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巍巍崑崙

鎖定
《巍巍崑崙》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革命歷史題材戰爭電影,由郝光景慕逵執導,張克瑤孫飛虎路希蘇林主演,於1989年7月在中國公映。
該片是國慶四十週年獻禮片,以解放戰爭為背景,描寫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徹底粉碎蔣介石的“黃河計劃”,消滅胡宗南王牌軍的故事 [1] 
中文名
巍巍崑崙
外文名
The Kunlun Column
類    型
戰爭,歷史,劇情
出品公司
八一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
發行公司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導    演
郝光
景慕逵
編    劇
東生
主    演
張克瑤
主    演
孫飛虎
路希
蘇林
片    長
171 分鐘
上映時間
1989年7月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主要獎項
1988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第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出品時間
1988年
製片成本
1500萬元人民幣 [2] 

巍巍崑崙劇情簡介

1947年3月,國民黨對解放區“全面進攻”失敗後,又對解放區實行了“重點進攻”,中國共產黨的黨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人首先攻佔的目標。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決定中央機關撤出延安,在外線與敵人周旋。中央書記處暫時分成兩部分: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陝北;劉少奇、朱德到黃河以東。留在陝北的中央機關代號為“崑崙縱隊”,任弼時任司令。“崑崙縱隊”在十分艱險的境遇中與敵人周旋,同時與全國各戰場保持着不間斷的聯繫。
胡宗南進佔延安後,其主力即被牽向黃河邊。奪取蟠龍的戰鬥打響後,彭德懷親臨指揮,王震身先士卒,戰士們奮勇殺敵,全殲蟠龍守敵,生擒旅長李昆崗,繳獲大批軍用物資。此時,國民黨發動內戰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國統區學生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審時度勢,認為山東戰場殲敵時機已成熟,命陳毅、粟裕向敵人發起進攻。陳、粟大軍果斷地將敵人整編第74師包圍並殲滅於孟良崮,擊斃了驕橫的張靈甫。陳毅打電報向黨中央報捷。74師被殲,蔣介石痛心疾首,學生又包圍了美國大使館,蔣介石怒不可遏,命令立即鎮壓。中共中央及時抓住這一時機,有力地揭露了蔣介石獨裁政權的真面目。遵照蔣介石的命令,胡宗南一直在尋找中共中央的蹤跡,藉助美國的無線電測向儀,測出了中共中央所在地,並派部隊連夜向駐地撲來。毛澤東神機妙算,率軍迅速轉移,敵人撲了空。
隨着戰局的變化,黨中央在陝北召開了重要的小河會議,重新高速了兵力,提出“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的黃河戰略。擔任追擊我總部任務的劉戡部隊一直被“崑崙縱隊”牽着鼻子走。為給彭德懷製造戰機,毛澤東要人在綏德大橋上立下了“毛澤東由此向東”的木牌,繼續牽制敵人。彭德懷抓住戰機,在沙家店消滅了胡宗南第36師。劉戡覺察上當,失敗已無可挽回。我西北野戰軍開始反擊。劉鄧大軍到達大別山,其他戰場也轉入戰略進攻,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崑崙縱隊”的歷史使命也告一段落。解放軍節節勝利,國民黨不斷潰敗,使蔣介石十分不安。雪後的五台山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登山眺望,感慨萬千。毛澤東莊嚴地宣告:“再有兩年,也許用不了兩年,我們就可以飲馬長江,直搗南京,和蔣介石進行最後的決戰了。一場更大規模的戰略決戰為期不遠了。” [1]  [17] 
《巍巍崑崙》海報 《巍巍崑崙》海報

巍巍崑崙演職員表

巍巍崑崙演員表

參演人員
楊兆金、梁志鵬、楊揚、齊劍秋、壯麗、王曉民、張謙、喬宏、張永祥、孫志敏、馬國靜、李志江、劉健、吳俊全、黃敬川、劉麗文、龍小健、李新華、張林、閻旭東、郭霄珍、紀樹人

