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思

(後周大臣)

鎖定
常思(886—954),字克恭,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初從唐莊宗為卒,後為長劍指揮使。後唐後晉時,歷任捧聖軍使、六軍都虞候。後周時,歷任侍中平盧節度使後周顯德元年(954)春去世,享年六十九,追贈中書令 [1] 
字克恭
所處時代
五代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
逝世日期
954年
本    名
常思
國    籍
後周

常思人物生平

常思(886—954),字克恭,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應募於後唐莊宗,累從戎役,為捧聖軍使。後晉初,遷六軍都虞候。後漢高祖即位,歷武勝軍、昭義軍節度使。無譽可稱,唯以聚斂為務,性且鄙吝。嘗濟後周太祖郭威於微時,及周太祖即位,加兼侍中,後改平盧節度使。後周顯德元年(954)春去世,享年六十九,追贈中書令 [1] 

常思史料記載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九·常思傳》記載:常思,字克恭,太原人也。父仁嶽,河東牙將,累贈太子太師唐莊宗之為晉王也,廣募勝兵,時思以趫悍應募,累從戎役,後為長直都校,歷捧聖軍使。晉初,遷六軍都虞候。漢高祖(劉知遠)出鎮並門,奏以思從行,尋表為河東牢城都指揮使,以勤幹見稱。漢國初建,授檢校太保,遙領鄧州。漢有天下,遷檢校太尉、昭義軍節度使。乾佑初,李守貞叛於河中,太祖徵之,朝廷命思帥部兵以副焉。既而御眾無能,勒歸舊藩。思在上黨凡五年,無令譽可稱,唯以聚斂為務,性又鄙吝,未嘗與賓佐有酒餚之會。嘗有從事欲求謁見者,思覽刺而怒曰:“彼必是來獵酒也。”命典客者飲而遣之,其鄙吝也如是。太祖(郭威)受命,就加平章事。初,太祖微時,以季父待思,及即位,遣其妻入覲,太祖拜之如家人之禮,仍呼曰叔母,其恩顧如是。廣順二年秋,思來朝,加兼侍中,移鎮宋州。三年夏,詔赴闕,改授平盧軍節度使。思將赴鎮,奏太祖雲:“臣在宋州出鎮,得絲十餘萬兩,謹以上進,請行徵督。”太祖頷之,尋詔本州折券以諭其民。及到鎮,未幾,染風痹之疾,上表請尋醫,既而舁疾歸洛。顯德元年春卒,年六十有九。贈中書令 [1] 

常思歷史考證

常思有恩於後周太祖郭威。郭威年幼時,曾衣食於常思家,呼常思為叔。時人或謂周太祖為常氏子即為此。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