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廈門市圖書館

(綜合性公共圖書館)

鎖定
廈門市圖書館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集美區,是集文化、教育、科研、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公共圖書館,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社科普及基地,2018年5月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1-2] 
廈門市圖書館的前身是1919年創辦的廈門圖書館;1920年9月正式開放;1940年日偽政府“重建”廈門圖書館;抗日戰爭勝利,國民黨政府接管圖書館,稱為“廈門市第一圖書館”,嗣而易名“廈門市立圖書館”;1949年10月廈門市人民政府接管圖書館,定名為“廈門市圖書館”; [3-4]  [35]  1990年廈門市圖書館興建總館綜合樓;1991年12月落成開館; [6]  2006年9月遷入廈門文化藝術中心新館; [34]  2018年10月集美新城館區試開館。 [32] 
截至2022年8月,廈門市圖書館館舍建築面積8.7萬平方米,有4432個閲覽座位,設有8個機構部門,在編職工151人;館藏紙質文獻465萬冊(件),電子書刊1059萬冊,以閩南地方文獻、華人華僑文獻為收藏特色。 [1]  [5] 
中文名
廈門市圖書館
外文名
Xiamen Municipal Library
建設時間
1919年
類    型
綜合性公共圖書館
主管部門
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
地    址
廈門市思明區體育路95號(文化藝術中心館區)
地    址
廈門市集美區誠毅中路380號(集美新城館區)
建築面積
8.7萬平方米
藏    書
465萬冊(件)
現任館長
林麗萍
開館時間
週一至週四、週六、日:8:00-21:00;週五:8:00-12:00
屬    性
國家一級圖書館

廈門市圖書館歷史沿革

廈門市圖書館舊址
廈門市圖書館舊址(5張)
廈門市圖書館的前身為1919年廈門當地道尹、地方紳士等倡議創辦的廈門圖書館。該館以文淵井21號玉屏別館為館址,集玉屏、紫陽、博聞等書院藏書及贈書,並添置新書萬餘冊、報紙雜誌幾十種。 [6]  [35] 
1920年9月20日,廈門圖書館正式開放。 [36] 
1930年10月,廈門圖書館由私立改為公立。 [6]  [35] 
1938年5月,廈門淪陷,廈門圖書館停止開放; [35]  9月,廈門圖書館被日寇焚燬,館藏化為灰燼。 [6] 
1940年,日偽政府“重建”廈門圖書館。 [35] 
1945年10月5日,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管廈門圖書館,並更名為“廈門市第一圖書館”,嗣而易名“廈門市立圖書館”。 [6]  [35]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和廈門解放後,當時的廈門市軍管會接管圖書館,進行清理整頓,並更名為“廈門市圖書館”;11月8日,廈門市圖書館重新開放。 [35] 
1954年12月,廈門市圖書館遷入思明北路126-134號新館址。 [6]  [35] 
1972年,廈門市圖書館遷至中山路原廈門日報社。 [6] 
1988年,廈門市圖書館從中山路遷至公園南路2號原廈門市政府辦公樓。 [6] 
1991年12月,廈門市圖書館新建綜合樓落成開館。 [6] 
2006年9月,廈門市圖書館遷入思明區體育路95號廈門文化藝術中心新館並試開館。 [34] 
2018年5月,廈門市圖書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評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1-2]  10月1日,位於集美區誠毅中路380號的廈門市圖書館集美新城館區試開館。 [32]  [37] 
2022年4月24日,廈門市圖書館繪本館正式開館。 [31] 
2024年3月,廈門市圖書館廈門老年大學分館正式開館。 [39] 

