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帶徵

鎖定
帶徵是古代財政名。 各省應徵之錢糧, 凡因故而積欠,即將其勻為數份,分年與各該本年錢糧一同徵收者,稱為帶徵。
中文名
帶徵
類    型
財政名
帶徵始於何時,尚未考證清楚。據《清實錄》載,康熙時,若某地遇到災荒,會將積欠錢糧帶徵。若隨後幾年情形仍不容樂觀,則會暫令停徵帶徵積欠 [1] 
雍正朝,其時因江蘇歷年積欠錢糧之數甚巨,遂準江蘇巡撫張楷之請,分年帶徵。官員於年終奏銷時,應分別開列本年額徵之數、例應帶徵舊欠之數、本年應徵之數及本年實徵之數,以便核查。官員經徵所帶徵之額數,應按實際徵得分數進行考成。參見“帶徵銀” [2] 
參考資料
  • 1.    作者未知.《清實錄》第6冊:中華書局影印,1985年9月:242頁
  • 2.    帶徵  .中華文史網.2013-11-05[引用日期201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