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帕波斯

鎖定
帕波斯是亞歷山大晚期的數學家。確定他的生活年代,主要的依據是他在註釋托勒密的書時提到他最近曾目睹一次日食。經考證,這次日食應發生在公元320年10月18日。另外,賽翁(Theon of Alexandria,公元390年前後)編寫的一份年代表,手稿現藏在萊頓,旁邊有註釋者的字跡。對着戴克裏先(Diocletian,羅馬皇帝,公元284—305年在位)的名字寫道:“此時帕波斯寫作”。這和前面的日食年代出入不大,可能在戴克裏先時代他還年青,剛開始寫作。
所處時代
亞歷山大晚期
主要作品
《數學彙編》
本    名
帕波斯
職    業
數學家
原    名
Pappus [1] 
帕波斯有不少著作,唯一流傳下來的正是最有價值的一種:《數學彙編》(Mathematical collection),簡稱《彙編》(Collection,或Synagoge),synagoge的希臘原文是συναγωγ,是收集、彙集的意思.《彙編》在歷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這不僅僅是它本身有許多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記述了大量前人的工作,保存了一大批現在在別處無法看到的著作。它和普羅克洛斯的《概要》是研究希臘數學史的兩大原始資料。
《彙編》原有8卷,卷Ⅰ和卷Ⅱ的前一部分已失傳。各卷寫於不同的年代,完成全書應在公元320年或340年之後。
其著作唯一完善的版本是F.胡爾奇(Hultsch)校訂並翻譯的希臘文與拉丁文對照本,包括非常寶貴的導言、註解和附錄。唯一全部譯成現代語的有P.V.埃克(Eecke)的法文譯本。選擇其中一部分譯出的則較多,而最早的拉丁文譯本是F.科曼迪諾(Commandino,1509—1575)作出的(1566),只是一部分。以後在17、18世紀及近代又有多種摘要譯本。
公元4世紀,希臘數學已成強弩之末。“黃金時代”(公元前300—200)幾何巨匠已離去五、六百年,公元前146年亞歷山大被羅馬人佔領,學者們雖然仍能繼續研究,然而已沒有他們的先輩那種氣勢雄偉、一往無前的創作精神。公元后,興趣轉向天文的應用,除門納勞斯托勒密在三角學方面有所建樹之外,理論幾何的活力逐漸凋萎。在此情況之下,總結數百年來前人披荊斬棘所取得的成果,以免年久失傳,確是十分必要的。這項任務由帕波斯來完成。
他為此目的寫成《分析薈萃》(Treasury of Analysis)一書,收錄了歐幾里得阿波羅尼奧斯等人著作的重要部分,可惜此書已失傳。後來又有《彙編》之作,其中的卷Ⅶ反映了《分析薈萃》的主要內容。《彙編》不是希臘數學的百科全書,它更像一本手冊,必須和原著一起研讀。但由於許多原著已經散失,《彙編》便成為了解這些著作的唯一源泉。
參考資料
  • 1.    梁宗巨等.數學家傳略辭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