廈門市圖書館館藏實力

廈門市圖書館館藏資源

廈門市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館區
廈門市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館區(3張)
據2022年8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數據,廈門市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465萬冊(件),電子書刊1059萬冊,購買及自建數據庫76個,視頻資料1.2T。 [1]  [9] 
  • 民國文獻
據2019年12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廈門市圖書館藏有民國文獻1萬多種,3萬多冊,其中包括了圖書、期刊、報紙等不同載體的文獻。
  • 閩台族譜
截至2015年3月,廈門市圖書館館藏閩台族譜共479種619冊,涉及姓氏81個。 [7] 
  • 珍貴古籍
據2019年12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廈門市圖書館古籍文獻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書目的有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宋)、注陸宣公奏議十五卷(唐)、甘泉獻納編三卷 (明)、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 (元)、聖學格物通一百卷(明)、大隱集十卷(宋)、云溪集十二卷(宋)、崧庵集六卷(宋)、説文解字句讀十五卷(清)、經略疏稿二卷(明)、毗陵集二十卷(唐)。 [8] 
  • 數字資源
據2019年12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廈門市圖書館收藏有數字資源數據庫76個,包含有超星期刊、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包庫)、中文在線數字圖書館、超星讀秀、中華詩詞數據庫等;其中自建數據庫有7個,包括廈門記憶、館藏民國圖書、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閩南地方文獻聯合目錄庫等。 [9] 

廈門市圖書館支撐保障

據2019年12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廈門市圖書館自2008年起牽頭市區兩級公共圖書館,構建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以市圖書館為中心,各成員館為網絡節點,實現書目聯合檢索、文獻集中編目、借書證通用、軟硬件平台共享、文獻通借通還、物流統一配送、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讀者活動互聯互動等聯合服務。廈門市圖書館全年365天開放,並實行全免費服務,日均接待讀者近萬人次。館內無線網絡100%覆蓋,並配置了觸摸屏導讀系統和閲報系統、自助借書機、自助複印機、自助掃描儀,同時還提供圖書外借預約、電話續借、網上續借、wap網站續借、短信續借、24小時自助圖書館等多種開放性服務設施。 [2] 

廈門市圖書館組織體系

廈門市圖書館集美新城館區
廈門市圖書館集美新城館區(5張)
據2019年12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廈門市圖書館設有辦公室、業務協調部、技術服務部、信息資源部、典藏管理部、流通服務部、館外流通部、活動部8個機構部門;在編職工151人。 [10] 

廈門市圖書館建設成果

廈門市圖書館開發成果

  • 文獻開發
截至2019年12月,廈門市圖書館編制的刊物有《圖書館探索》《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年報》《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報告·少年兒童圖書館卷》(藍皮書)《廈門社科知識普及讀本》《“兩會”信息參考(2019)》等。 [11] 
  • 古籍開發
2013年5月,改造後的古籍、縮微資料閲覽室面積101平方米,閲覽座席10個。藏有《通鑑紀事本末》《注陸宣公奏議》等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善本11部、民國線裝書5萬多冊,《江聲報》《星光日報》等縮微資料232件,文淵閣本《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等古籍影印本近2萬8千冊。 [12] 
2017年,廈門市圖書館修復地方碑誌拓片、照片、手抄件、複印件、打印件等資料共231篇296種523張。 [13] 
  • 學術論文
2015年,廈門市圖書館人員在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3篇;參加各級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10篇,其中1位會員的論文入選中圖學會年會論文三等獎。完成《廈門國學書院興起與海峽兩岸青少年閩台文化傳承研究》社科聯立項課題。
2016年,廈門市圖書館人員在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1篇;參加各級學術研討會獲獎論文10篇,其中1位會員的論文獲省圖學會年會論文一等獎,1名會員獲第28屆十五城市圖書館工作研討會論文一等獎。 [14] 

廈門市圖書館學術期刊

《圖書館探索》 《圖書館探索》
《圖書館探索》是廈門市圖書館學會主辦的期刊,宗旨是進行圖書館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交流圖書館信息,促進特區圖書館事業發展。主要欄目有專稿、文獻資源建設、讀者工作、輔導與研究、圖書館現代化、隊伍建設、圖書館管理、圖書館事業、學會工作、讀者園地、海外之窗、書評、攝影圖片、新聞等。 [15] 

廈門市圖書館機構榮譽

2012年4月,獲“福建省古籍保護先進單位”和“福建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16] 
2016年6月,原福建省文化廳授予廈門市圖書館“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17] 
2018年5月28日,入選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第十三屆福建省文明單位”候選名單,並向社會公示,接受羣眾監督。 [18] 
2019年4月,廈門市圖書館榮獲廈門市首批10家“職工學堂”稱號並接受授牌。 [19] 
2019年6月,廈門市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獲第二屆圖書館新媒體創新服務評選“最佳新媒體平台”獎。 [20] 
截至2019年9月,廈門市圖書館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廈門市文明單位等稱號。 [2] 
2022年4月,廈門市圖書館“把閲讀‘袋’回家”項目進入國際圖聯圖書館營銷獎的5項特別提及之列,獲得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圖書館營銷獎,這也是廈門市圖書館項目首次獲此殊榮。 [30] 
2023年12月18日,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的第七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上等級館名單,並被評為“一級圖書館”。 [38] 

