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己巳年

(干支紀年)

鎖定
己巳(sì)年就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干支紀年中的第六年,前一位是戊辰,後一位是庚午。由於中國古人講究天地陰陽協和,注重於對天地的探索,也就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認知紀年方式。以自然氣候的變化規律為原則,分別為天干和地支賦予五行屬性,然後利用干支的排列組成六十個單位,循環計算。
中文名
己巳年
原    則
以自然氣候的變化規律
來    源
中國
郵    票
十二生肖系列郵票中的第十套
前一位
戊辰年
後一位
庚午年

己巳年天干與地支

己巳為干支之一,順序為第6個。前一位是戊辰,後一位是庚午。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巳屬陰之火,是火生土相生。
天干有十個,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依次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們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轉六圈而地支轉五圈,正好一個循環)的順序而不重複地搭配起來,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對,叫做一甲子
我國古人用這六十對干支來表示年、月、日、時的序號,週而復始,不斷循環,這就是干支歷
此外,根據中國古人對物象文化的研究,將十二干支配以十二種動物(即十二生肖),形成了現有巳年就是蛇年的認識。而這種認識,在現有文物發現中,睡虎地秦簡《日書.盜者》記載的“十二地支”為:“子、丑牛、寅虎卯兔、辰 龍、巳蛇、午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也就是説中國最早的這種配對,不晚於春秋戰國時期。

己巳年紀年簡介

中國有關的使用干支歷史不晚於殷商時期,是世界史上唯一一個依然得以延續利用的紀年法。大概相對應的公曆年份如1869、1929、1989年就是己巳年。
干支紀年起算自二十四節氣立春,只因干支紀年是干支歷的紀年方法。歷代官方曆書(即黃曆)皆如此。農曆只是借用干支來紀年,其一年的範圍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內,此點並無爭議。而農曆和干支歷是兩種不同的歷法,兩者在年份起點、月份劃分規則、每年天數等皆不同。由於民國後使用了公曆,不少民眾包括極個別所謂專家在曆法知識上的欠缺,所以兩者常被混淆。又因生肖與地支存在對應關係,所以生肖也從立春起算。
干支歷是以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一種曆法,是中國所特有的陽曆。它以立春為一年之始,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干支歷與地球環繞太陽的週期運動有關,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自古以來,干支歷一直為官方和民間所普通認識,應用於天文、風水、命理、選擇術和中醫等學科上,併為歷朝官方曆書(即黃曆)所記載。以清朝官修史書《清實錄》為例,書中的干支紀年均以立春為分割點:如中華書局影印《清實錄》之第十七冊,乾隆實錄之第九冊,第573頁,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實錄》的記載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見清代《紅樓夢》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這裏更是明確地指出干支歷在紀年紀月時的轉換點。
蛇 [1]
中國傳統干支歷的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6年稱“己巳年”。以下各個公元年份,年份數除以60餘9,或年份數減3,除以10的餘數是6,除以12的餘數是6,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前止的歲次內均為“己巳年”:
第1千年 第2千年 第3千年
9年 1029年 2049年
69年 1089年 2109年
129年 1149年 2169年
189年 1209年 2229年
249年 1269年 2289年
309年 1329年 2349年
369年 1389年 2409年
429年 1449年 2469年
489年 1509年 2529年
549年 1569年 2589年
609年 1629年 2649年
669年 1689年 2709年
729年 1749年 2769年
789年 1809年 2829年
849年 1869年 2889年
909年 1929年 2949年
969年 1989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