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唐寺塔

鎖定
廣唐寺塔,又稱白馬塔,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塔鋪街道辦事處塔鋪村廣唐寺舊址內,是宋代古塔遺址。 [2]  [4] 
廣唐寺塔始建於唐天寶年間。據塔內題記推定,該塔毀於唐末;北宋中期,進行復建;明代,曾進行過大修。廣唐寺塔面南,平面為六角形,建築形式為七級樓閣式磚塔。塔通高26.8米,塔身隨塔基作六邊形,塔內置塔心柱、塔心室,塔內做直斜式和遷回盤旋的磚砌梯道,旋轉可直達頂層;塔身每層闢有真假門窗;塔體各角均砌圓形及稜形倚柱,整座塔逐層收斂,高度均勻遞減,呈拋物線形,具有典型宋代磚石建築遺構特徵。廣唐寺塔由外到內結構銜接搭配合理,斗拱磨製細膩,欞窗雕刻富於變化,細部處理得當,展現了古代匠人較高的建築技藝,是研究宋代建築及磚石雕刻藝術的寶貴資料,為宋代建築、科學技術和藝術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例證。 [3-4] 
2013年5月,廣唐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廣唐寺塔
地理位置
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塔鋪街道辦事處塔鋪村廣唐寺舊址
所處時代
宋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169-3-46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別    名
白馬塔

廣唐寺塔歷史沿革

廣唐寺塔始建於唐天寶年間。據塔內題記推定,該塔毀於唐末,北宋中期進行復建,在明代曾進行過大修。 [2-3]  [4] 
2019~2020年,延津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對廣唐寺塔進行維修。 [2] 

廣唐寺塔建築格局

綜述
廣唐寺塔 廣唐寺塔
廣唐寺塔,又稱白馬塔。塔面南,平面為六角形,建築形式為七級樓閣式磚塔。塔通高26.8米,塔身隨塔基作六邊形,塔內置塔心柱、塔心室,塔內做直斜式和遷回盤旋的磚砌梯道,旋轉可直達頂層;塔身每層闢有真假門窗;塔體各角均砌圓形及稜形倚柱,整座塔逐層收斂,高度均勻遞減,呈拋物線形,具有典型宋代磚石建築遺構特徵。 [2-3] 
建築特徵
塔壁
塔壁(3張)
廣唐寺塔所用磚料均經過磨製:塔壁面磚與磚之間用白灰漿黏結;壁體內磚則用黃泥漿黏合。砌法:條磚壘砌數層順磚後,再砌一層丁磚而成;門窗洞口多為券頂式;過廊、梯道多為疊澀式;部分部位也有拱券與疊澀相互兼用的做法;券門、過廊、梯道在牆體內都砌有木骨,台階石條使用橫木連接;倚柱有兩種形式,即圓形和稜形。倚柱主要用於承託轉角輔作,增強塔體的穩定性;牆體頂部皆用兩層平砌磚拔檐。各檐高度和深度不一,增強了塔體外觀優美感;斗拱皆磚制五鋪作雙抄斗拱,平身科一至三層每邊各8朵,四至五層每邊各7朵,六層每邊各6朵,角科每層轉角處各置1;一層南北各闢券門、圓拱,南門可進入一層塔心室。北門可進入梯道,直上第二層。第二層以上各層,均闢有半圓拱券門,並飾有網紋格欞窗和球紋格眼窗。第二層正南闢半圓拱券門,每隔一面闢一同樣券門,共三門,其他三面飾長方形網紋格假欞窗。第三層對應第二層錯置三券門和三窗。四至七層每層均闢一券門、半圓拱,每層錯一面闢門。四層東北面闢券門,西南面飾方形盲窗,其他各面飾長方形網紋格欞窗。五層正南面闢券門,其他各面均為素面。六層西北面闢券門,券門上部兩側與其他各面上部正中均飾外方里圓形眼窗。七層東北面闢券門,其他各面均為素面;平板枋、挑枋、挑檐、檐橡、小連檐等均採用磚砌仿木構做法,檐上做四至七層反疊澀磚或大扒磚,以利於排水。各翼角置木質角梁以掛風鐸。 [3] 
結構特徵
廣唐寺塔 廣唐寺塔
廣唐寺塔一至三層,砌直斜式梯道,四至七層砌盤旋式梯道,可登至七層頂部。通過南門可進入一層塔心室,塔心室為六邊形彎頂,頂架木骨,每面上部有磚雕斗拱1朵,轉角鬥拱1朵,各隅砌圓形倚柱通過北門可進入一層梯道,無台階,較陡,通過4米深甬道靠豎井登道而上。從北門直上進入第二層;第二層,有過廊,每邊相通,過廊高2.6米,寬0.67米,頂部從兩側向內疊收四層磚,頂鋪扒磚。東北面正對券門闢一正方形塔心室,頂砌八邊形疊澀五層磚形成藻井,門闢券門。西北券門正對上梯道,梯道較陡,隔兩階置橫木,券頂和疊澀頂。從西北面上梯道進入第三層,正對東南券門;第三層,有過廊,每邊相通。西南券門正對上梯道,梯道較陡,台階間隔3~4層,橫置一橫木,疊澀頂和券口,每間隔2~8層橫架一木骨。從西南面上梯道可進入第四層,正對東北券門;第四層,無相通過廊,券門外低內高內疊澀頂,施木骨。從東北券門順時針轉過東南面拾級而上登入第五層正南面;第五層,正南面設券門,券門外低內高,內疊澀。過廊券頂,梯道疊澀頂,石階,置橫木,正對正南券門闢一塔心室,正方形,頂砌八邊形疊澀七層磚形成藻井。過券門上梯道繞過西南面進入第六層西北面;第六層,西北面闢券門,券門外低內高,內頂疊澀。過廊券頂,梯道疊澀頂,石階,置橫木,過券門上台階繞過北面進入第七層東北面;第七層,東北面闢券門,過券門直登頂部。 [3] 

廣唐寺塔文物遺存

塔內題記 塔內題記
廣唐寺塔內題記較多,涵蓋北宋皇祐六年(1054年)、至和元年(1054年)、嘉祐年間(1056~1063年),金代明昌七年(1196年)、泰和元年(1201年)、貞祐三年(1215年)等各個時期題記。 [3] 

廣唐寺塔歷史文化

廣唐寺
廣唐寺建於唐天寶年間(742~755年),其規模為:大門三楹,正殿三楹,後殿三楹;正殿前左側為伽藍殿,三楹,右側為祖師殿,三楹。何時廢寺無考證,白馬塔倖存。 [3] 

廣唐寺塔文物價值

廣唐寺塔由外到內結構銜接搭配合理,斗拱磨製細膩,欞窗雕刻富於變化,細部處理得當,展現了古代匠人較高的建築技藝,是研究宋代建築及磚石雕刻藝術的寶貴資料,為宋代建築、科學技術和藝術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例證。 [3]  [4] 

廣唐寺塔保護措施

廣唐寺塔遺址碑 廣唐寺塔遺址碑
2013年5月,廣唐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廣唐寺塔旅遊信息

廣唐寺塔地理位置

廣唐寺塔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塔鋪街道辦事處塔鋪村廣唐寺舊址。 [2] 

廣唐寺塔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廣唐寺塔,路程約13.9千米,用時約2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