廈門市圖書館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館長
林麗萍
副館長
付虹、張肖回、曾興德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21] 

廈門市圖書館文化傳統

廈門市圖書館形象標識

廈門市圖書館形象標識主體以藍色為主色調,上部分形似一面迎風飄揚的旗幟,下面是中文和英文的廈門市圖書館字樣。此標誌整體也像翻滾的波浪,標誌着人們在知識的海洋上乘風破浪。
形象標識 形象標識

廈門市圖書館願景使命

願景:
打造閩南地區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的知識信息服務中心。
使命:
儲存充足、永續的文獻資源
構建友好、安全的閲讀空間
提供高效、免費的信息服務
營造開放、平等的交流活動 [22] 

廈門市圖書館文化活動

廈門市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館區示意圖
廈門市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館區示意圖(2張)
據2019年12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廈門市圖書館舉辦的文化活動有,快樂繪本秀、4·23世界讀書日、讀吧!廈門”古詩文大賽、“我與書緣”讀書活動、中華蘭亭名家書畫展等。 [23-24] 

廈門市圖書館讀者服務

廈門市圖書館讀者指南

  • 入館須知
圖書館是傳播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為保證正常的服務秩序與安全環境,共同營造和諧有序、安靜舒適的閲讀環境,請讀者遵守如下規定:
1.樹立文明市民形象。入館讀者應衣着整潔、端莊,赤膊、赤腳等衣冠不整者以及酒醉者謝絕入館。
2.維護公共安全秩序。請勿攜帶危險品入館;請勿騎電動代步車進館;請勿在館內吸煙;請保管好隨身攜帶的物品,如有丟失,自行負責。
3.保持館內環境衞生。請勿攜帶寵物進館;請勿將食品、飲料帶入館內;請勿隨地吐痰、亂扔垃圾。
4.保持安靜、文明的閲讀環境。入館前請將手機調為靜音狀態,請勿在借閲區撥打或接聽手機;請勿在館內吵架、鬥毆、喧譁、戲鬧、追逐以及張貼廣告、散發傳單或推銷商品;請勿在館內躺卧、睡覺;請勿用私人物品搶佔閲覽座位。
5.愛惜圖書館各種資源及設施。損壞文獻按《廈門市圖書館文獻資料遺失損壞賠償規定》相關條款賠償;損壞電腦、桌椅等設施,按價賠償。
6.未經允許,請勿在館內拍照、攝影。
7.12歲以下兒童進入圖書館需有家長陪同,家長應盡到監護責任。集美新城館區成人借閲區,未滿12歲兒童不能進入。
8.團體參觀請提前與本館辦公室預約。未經許可,不得在館內舉行非圖書館閲讀活動。
9.自覺遵守圖書館各項規定。如出現違規現象,本館工作人員有權制止。遇有緊急事件發生,請依照工作人員的引導疏散。 [33] 
  • 開放時間
廈門市圖書館開放時間
館區名稱
借閲區域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四
週五
週末、節假日
文化藝術中心館區
綜合借閲區
8:00-21:00
8:00-12:00
8:00-21:00
少兒借閲區
12:00-18:30
閉館
8:00-21:00(5月1日-11月30日
8:00-18:30(12月1日-4月30日)
寒暑假(週五8:00-12:00,下午閉館)
8:00-21:00(5月1日-11月30日)
8:00-18:30(12月1日-4月30日)
集美新城館區
成人借閲區
9:00-17:00
閉館
8:00-21:00
少兒借閲區
9:00-17:00
閉館
9:00-17:00
自助圖書館
8:00-21:00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25] 

