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

鎖定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分別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海濱大道南和延安路交叉口南北兩側,是清朝晚期建築遺存。 [2-3]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坐東向西,面朝海灣,建築3層(含地下室),總面積約1902平方米,包括一個兩層半高並設地下室的主體建築物和左右兩邊對稱的長方形庭院。主體建築平面略呈“凸“形,建築平面約800平方米。整棟樓為法國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對面,是廣州灣法軍指揮部舊址,主體建築有三層,包括地上二層、地下一層,總面積約460平方米,坐南朝北偏東,是磚石結構建築。該建築平面類似拉丁十字架形式,以中軸線對稱展開佈局。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及廣州灣法軍指揮部舊址是廣州灣湛江市百年曆史的見證物,是進行近現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文物。 [4-5] 
2013年5月,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
地理位置
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海濱大道南和延安路交叉口南北兩側
所處時代
1903年、1905年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847-5-24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法國軍隊入侵湛江(即廣州灣)後,為維護其殖民統治,隨即設立警察署,並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動工興建辦公大樓。 [2]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始建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 [2]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廣州灣日本佔領軍軍部。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同年9月21日,中華民國政府收回廣州灣建湛江市,市政府駐此。1949年,湛江市解放後,市人民政府亦曾駐此至1954年。 [4] 
2007年5月底,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進行修繕整理工作。
2002年,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交湛江市博物館管理使用,湛江市博物館籌劃展覽向廣大民眾免費開放。 [4]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建築格局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2張)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坐東向西,面朝海灣,建築3層(含地下室),總面積約1902平方米,包括一個兩層半高並設地下室的主體建築物和左右兩邊對稱的長方形庭院。主體建築平面略呈“凸“形,建築平面約800平方米。整棟樓為法國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對面,是廣州灣法軍指揮部舊址,主體建築有三層,包括地上二層、地下一層,總面積約460平方米,坐南朝北偏東,是磚石結構建築。該建築平面類似拉丁十字架形式,東西長約26.68米,南北寬約17.45米,以中軸線對稱展開佈局。 [2]  [5]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主要建築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一層平面由五個出入口、一個方形平台,一個長方形平台、四個長方形門廳堂、三個小型功能間、兩個廊道、兩個樓梯間組成。五個出入口分別設在東、南、北三面。主入口設在東立面的正中間與樓梯凸出的方形平台連接,從平台進入室內,瓶狀欄杆扶手;南、北立面各設兩出入口,分別設在室內兩個廊道的兩端;南立面的兩個出入口,由一個長方形的露天平台連接,平台兩端各設一個小弧形階梯;北立面兩個出入口與南立面的出入口不一樣,它們都獨立。門廊位於平面佈局凸出部分;四個長方形門廳堂中有是三個是分別位於兩個廊道的前、中、後,另一個是剛進入室內的大門廳;兩個樓梯間分別設立在門廊及前門廳堂和後門廳堂的左側,一個可通往地下室和二層,另一個只可通向二層;三個小型功能間分別設置在門廊及前門廳堂和後門廳堂的右側。堂內柱子均呈十字形,尤其是中段的門廳堂,這些柱子起支撐作用。二層平面八個小型的門廳堂,三個外廊、四個外凸的陽台組成。三個門廊分別設在南面、西面、北面。四個外凸的陽台分別設在東面三個南面一個,東面一個設在一個平台的上面,兩個分別在兩側,只作為裝飾作用。室內還設有四個壁爐,兩個獨立出來的方形柱子,起到支撐作用;三層平面即是公使署平屋頂空間、樓梯、通道、煙肉和鐘樓的平面。鐘樓的位置安排在“凸”字形平面圖凸出的位置,與一層、二層的空間相呼應。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的正立面為東立面,採用了“三三式”的構圖,即豎向和橫向分別分為三部分。整個正立面長16.8米,高19.1米,以凸出並呈圓弧形的中部為主體地位,樣式完全一致的兩翼位屬次要地位,對稱分佈。 [5] 
廣州灣法軍指揮部舊址
廣州灣法軍指揮部舊址 廣州灣法軍指揮部舊址
廣州灣法軍指揮部舊址一層是由四個出入口,三個平台、四面迴廊、一個大廳堂和一個小型樓梯間構成。四個出入口分別設置在主體建築的四個面,正立面和兩個側立面出入口都設置平台,與階梯連接。主出入口台前有九級石階梯,通過門廳進入迴廊主入口進入一層的中央矩形多功能大廳,次出入口是迴廊外凸的露台階梯,是古典主義時期較常用的官式形式。四面迴廊式結構為出入口和上下交通的通道,東西兩側垂直交通各設置一座扶梯,東側為雙跑樓梯;西南側樓梯略有變化,由一層到二層是雙跑樓梯,二層到三層改為螺旋階梯。四個迴廊中間是一個寬敞的大廳堂,大廳堂有兩個出入口,分別設在主體建築的正立面和背立面。二層平面與一層相同,四周迴廊,中央大廳分三個開間,中央開間與兩邊次開間由四個門連通。樓頂是掛鐘的塔樓(已被拆)。
廣州灣法軍指揮部舊址建築立面採用法式傳統建築的三段式構圖方式,即豎向、橫向分別分為三部分。橫向是上、中、下三部分,上、下部分是牆身、上部分是鐘樓,這三部分都被一條強烈水平腰線分割;縱向是以鐘樓(已被拆)為正中高,兩翼低,正中鐘樓形成中心。以凸出並呈圓弧形的中部為主體地位,樣式完全一致的兩翼位屬次要地位,對稱分佈。 [2]  [5]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文物價值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及廣州灣法軍指揮部舊址是廣州灣湛江市百年曆史的見證物,是進行近現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文物。 [4]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5月,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旅遊信息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地理位置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分別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海濱大道南和延安路交叉口南北兩側。 [2-3]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路程約2.2千米,用時約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