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州城文廟和武廟

鎖定
州城文廟和武廟,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賓川縣城南12千米的州城鎮南。文廟建於明弘治七年(1494年),歷代均進行過維修和添建。武廟始建於清康熙初年(1662~1670年)。 [2]  [4] 
州城文廟和武廟總佔地面積14908平方米。文廟坐東向西,佔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為四進中軸式建築。現存照壁、欞星門、名宦鄉賢祠、大成門、兩廡、大成殿、崇聖祠等建築,主要建築的年代在清中後期。武廟坐北朝南,佔地面積6000餘平方米,建築風格與文廟相似,現存照壁、大門、兩廡、中堂、武成殿等建築,主要建築年代為清光緒九年(1883年)。文廟和武廟是雲南省現存建築規模較大、建造較為規整、極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築羣,對研究明、清時期雲南的建築具有重要價值。 [2]  [5] 
2006年5月25日,州城文廟和武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州城文廟和武廟
地理位置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賓川縣城南12千米的州城鎮南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佔地面積
14908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747-3-45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州城文廟和武廟歷史沿革

明弘治七年(1494年),文廟大成殿始建。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修。
清康熙初年(1662~1670年),武廟始建。康熙二十年(1681年),崇聖祠重修。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重修兩廡、大成殿、欞星門、名宦鄉賢祠、金聲玉振坊。 [2] 
清雍正三年(1752年),添建忠義祠和節孝祠。 [4] 
20世紀50年代末,文廟、武廟為州城糧管所作倉庫。 [6] 
2010年1月,對武廟建築羣進行修繕。
2012年11月,對文廟建築羣的修繕。 [5] 

州城文廟和武廟建築格局

州城文廟和武廟總佔地面積14908平方米。文廟坐東向西,佔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為四進中軸式建築。現存照壁、欞星門、名宦鄉賢祠、大成門、兩廡、大成殿、崇聖祠等建築,主要建築的年代在清中後期。武廟坐北朝南,佔地面積6000餘平方米,建築風格與文廟相似,現存照壁、大門、兩廡、中堂、武成殿等建築,主要建築年代為清光緒九年(1883年)。 [2] 
州城文廟和武廟

州城文廟和武廟主要建築

  • 文廟
文廟坐東向西,佔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為四進中軸式建築,以大成殿為主的中軸線上,從前依次為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兩側建有名宦鄉賢祠和南、北兩廡。 [2]  [4] 
大成殿為單檐歇山頂建築,大殿為五開間,面闊18.5米,進深15米。前有天子台長10米,寬14米,高1.2米,殿中供有孔子牌位,其兩側配供顏子、曾子、子思、孟子四個牌位,以及冉子(雍)、端木子、仲子、卜子、有子、冉子(耕)、宰子、冉子(求)、言子、顓孫子十哲牌位,兩廡供有七十二賢牌位。崇聖祠又名鬥閣,在大成殿後,為重檐歇山頂亭閣式建築,通面闊10.8米,進深5米。大成門為牌樓式建築。南北兩廡為單檐硬山頂建築,通面闊31米,為七開間,進深6米。 [4]  [6] 
文廟 文廟
  • 武廟
武廟坐北向南,位於文廟南50米,現存照壁、大門、中堂、兩廡、武成殿等建築。武廟又稱關聖廟,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始建於清朝康熙初年,歷代均有修繕。 [2]  [4] 
武成殿為單檐歇山頂建築,三開間,面闊13.5米,進深5.6米。中堂為單檐歇山頂建築,三開間,通面闊12米,進深7.5米,照壁全長40米,厚1.2米,寬12米。 [4] 
武廟 武廟

州城文廟和武廟文物價值

文廟是雲南省現存建築規模較大,建造較為規整,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築羣,對研究明、清時期雲南的建築具有重要價值。它反映了當地崇文尚武之風蔚然、教化源遠,對研究雲南地區建築發展史、教育和社會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3] 

州城文廟和武廟保護措施

1998年11月,州城文廟和武廟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3] 
2006年5月25日,州城文廟和武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保護範圍:以兩廟外圍牆向東、南、西、北四方外延15米。 [4] 

州城文廟和武廟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州城文廟和武廟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賓川縣城南12千米的州城鎮南。 [2] 
  • 交通信息
乘坐大理市內公共交通4路至人民路口站下車,步行410米後可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