廈門市圖書館借閲制度

  • 辦證指南
一、辦理新證
廈門市圖書館集美新城館區示意圖
廈門市圖書館集美新城館區示意圖(6張)
凡願到廈門市圖書館借閲文獻資源的單位和個人,均可向廈門市圖書館申請辦理借閲證,且在文化藝術中心館區、集美新城館區、各分館及汽車圖書館所辦的借閲證具有同等功能,一證通用,通借通還。
個人借閲證分為押金借閲證和免押金借閲證兩種。押金借閲證分為50元、100元、200元、300元、500元、800元、1000元七種等次,可借閲與押金等值的文獻。免押金借閲證分為“白鷺分”借閲證和數字資源閲覽證,其中“白鷺分”借閲證可借閲40冊紙質文獻,但不能借閲Kindle電子書閲讀器;數字資源閲覽證僅限閲覽數字資源。
持有廈門市市民卡(社會保障卡)的市民,可通過移動平台訪問廈門市圖書館“微服務大廳”在線自助辦證或到服務枱辦證處開通押金借閲功能;無廈門市市民卡(社會保障卡)者,可持本人有效證件原件,到服務枱辦證處辦理臨時借閲證。
讀者如需增加押金,可通過移動平台訪問“微服務大廳”綁定本人讀者證,選擇增加押金,或攜帶借閲證到服務枱辦證處辦理。讀者如需減少押金,可攜帶本人身份證原件、借閲證及押金收據,還清所借閲的文獻和結清財經後,到服務枱辦證處辦理。
持有廈門市市民卡(社會保障卡),且“白鷺分”達600分及以上的市民,經授權,可通過移動平台訪問“微服務大廳”在線自助辦證或到服務枱辦證處辦理“白鷺分”借閲證;如讀者已辦理押金借閲證,可持身份證到辦證處更換成白鷺分借閲證。
持有廈門市市民卡(社會保障卡)的市民,可通過移動平台訪問“微服務大廳”在線自助辦證或服務枱辦證處辦理數字資源借閲證;無廈門市市民卡(社會保障卡)者,可持本人有效證件原件,到服務枱辦證處辦理。
集體借閲證分為1000元、2000元、3000元、10000元四種等次,每種借閲證可借閲與押金等值的文獻。辦理集體借閲證需持單位的委託書(須註明經辦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及經辦人身份證原件到服務枱辦證處辦理。
二、辦理退證
辦理退證須還清借閲的文獻、結清財經後才可辦理。
個人借閲證退證需持本人借閲證、押金收據和本人身份證原件等有效證件原件到服務枱辦證處辦理。押金收據丟失的讀者,如在分館退證還需提供身份證複印件。委託他人退證,須受託人攜帶本人身份證原件及委託人身份證原件、借閲證、押金收據等到服務枱辦證處辦理。
集體借閲證退證需持單位的委託書(註明經辦人姓名和身份證號)、集體借閲證、押金收據及經辦人身份證原件到服務枱辦證處辦理。
三、掛失、補證
遺失借閲證應及時掛失,掛失前產生的書刊被冒借或押金被冒領等後果由本人負責;借閲證掛失後重新找回原證且尚未補辦新證,可辦理借閲證恢復;已補辦新證的,舊證作廢。
讀者可持本人有效證件原件到服務枱辦證處辦理掛失,或通過“微服務大廳”、網站統一認證平台辦理掛失。
用廈門市市民卡(社會保障卡)開通借閲證的讀者借閲證補證,須持新補辦的廈門市市民卡(社會保障卡)到服務枱辦證處辦理;臨時借閲證補證,須攜帶有效證件補辦新證;集體借閲證的掛失、補證,須持單位的委託書(需寫明經辦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及經辦人的身份證原件辦理。
四、辦證時間
廈門市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館區、集美新城館區、汽車圖書館及各分館(除部隊分館、市政服務中心分館外)開放時間內均可到館辦理。 [26] 
  • 借閲指南
借閲説明
