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湖花鼓戲

鎖定
平湖花鼓戲之所以以平湖命名,一是因為發源於平湖、流傳於平湖,並且在解放初期,以政府主導的形式組織過專門的演出團隊而被普遍承認;二是因平湖首先提出並申遺成功,從而得到官方的認可。
中文名
平湖花鼓戲
類    別
戲曲

平湖花鼓戲藝術特色

一是平湖花鼓戲源於平湖民歌,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二是平湖處在錢塘江北岸浙滬沿海地區,這一帶的方言屬漢語系吳方言,平湖花鼓戲是帶有明顯區域性的民間戲,用方言演唱。
三是平湖花鼓戲演唱格調自由,即興性強,其傳承對傳承人的音樂素質有一定要求。

平湖花鼓戲歷史發展

在清乾隆以後的200多年中,平湖花鼓戲的發展規模不大,因劇目中有許多被認為傷風敗俗的淫詞而屢受當地官府所禁,因此也只能以民間小戲班子的形式存在,更無名人名班。
19世紀中葉以後的半個世紀是花鼓戲的盛行時期,出現了一批花鼓戲藝人,主要有“唐大阿法(約生於1835年)、三先生、黑阿桂、楊大先生、小駝子、陸雙福、滑稽王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