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

鎖定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亦稱商品銷售毛利 (或銷售毛損)。商業企業在商品銷售以後,商品銷售收入減去商品原進價的差額。企業為了做到經營損益準確和庫存商品價值真實、月終要依據會計制度規定的方法,計算和結轉已銷商品進銷差價。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的計算方法,在實行數量進價金額核算的批發企業,一般有分批實際進價法、加權平均法、庫存數量加權平均法,最後進價法和毛利率計算法; 在實行售價金額核算的零售企業,有綜合差價率計算法、分類(或櫃組)差價率計算法和商品盤存差價計算法等。 [1] 
中文名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
出    處
《新編會計大辭典》
進銷差價是商品購進價與銷售價之間的差額。進價大於售價時,其差額為毛損,進價小於售價時,其差額為毛利。實行售價金額核算的商業企業,“庫存商品”帳户按售價記帳,對商品進銷差價單獨設置“進銷差價”帳户進行反映。“進銷差價”帳户是“庫存商品”帳户的調整帳户,購進商品時,進價低於售價的差額,貸 (增) 記“進銷差價”帳户,進價高於售價的差額,借 (減) 記“進銷差價”帳户,期末分攤轉帳前“進銷差價”帳户餘額,為庫存商品和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額,應按存、銷比例進行分攤,分別計算出已銷商品應攤的進銷差價額和庫存商品應保留的進銷差價額。
參考資料
  • 1.    王文元,夏伯忠.新編會計大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