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漠古寺

鎖定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的寺廟。始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雖然歷經百年風沙,但由於深處大漠,人跡罕至,寺廟一直保持原貌。
中文名
大漠古寺
所在地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始建於
同治7年(1868年)
寺廟簡介
大漠古寺
大漠古寺(5張)
當經過一天的長途跋涉到達沙漠深處的蘇敏吉林時,記者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殘陽暮色中,沙山環抱着一座孤零零的喇嘛廟,廟後有一湖,碧波如鏡,湖中有廟影,水動則廟動。
這就是巴丹吉林廟
因為有廟,所以當地的蒙古族牧民把這個沙漠綠洲稱之為蘇敏吉林,意為有廟的海子。雖然這裏僅有3家住户,但它仍是巴丹吉林沙漠牧民的活動中心。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巴丹吉林嘎查委員會就設在這裏。
66歲的桑木騰是這個廟的主持。他一家五口人是這裏最大,也是最原始的住户。他精通蒙、漢、藏三種語言文字。這與他的經歷有關。幼年時他曾在這個寺廟出家做喇嘛,後還俗,1979年被推薦到內蒙古醫學院上學,畢業後,又主動申請回到家鄉做一名鄉村醫生。“雖然我有多次走出沙漠的機會,但這裏的牧民不讓我走。”桑木騰對記者説。20餘年來,他一邊行醫治病解除牧民肉體的傷痛,一邊唸經拜佛為牧民消彌精神的苦痛。為了增進自己的修行,他還自費到著名的甘肅拉卜楞寺進修。
第二天一早,記者來到寺廟進行實地拜訪,遠遠看見站在廟門口的桑木騰已換了日常的牧民裝束,一身喇嘛打扮。他的身後還站着一位年輕的喇嘛。他介紹説,這是他的二兒子叫哈斯烏力吉,也是他的宗教事業的繼承人。巴丹吉林廟最鼎盛時期曾有過60多個喇嘛,但近幾十年裏,只有桑木騰一人在支撐着這個寺廟。
據桑木騰介紹,這個廟為瑪尼活佛所建。“當初興建這個寺廟時,所有的一磚一石一瓦一木,都是用駱駝從沙漠外運進來的。”桑木騰的言語裏充滿了崇敬。
巴丹吉林廟的建築結構與其它藏傳佛教寺院大同小異。寺廟坐北朝南,外有半人高的圍牆,牆外西側矗立着一座白塔,與廟遙相呼應。寺廟總建築面積近300平方米。廟室分上下兩層,呈樓閣式。四角形的角樓,重檐山頂,正面有兩小窗,兩側各有4扇小窗。整個建築剛剛經過一次維修,廟室裏五彩斑斕,四周的牆壁上繪滿了佛教題材的壁畫,神龕上供着許多佛像,藏經閣裏擺滿布裹的經書,精美的磚雕、木雕令人目不睱接。
巴丹吉林廟四面沙山環繞。令記者不解的是,幾百年來它竟未被大漠所湮沒。桑木騰介紹説,廟周圍的沙山基本都是固定的,即使起風沙,由於風向的原因,流沙都順着沙梁走了。但是,巴丹吉林廟也曾險遭一劫。文革期間,有一隊紅衞兵經過長途跋涉前來破“四舊”。一位名叫劉福國的老牧民挺身而出,説這個廟現已是生產隊倉庫,當時的確堆了許多集體的東西。紅衞兵最後悻悻地走了。
雖然巴丹吉林廟地處偏遠,周邊地區人煙稀少,但據桑木騰介紹,這裏長年香火不斷,每年有許多沙漠外信佛的人不怕路遠、艱險慕名前來進香,其中不乏外國遊客。
大漠古寺 大漠古寺
香煙繚繞,晨鐘暮鼓,美麗的喇嘛廟為遼闊的巴丹吉林沙漠增添了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