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安橋天主教堂

鎖定
平安橋天主教堂,即平安橋天主堂,因其是成都天主教教區主教座堂,居成都教區各堂之首,又稱平安橋總堂。 [1]  該建築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西華門街25號(原平安橋街29號), [1]  東鄰西華門街,西鄰五福街,南鄰平安巷。建築鄰近百果苑、天府博覽中心、成都市實驗小學(人民中路校區)、成都市人民政府(第三辦公區),距離地鐵騾馬市站約500米, [2]  是天主教成都教區主教府和成都市天主教愛國會所在地。 [1]  平安橋天主教堂平安橋天主教堂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建成,佔地面積約16566.3平方米,建築面積8508.5平方米。 [1] 
平安橋天主堂由主教座堂與主教公署兩部分組成。 [1]  教堂總平面呈中文“悚”字型,因鑑於成都“教案”事件屢發,以示教會“自警自律”。“悚”字“十”邊旁為主教座堂;另半邊“束”字為主教公署,此種佈局,為成都教會建築孤例。教堂木構選材,取自天全、邛崍縣產優質楠木。堂內設楠木主柱108根,徑為35釐米,高約5至6米。整個建築周邊由外廊相連接,高大寬敞。此地與成都皇城甚近,無樓塔,全以單層展開,使外觀與中國傳統建築風貌相似。 [3]  平安橋天主堂是中國西南地區保留較完整的中西合璧建築羣,其建築體現了西方天主教宗教文化與成都本土文化的結合,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天主教建築價值。 [2] 
2013年,平安橋天主教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平安橋天主教堂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 [1] 
所處時代
1904年 [4] 
佔地面積
約 16566.3 m² [1]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1889-5-282 [4] 

平安橋天主教堂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4年)五月初五端午節,成都民眾反洋教鬥爭,打毀了位於成都市一洞橋光大巷的天主教堂(當時的主教座堂)。當時四川宗座代牧法籍人杜昂(1893—1915年在任)選擇平安橋,指派時任當家神父的法籍人駱書雅(一譯名“駱舒雅” [2]  )主持設計修建主教座堂。楠木全從天全邛崍山區採集,工匠來自崇慶、大邑、邛崍等縣的教徒,法國人設計,中國工匠按圖施工。 [1] 
平安橋天主堂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6年)開始建造,歷時八年,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竣工。建成後,歷任主教住於此。 [1] 
平安橋天主教堂在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的巷戰、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的疊溪地震中建築受到損壞。 [2]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11日, [1]  日機轟炸成都,導致大經堂左側房梁被炸斷、教堂建築部分門窗受損門, [2]  但建築結構並未受損。 [1] 
“文革”中,建築結構也未受到大的破壞,保存較為完整。 [1] 
落實政策後,平安橋天主教堂經過維修於1979年聖誕節開放。 [1] 
平安橋天主教堂地理位置 平安橋天主教堂地理位置
2004年,成都市天主教愛國會完成了平安橋教堂及其周邊的改造規劃,並在成都市第六次規劃委員會上得以通過。根據總體規劃,整個教堂區的維修改造工作隨即全面展開,歷經10個多月,耗資250萬元,將大教堂進行了抗震加固﹑維修裝飾。 [1] 
2005年8月至12月,平安橋大教堂在內部裝修的基礎上整體裝飾了大門、連廊及主教公署南北兩側大院。 [1] 
2004年,成都市天主教愛國會成功地進行了主教府及愛國會辦公地的電網改造,耗資20多萬元,改造線路﹑更換設備﹑增添器材,增添了消防器材﹑接通了消防用水。 [1]  同時將平安橋臨街沿線圍牆改造成了景觀圍牆,在圍牆上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個壁龕,裏面安放有保祿(Paul)、安德肋(Andrew)、長雅各伯(James)、若望(John)、多默(Thomas)、次雅各伯(James)、斐理伯(Philip)、巴爾多祿茂(Bartholomew)、瑪竇(Matthew)、西滿(Simon)、達陡(Thaddeus)、瑪弟亞(Matthias)宗徒的雕塑。 [1] 

平安橋天主教堂建築特點

建築風格
平安橋天主教堂的大、小教堂屬拜占庭式建築風格,而主教公署為庭院式中式建築風格,二者渾然一體,呈現出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 [1] 
建築立面
平安橋天主教堂建築立面具有中西合璧的特點。第一,大教堂正立面採用對稱構圖,頂部為雙重拱圓連接而成的山花,正中為十字架符號,正面設有8根赭紅色科林斯柱式,中間為圓柱,兩旁為方柱。建築立面採用半圓形拱門和窗户,圓形玫瑰花窗由八個花瓣組成,窗下為浮雕花瓶欄杆。第二,主教公署正立面大門設有三個圓弧形拱券門,採用中國傳統匾額和對聯,兩側設有八字牆。柱頭上雕刻植物圖案,建築屋脊刻有中國傳統的裝飾圖案。主教公署內廊設有108根楠木柱以方形柱礎與木柱結合,建築立面底部排列有通風口,使木質建築處於乾燥通風的環境,窗户均採用中式風格,少部分融入西式風格。 [2] 
建築材料與裝飾
大教堂建築立面採用植物裝飾紋樣,建築內部裝飾古銅吊燈,穹頂鑲有金邊,牆壁為白色塗料,窗户採用彩色玻璃,建築外牆由青磚累砌而成。主教公署建築內垂花、花台、洗手池雕刻有中國傳統裝飾紋樣。 [2]  平安橋天主教堂在建造材料上採用石、青磚、瓦、木等材料。教堂支柱、門窗等為楠木,有較好通風、防潮的功能。整體建築屋頂為斜坡頂,小青瓦鋪面,教堂建築均設有寬大檐廊,適合四川的氣候條件。 [2] 
平安橋天主教堂裝飾與材料

