電子印章系統應當選擇具有電子政務電子認證服務資質的機構提供電子認證服務。提供電子認證服務的數字證書認證系統應當接入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的數字證書互信互認平台,實現數字證書的互信互認。本省國家行政機關及有關事業單位電子印章系統製作的電子印章應當按照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統一電子印章標準規範向公安機關和國家政務服務平台備案。
各級行政機關原則上不再新建電子印章系統,如確有需要的,應向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提出申請。已建電子印章系統的,應與全省統籌建立的國家行政機關及有關事業單位電子印章系統進行對接,實現互通互認。
第七條 為本省社會組織、企業單位、個體工商户以及其他組織提供電子印章服務的服務機構,應按照國家、省有關標準規範建立電子印章系統,採用市場化原則提供服務。電子印章系統應當選擇具有電子認證服務資質的機構提供電子認證服務,並將製作的電子印章向公安機關備案。
鼓勵有條件的地市按國家、省有關標準規範建設社會組織、企業單位、個體工商户以及其他組織電子印章系統,為本行政區域的社會組織、企業單位、個體工商户以及其他組織免費制發電子印章。
第三章 電子印章申請與製作
第八條 申請製作電子印章的,應當向提供電子印章服務的服務機構提供真實、完整和準確的信息。
第九條 提供電子印章服務的服務機構收到申請信息後,應當對申請人的身份進行查驗,並對有關材料進行審查。未通過申請的,應及時告知申請人原因。
第十條 製作電子印章時應檢查所綁定數字證書的有效性。電子印章數據格式應遵循國家電子印章數據格式規範標準。
第十一條 製作電子印章的圖形化特徵,應與在公安機關備案的印模信息(包含實物印章圖像)的規格、式樣保持一致。
第十二條 印模信息應從公安機關公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統獲取,無法獲取的,可由申請人提供。提供電子印章服務的服務機構應核查申請人提交的印模信息真實性,並與公安機關公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已備案的印模信息進行比對。電子印章啓用前,申請人應在電子印章系統中對印模信息進行確認。
第十三條 電子印章應與數字證書及其密鑰妥善存儲在符合國家密碼管理要求的專用設備內,包括但不限於智能密碼鑰匙、智能移動終端安全密碼模塊、服務器密碼機、簽名驗籤服務器等。
第十四條 電子印章有效期應與電子印章數字證書有效期一致,在到期前30日內由提供電子印章服務的服務機構進行更新延期。對有效期內1年未曾使用的本省國家行政機關及有關事業單位電子印章將予以停用,再次啓用應按照申請要求進行重新申請。
第四章 電子印章使用與管理
第十五條 除法律法規明確不適用的情形外,本省各類政務辦公、公共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活動可使用電子印章,對公文、證照、協議、憑據、流轉單等各類電子文件進行簽章。本省各級行政機關、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的事業單位不得拒絕電子印章的使用。
鼓勵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在經濟和社會活動領域中使用電子印章。
第十六條 電子印章持有人應妥善保管其電子印章,並參照實物印章管理要求進行管理。電子印章持有人知悉電子印章已經失密或者可能已經失密時,應當及時告知有關各方,並終止使用該電子印章。
第十七條 單位註銷或撤銷合併、實物印章失效、其他情形引起電子印章不再使用的,應向提供電子印章服務的服務機構申請註銷電子印章。電子印章的註銷應由持有人提供真實、完整和準確的信息。
第五章 信息安全要求
第十八條 提供電子印章服務的服務機構應建立完善的信息保密制度,採取必要措施,確保電子印章相關信息的安全,並對在提供服務過程中收集的用户信息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或毀損,不得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十九條 電子印章系統應建立可靠的數據存儲、備份、恢復、審計等機制。
第二十條 電子印章系統建設應符合國家標準,使用經過國家密碼管理部門認可的商用密碼技術和產品。
電子印章系統應具備完善的信息安全防護措施,至少應符合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要求。
第二十一條 涉及國家秘密的各類信息系統和電子文件使用電子印章的,應按照國家保密管理相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二條 提供電子印章服務的服務機構及相關職能單位應當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和電子印章相關管理規定的要求,妥善管理電子印章數據信息。
第二十三條 對偽造、變造、冒用、盜用電子印章、提供虛假申請材料申請電子印章等非法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有關印章管理規定予以處罰。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公佈之日後30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