館藏地點為“文化藝術中心館區流通庫”、“文化藝術中心館區兒童文獻庫”、“文化藝術中心館區視障人士文獻庫”“文化藝術中心館區清風書屋”的圖書、期刊和音像資料分別入藏於思明區體育路文化藝術中心館區一、二樓的社科、自科、文學文獻閲覽區和一樓兒童文獻借閲區、視障人士文獻閲覽區、清風書屋、二樓音像資料閲覽區。館藏地點為“集美新城館區流通庫”“集美新城館區兒童文獻庫”、“集美新城館區視障人士文獻庫”“集美新城館區自助圖書館”、“集美館區經典閲讀館”的圖書、期刊和音像資料分別藏於集美區誠毅中路集美新城館區一至四樓,可供讀者閲覽、外借。
館藏地點為“集美新城館區參考資料庫”、“集美新城館區工具書庫”、“集美新城館區地方文獻庫”、“集美新城館區外文文獻庫”、“集美新城館區閩台關係文獻庫”、“集美新城館區華人華僑文獻庫”、“集美新城館區方誌文獻館”“集美新城館區贈書庫”的圖書、期刊分別入藏於集美館區五樓參考文獻館、地方人文館、涉台涉僑文獻館、名人贈書館等處。“文化藝術中心館區政務信息公開”圖書收藏於文化藝術中心館區二樓政府信息查閲區,可供讀者查閲,不可外借。
館藏地點為“中山分館”、“杏林分館”、“灌口分館”等分館的書刊資料分別在鼓浪嶼中山圖書館、杏林街道、灌口文化中心可供讀者閲覽、外借。
館藏地點為“館外流通調配庫”的圖書、期刊分別入藏於二樓館外流通調配庫,專供館外用户調配外借。
館藏地點為“文化藝術中心館區普通圖書儲備庫”入藏於文化藝術中心館區一樓的密集書庫,館藏地點為“集美新城館區儲備庫”入藏於集美新城館區負一樓作為二線儲藏之用,讀者若需借閲,可向諮詢服務枱登記預約,由典藏部管理人員入庫提取,再辦理外借手續。
館藏地點為“集美新城館區普通古籍庫”、“集美新城館區縮微資料庫”、“集美新城館區民國時期文獻庫”、“集美新城館區特殊文獻庫”、“集美新城館區外文儲備庫”的圖書、報刊入藏於集美新城館區五樓的古籍文獻館,作為二線儲藏之用,不可外借,讀者若需查閲,可向古籍文獻館服務枱登記預約,由管理人員入庫提取,在館內閲覽。有縮微資料或電子文獻者,不提供文獻原件。
館藏地點為“集美新城館區古籍善本庫”、“集美新城館區珍藏本庫”的書刊恕不提供借閲。
(注:此説明僅供讀者參考,開架外借書刊以書架人工檢中為準。) [27] 
續借指南
文獻借期為30天,到期前可續借1次,續借期為30天。若借書證上有已超期文獻,則不可辦理續借。讀者可通過以下方式辦理續借。
1.到館續借
讀者可到館至自助藉機或服務枱借還處憑藉閲證辦理續借手續。
2.移動平台在線續借 
讀者可通過移動平台訪問廈門市圖書館“微服務大廳”;根據提示,綁定讀者證;點擊“圖書續借”,選擇“續借全部”,續借完成。
3.網站續借
讀者可訪問廈門市圖書館網站,點擊“統一認證登錄”,根據提示登錄統一認證平台,點擊“我的圖書館”,進入“圖書續借”,選擇“一鍵全部續借”,續借完成。 [28] 
  • 服務項目
項目
服務內容
免費服務區域
綜合閲覽區、少兒借閲區、多媒體體驗區、電子閲覽區、自助圖書館、展廳、專家閲覽室、自修室、報告廳、讀者活動室、培訓教室、讀者休閒區、中庭花園等所有對外服務區域。
免費服務項目
借閲證服務
辦證、退證、掛失、補證等
文獻借閲
書刊借閲、電子書刊借閲、古籍文獻閲覽、
電子閲讀器外借、圖書預約、圖書預借
檢索諮詢
書目檢索、參考諮詢、專家諮詢
數字資源
利用
電子報紙閲覽、數字資源利用、移動圖書館、Wi-Fi服務、電子閲覽
讀者活動
週末電影、講座、展覽、少兒活動、公益培訓、
讀書沙龍
弱勢羣體
專項服務
殘障人士專用設備、專用文獻利用、送書上門、
助盲講電影、免押金辦證等
便民服務
電子郵件和短信提醒、自助掃描、充電、存包、冷熱直飲水、傘套、自助領取火車票,敬老專用眼鏡及複印、針線藥品等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2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