平安橋天主教堂建築佈局

平安橋天主教堂建築整體建築坐西朝東,與中國傳統建築平面佈局不同。 [2]  教堂建築總平面由主教座堂和主教公署組成,並呈現漢字“悚”字行佈局。其中大教堂為“悚”字左偏旁,主教公署為“束”字,“束”字頂部“十”字處小經堂為“豐”字形。 [2]  其中大教堂為“悚”字的左偏旁,體現了以“心”為約束的宗教神學特點。主教公署為“束”字,其本意為“魂悚悚其驚斯”,體現了對天主的敬畏之情。 [1]  整個平面佈局為西方教堂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平面佈局的結合。主座教堂和小經堂採用拉丁“十”字,符合西方教堂建築平面佈局,主教公署採用川西院落式平面佈局。 [2]  整個建築中西合璧,是西南地區尚存不多的較為完整的中國天主教傳統建築羣。 [1] 

平安橋天主教堂主要建築

大教堂
大教堂,亦稱主教座堂, [3]  堂名“聖母無染原罪堂”,呈拉丁“十”字平面佈局,採用拜占庭式建築造型。 [1]  堂內由18根巨型圓柱支撐,高達9米的穹形成馬蹄型拱起,堂內紅柱白壁,地嵌瓷磚。在中堂與十字耳堂交匯處是聖壇,聖壇設有主教寶座、三個祭台。正對祭壇下方,有一唱經壇,裝有音響設備。 [1]  在“十”字的開頭,左右兩側均設有告解座,這是神父聽取教徒懺悔的地方,設有神父座椅和教徒跪階,中間用隔板隔開。大教堂開有高窗,牆上飾有系列聖像畫,主要是將14個十字架順序排列,配有介紹耶穌受難經歷的圖畫。堂內寬敞,跪凳整齊排列,可容納1000人以上。該堂專供天主教徒過宗教生活之用。 [1]  整個教堂色彩明快,紅、白二色相間。 [1] 
主教公署
主教公署有八字短牆,三個園門與照壁(拓街被拆除)對應,儼若府宅。主教公署正門上有一對聯,上聯是:“無始無終真主宰”,下聯為:“宣仁宣義大權衡”,門楣橫書:“萬有真原”。主教公署內有一小經堂,居於“十”字形的頂部,堂名“耶穌聖心堂”,堂前塑有耶穌像,該堂主要供主教﹑神父私人獻祭使用。除教堂外,均系楠木結構的中式四合園建築,有104間住房供全教區神父每年“避靜”來堂使用。住房四周皆有走廊相通,並有擺柱108根支撐,抬梁、支柱、門窗全用楠木做成。 [1] 
牌坊
牌坊位於在大教堂正面,高達十餘米,由三個圓拱聯結。 [1] 
廣場
廣場位於大教堂堂前,廣場中塑有聖母瑪利亞像。 [1] 

平安橋天主教堂歷史文化

活動建設
平安橋教堂在2007年夏天開始籌備新建圖書室,預計藏書一萬冊,截至2008年,藏書約四千冊。 [1] 
2005年8月,在平安橋大教堂舉行“為世界和平祈禱”的隆重彌撒,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有近800名教友參與彌撒禮儀。為構建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發揮着宗教的積極作用。 [1] 

平安橋天主教堂保護措施

1996年4月23日,平安橋天主教堂被成都市青羊區政府批准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3月5日,平安橋天主教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平安橋天主教堂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平安橋天主教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西華門街25號(原平安橋街29號)。 [1] 
交通信息
在成都市內搭乘地鐵11號線,在騾馬市站(A口出)下車,步行750米。

平安橋天主教堂所獲榮譽

2006年5月,平安橋天主教堂被評為“成都市文明宗教場所”。 [1] 
參考資料
  • 1.    毛麗婭.中西合璧,恢宏壯觀的成都平安橋天主堂[J].中國天主教,2008,(02):45-47.
  • 2.    王原.成都市平安橋天主教堂環境改善的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2020:11-16.
  • 3.    成都市建築志編纂委員會編. 成都市建築志[M].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4.09:39-40.
  • 4.    國務院核定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