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席居

鎖定
中國古人席地而坐,擇地而卧的生活方式稱為“席居”。因中原長草,發明了“席”,江南生竹,發明了“筵”,“筵”上鋪“席”,故“席居”又被稱為“筵席”。這是由“地面”為重心的平面起居方式形成的生活文化制度。 [1] 
席居文化起源於先秦時期,是中國的原生文化,日本和室(榻榻米)、韓國的韓室、中國少數民族東南亞等地保留的部分席居傳統皆是中國古代席居制度的直接傳承。而現代中國人身體重心離地,以椅、凳作為支撐工具的“立體”起居方式則是西方的起居方式,屬於舶來品。 [1-2] 
中文名
席居
外文名
xiju
別    名
筵席
年    代
7000多年
詞義延展
席居制、筵席制、跪坐
日本傳播
榻榻米、疊敷、和室
韓國傳播
韓室
文化作用
奠定漢文化圈的起居方式
起    源
中國古代
所屬國家
中國

席居描述

丸劍宴舞,東漢(25-220年) 丸劍宴舞,東漢(25-220年)
中國古代人民生活史,有相當長一段時期,是席居生活史。那時生活的主流圖景,是沒有桌椅,不用牀榻,人們席地而坐,席地而卧,工作、休息、飲食、歌舞、祭祀……一切活動,都在席上。自天子以至庶人,沒有區別。隆重的朝儀,要求大家脱履脱襪,赤足登席。由此產生一套生活習慣、風俗禮儀,影響到衣履式樣、建築格局,乃至尺度體系。可以説,席居文化是東亞文明的古老源泉。 [3] 

席居誤區

日本席居 日本席居
世人認為,日本發明了榻榻米(疊敷),形成了一套以“帖”為單位的二維建築模度系統。但是,日本榻榻米(疊敷)卻是發展自中國的席居。周代的文獻《周書·顧命》描寫了最早的西周筵席制度。當然,不可否認數千年的發展使得日本在原有席居基礎上發展出富有自身民族風格的席居制度。 [1] 
南唐《韓熙載夜宴圖》 南唐《韓熙載夜宴圖》
日本榻榻米(疊敷)起源於中國漢唐建築的禪堂殿堂等眾多描述也是頗多錯漏。中國唐朝時期,席居制度就已經消亡,只在廟堂之上保有遺風。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和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中就可以看出椅凳普通傢俱的盛行。兩漢時期才是中國席居制度發展的巔峯。

席居發展歷史

席居形式 席居形式
席居傳統可以上溯至堯舜,有7000年曆史。最早描述席居制度的文獻資料源於西周。由此可知,周時已有詳盡的席居制度體系。直至兩漢時期,席居制度發展到巔峯。以兩漢為中心,降及魏晉南北朝席居是普遍的。但自“五胡亂華”,南北對峙,席居反而逐漸沒落。悠悠400年,到了唐朝,唐人敷席都是臨時,席坐之姿已成遺風。至此,在中華大地上除了一些少數民族還保留着席居生活習慣外,其他均已向以椅、凳作為支撐工具的西方“立體”起居方式轉變。席居雖然在中國消失,但卻在此後的幾千年繼續影響着包括朝鮮、日本乃至澳洲等地的文明。 [2] 

席居消失緣由

席居制度消失原因繁多,歸納總結為兩點:
四川民居穿鬥式木結構 四川民居穿鬥式木結構
一是,政治文化上層建築的變遷
席居消亡並非旦夕,從三國鼎立到唐朝開國的400年是中國上古和中古的重要分界線,遊牧民族長期統治北方,從政治到文化都開啓了一番新的局面,胡化深重從而影響了生活體系的變化。 [2] 
二是,幹欄建築的退潮
幹欄建築的退潮始於木材的匱乏。“欲議營之,獨闕一木”。木材的匱乏影響到了民間。於是,幹欄從中原退到西南。幹欄建築的式微導致生活方式的改變。 [2] 

席居本土及對外傳播

  • 中國
雲南娜允古鎮 雲南娜允古鎮
史文有闕,自兩漢上溯,席居制度曾“席捲全國”。南北朝以後,席居逐漸產生了變化。隋唐之後除廟堂宮廷,廣大民間再也罕見席居遺蹟。至今為止中華大地只有雲南等地的少數民族在保留大量幹欄建築的基礎上,延續着席居制度。 [2] 
  • 日本
寢殿造 寢殿造
日本席居制度保留的相當完整。一些日本學者認為:中國的城市規劃、寺院建築給日本建築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但不承認住宅建築受中國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不管日本學者承不承認,我們可以看到,從平安時代(相當於中國晚唐)日本才出現的“寢殿造”到室內滿鋪席子,席居生活的影子隨處可見。
直至現代,日本住宅也保留着一間“和室”,滿鋪榻榻米(疊敷)。榻榻米緊扣生活,普及到窮鄉僻壤,無人不知,無人不用以“帖”為單位的住房。 [2] 
  • 中國台灣省
席居民宅 席居民宅
在日據時期(1895年~1945年),隨着當時日本的統治,將日式住宅引進台灣;到了大正時期(1911年~1925年)以後,台灣的民宅之中,雖然並不常見到日本式濃厚的住宅,可是可以發現台灣的民宅中已經漸漸引進日式住宅的風格要素,並有了“和室”的雛型。至此,“和室”在台灣被重新定義傳播。通過改良後被大量應用於現代住宅中,並在中國傳播開來。 [2] 
  • 朝鮮
席居屋室 席居屋室
朝鮮長期保存席居制度,直到中國宋朝,幾乎原封未動,相當完整。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徐兢為副使,隨同正使路允迪聘問朝鮮,歸來著了一本圖文並茂的書《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其中就記載了當時朝鮮的外交禮儀,從中我們也可以見到朝鮮的席居制度。隨着時代變遷,朝鮮的席居制度在局部進行了細微調整,在保留總體席居大框架的基礎上具備了民族的特殊性。直到現代,朝鮮分裂為北朝鮮和韓國後,韓國更將其傳統房屋稱之為韓室。
  • 大洋洲
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描述:
太平洋和南亞許多部落,睡在整潔的編席之上;波利尼亞人根據其家中席的數量和年代,來確定其所有者的財富。(截自第22頁) [4] 
一般的原始房屋,並不將桌椅算作必需的傢俱之列。家庭成員們喜歡在席子上,獸皮上或地上,偶爾坐在石塊上或木頭上。(截自第24頁)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