巍巍崑崙職員表

製作人 趙凱(製片主任)、高肇慶(製片主任)、陳衞紅(副製片主任)、王會仁(副製片主任)、宋炳存(副製片主任)
導演 郝光(總導演)、景慕逵
副導演(助理) 王曉民、喬宏、吳俊全
編劇 東生
攝影 魏鐸(總攝影)、王家熙、朱鈞桓、殷喬芳(特邀攝影)、許連慶(特邀攝影)、丁善發(特邀攝影)、石少繁(空中攝影)、張林(副攝影)、曹進(副攝影)
配樂 蕭珩、楊希武
剪輯 許陸初、李文秀
道具 王成滿、劉博欣、宋宇
美術設計 崔登高、牛曉林
造型設計 流虹(化妝造型)、車明(化妝)、王君茹(化妝)
服裝設計 崔學禮、朱鳳堂
燈光 閻宏義、歐浩根
錄音 史平一
佈景師 衞轉興(置景)、張全(置景)、王玉坤(繪景)、許峯(繪景)
展開
顧問
葉子龍、覃異之
軍事顧問
蔡田夫、李慶峯
編輯
趙峻防、金棟賢
音響
傅亞齋
煙火指導
於澤
煙火
魏新才、侯風景
特技美術
龔枚、聶轟
特技攝影
李丙心、陶昆明
演奏
中央樂團
指揮
胡炳旭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3] 

巍巍崑崙角色介紹

  • 毛澤東
    演員 張克瑤

    中共中央主席,臨危不亂,立足陝北,指揮全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經過艱苦轉戰,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把中國革命推向決勝階段。同時,他與普通人一樣有喜怒哀樂、愛憎好惡,富有詩人氣質,容易動感情,也有剛愎、獨斷的一面。

  • 蔣介石
    演員 孫飛虎

    剛愎自負,陰沉幹練,在決策、戰略、戰術方面並非等閒之輩,對於中共中央領導即崑崙縱隊的行蹤,他的判斷基本正確,因為他深知毛澤東、周恩來的性格和為人。

  • 周恩來
    演員 蘇林

    機智、敏鋭、縝密,善於處理複雜事務,非常顧全大局,在調解論爭、維護團結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黨中央領導層內部發生的三次意見尖鋭衝突,都是由他折衷調和化解的。

  • 任弼時
    演員 路希

    崑崙縱隊司令,樸實、無私,忠誠於中國共產黨的事業,敢於説出和毛澤東的意見相對立的心裏話、真話,而且一以貫之。在決定中央是向東還是向西時,他出於對毛澤東安全的考慮,極力主張向東,即使因此被毛澤東解除指揮權也要堅持自己的意見。

  • 彭德懷
    演員 雷飛

    冷靜沉着,剛直不阿,敢於抗命,青化砭勝利後,他發現敵人改變了戰術,毛澤東制定的三面埋伏戰術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於是按兵不動,直到毛澤東採納了他的意見,及時改變戰術,終於贏得蟠龍大捷。

  • 劉戡
    演員 徐光明

    國民黨將領,頭腦清醒,抗戰時曾與八路軍打過多次交道,深知八路軍的厲害,因而對佔領延安不持樂觀態度。在搜索毛澤東的行蹤時他窮追不捨,幾乎令毛澤東陷入絕境。

  • 胡宗南
    演員 王振江

    蔣介石的嫡系干將,有政治抱負,有個性,極其忠誠於蔣介石,在新婚燕爾之際奉命奔赴前線卻沒有一點怨言。作風簡樸,雖然是高級將領,卻愛穿普通士兵的軍裝。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4]  [5]  [6-9] 

巍巍崑崙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備註
1989年
1988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10] 
優秀故事片
《巍巍崑崙》
獲獎
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美術
提名
最佳錄音
提名 [11] 
1990年
第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
《巍巍崑崙》
獲獎 [12] 

