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幣,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 [2]  ,讀作bì,最早見於《説文小篆。該字本義為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因車馬玉帛同為聘享之禮,所以泛指車馬玉帛等,又由絲織品引申為貨幣。此外,該字還有贈送等義。 [1]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繁    體
部    首
巾、丿 [11] 
五    筆
tmhk
倉    頡
hlb
鄭    碼
mli
字    級
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 [2] 
平水韻
八霽 去聲 [4] 
注    音
ㄅㄧˋ
總筆畫
4
四角碼
20227
統一碼
基本區 U+5E01
結    構
上下結構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幣,形聲字。《説文》:“幤,帛也。從巾,敝聲。”小篆“圖1”字形中的“攴"多寫作“攵”,楷書形體由小篆形體演變而來,寫作“幤”。《簡化字總表》把“幤"簡作“幣”,用符號”丿”代替原字上邊的聲符“敝”。本義是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書·召誥》:“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孔傳:“惟恭敬奉其幣帛用供侍王,能求天長命。”因車馬玉帛同為聘享之禮,所以泛指車馬玉帛等。該字也有贈送的意思。《莊子·説劍》:“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幣從者。"由絲織品引申為貨幣。《管子·國蓄》:“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現代幣指貨幣。通假為“敝”。《國語·魯語上》:“不同典先君之幣器。” [1] 

詳細釋義

注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
silks
幣,帛也。——《説文》
四曰幣貢。——《周禮·大宰》。司農注:“繡帛。”
幣曰量幣。——《禮記·曲禮》
用圭璧更皮幣。——《禮記·月令》
事之以皮幣。——《孟子》
寡君是故使吉(遊吉)奉其皮幣。——《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請具車馬皮幣。——《戰國策·齊策三》
皮幣幣玉;幣號;幣獻
泛指車馬皮帛玉器等禮物。
present
凡執幣者。——《儀禮·十相見禮》。疏:“玉馬皮圭璧帛,皆稱幣。”
宋公以幣請於衞。——《左傳·隱公八年》
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泛指財物。
property
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管子·國蓄》

貨幣,錢。
coin
有司以幣輕多奸。——《漢書·武帝紀》
金幣;銀幣;外幣;紙幣;硬幣
動詞
贈送。

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幣從者。——《莊子·説劍》
形容詞
通“敝”。破舊;棄;敗壞 。

不腆先君之幣器。——《國語·魯語上》

參考資料 [1]  [3]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帛也。從巾,敝聲。毗祭切 [5] 

説文解字注

幣,帛也。帛者,繒也。《聘禮》注曰:“幣,人所造成以自蔽。謂束帛也。”愛之斯欲飮食之,君子之情也。是以享用幣,所以副忠信。從巾敝聲。毗祭切。十五部。 [3]  [7] 

康熙字典

《龍龕》同印。 [3] 
《唐韻》《集韻》《韻會》𠀤毗祭切。音弊。《説文》:幣帛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式均節財用,六曰幣帛之式。注:幣帛,所以贈勞賔客者。
又《集韻》財也。《橫渠理窟》:幣者,金玉齒革泉布之雜名。《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四曰幣貢。注:幣貢,玉馬皮帛也。
又《內府》:凡四方之幣獻之,金玉齒革兵器,凡良貨賄入焉。《管子·國蓄篇》:以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史記·平準書》: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為皮幣,直四十萬。《前漢·武帝紀》:有司以幣輕多姦,農傷而末眾,又禁兼幷之塗,故改幣以約之。注:幣,錢也。更去半兩錢,行五銖錢,皮幣,以撿約姦邪。
又《集韻》必袂切。音蔽。義同。 [6]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全濁
毗祭切
bʰjæi
韻略






毗祭切

增韻






毗祭切

中原

去聲
齊微



全清

pui
中州

去聲
齊微





旁謎切

洪武



全濁
毗意切
b‘ie
參考資料 [8]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ad
先秦
王力系統
b
ǐat
先秦
董同龢系統
juæd
先秦
周法高系統
b
jiwar
先秦
李方桂系統
b
jiadh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ɛ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b
ǐɛi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jæ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b
iæ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b
jiäi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ɛi
參考資料 [9-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