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帚蟲

鎖定
帚蟲 成體壽命數年,每年可產生數千個自由游泳的幼體。幼體數週後變態。多分佈於温帶的潮間帶或淺海中,但也在熱帶和深海有看見。只有2屬(帚蟲屬〔Phoronis〕及Phoronopsis屬)16種被確認。本門動物無肯定的化石記錄。根據本門動物的體形,其分類地位與苔蘚動物和腕足動物都很接近。
外文名
horseshoe worm
中文學名
帚蟲
拉丁學名
Phoronid
帚形動物門
發現時間
1846年

目錄

帚蟲名稱

帚形動物門(Phoronida)所有海產無脊椎動物的通稱。身體呈長圓柱形,棲居在幾丁質棲管中。身體分化為觸手環、軀幹和球根三部分。觸手環呈馬蹄形,上具纖毛。無附肢,有“U”形消化道。許多早古生代遺蹟化石如Skolithos可能是由帚蟲形成的。

帚蟲特徵

1846年發現。多鑽入泥沙裏營固著生活。每個成體生活在一個膜質管內,管上黏有沙粒、殼等物質。體長(15∼200公釐〔0.6∼8吋〕)而不分節,可分三部分︰軀幹幾乎佔動物的全長。頂端是一圈觸手組成的觸手冠,其形狀各異,從有凹痕的環形到精巧的雙重螺旋。觸手從管內伸出以取食及呼吸,受驚時即縮入殼內。第3部分是遮在口上方的唇形的口上突。每部分各有真體腔,觸手冠部的體腔通到觸手內,並與口上突的小腔管相連。軀幹部的體腔大,被支持消化道、血管、排泄器和生殖線的隔膜所分隔。成體的消化道呈U形,肛門在口的旁邊。觸手圍在口的周圍,纖毛引起水流,把矽藻和其他浮游性食物帶到口邊,被黏液黏住,並進入口內。營養物質由閉管式循環系和體腔液運送。紅血球有核,並含血紅素。雌雄同體或異體。卵在體內受精後直接排入海水中,發育為浮游性的輻輪幼體;但有的受親體觸手保護,較晚才營浮游生活。幼體的消化道為直管,變態為成體時成U形。變態僅持續數分鐘。有一種可營無性生殖。環境條件不利時,帚形動物將觸手冠區域棄去(自割),環境好轉時又再生。
成體壽命數年,每年可產生數千個自由游泳的幼體。幼體數週後變態。大多分佈在温帶的潮間帶或淺海中,但也在熱帶和深海有見到。只有2屬(帚蟲屬〔Phoronis〕及Phoronopsis屬)16種被確認。本門動物無肯定的化石記錄。根據本門動物的體形,其分類地位與苔蘚動物和腕足動物都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