巍巍崑崙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47年,時任新華社記者的東生是崑崙縱隊的一員。在一次夜間行軍的路上,周恩來經過新華社的隊伍,叮囑範長江將來一定要把這段歷史寫出來。後來,範長江曾幾次找東生商量如何把那段歷史搬上銀幕。“文革”中,範長江逝世,任務落在東生肩上 [2]  [13]  。為編寫劇本,東生查閲大量黨史、軍史檔案史料,訪問革命老同志,反覆改了數十稿。雖然《巍巍崑崙》劇本第一稿是1979年寫成的,但據作家林杉回憶,在1958年時,東生就曾創作過關於延安保衞戰的劇本 [5] 
創作方向
因為該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是決定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勝利後走什麼道路的重大問題,為了拍好該片,從一開始,導演就選定了兩個突破點:
一、毛澤東的形象是影片成敗的關鍵。為了更深層次地表現毛澤東作為政治家、戰略家的偉大的一面,導演給影片增加了一個序:胡宗南大軍逼進延安之時,毛澤東在窯洞中為美國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送行,向她闡明人民必勝、共產黨必勝的根本原因。然後,運用各種細節描繪以使毛澤東的性格“活”起來。對於人物塑造,導演強調演員表演要靠近生活,深入到角色內心世界中。不僅以毛為代表的正面人物是如此,對於反面人物也要求不能有一點點形式主義的乃至醜化的表演痕跡 [4] 
二、戰爭場面是該片成敗的關鍵。該片涉及多場重要戰役,這些戰役的戰爭場面具有共性,為不讓觀眾審美疲勞,導演採取突面各戰役特點、虛實結合的處理方法。例如,青化砭戰役的特點是伏擊戰,導演就在場面處理上突出解放軍隱蔽得絲毫不露,待敵軍進入伏擊軍時打他個措手不及,力圖表現出利落、痛快、排山倒海之勢,又請作曲家譜寫了風格華麗的華爾茲舞曲,作為配樂。而沙家店戰役、孟良崮戰役,導演採取文戲武唱,把真槍實彈的激烈戰場放到後景 [4] 
影片色調
攝影師魏鐸認為,該片是一部文獻性較強的歷史正劇,其基調應該是凝重、粗獷、古樸、自然的,所以,畫面色調應是濃重的古銅色和層次豐富的淺色調相結合。他沒有追求色彩的飽和度,相反,儘量突出色度上的黑白差,在色彩中尋找黑白效果,在黑白反差中輔以色彩感,並趨於總色調。為此,他還要求特技攝影和繪景部門在拍攝天空時要避免拍藍天,繪景時天片也不要刷成藍色,而要染成灰色。因為影片的攝影創作原則是真實,所以,外景光以逆光為主,內景用光以摹擬自然光效為主,一支照明燈能解決的光區,絕不用兩支,避免光影的重疊,人物光以散射的柔光為主 [14] 
化妝造型
該片化妝的總體追求是“真”,為再現歷史時代風貌努力。在籌備階段,化妝師們翻閲了大量資料,參觀有關文物、繪畫、雕塑,光是髮型就畫了一百多種速寫。該片涉及人物眾多,化妝工作量大,化妝組先後有15人蔘加工作,從始至終堅持下來的只有3人,經常保持7人,其中的青年化妝師從未接觸過肖像化妝。為彌補化妝人員知識不足,造型師流虹在籌備階段和拍攝空隙,給青年們講授解剖知識,進行鼻、眼、嘴、耳部石膏素描練習和膚蠟塑型法的訓練,並專門請理髮師手把手教會他們梳理20世紀40年代城市小姐、太太和知識分子的髮型 [15] 
在毛澤東的造型方面,由於張克瑤的外表與人物的差異較大,化妝師為他的製作了濃密的假頭套,用假髮將張的尖頭頂塑造成毛的方頭頂。臉部五官運用塑型、粘貼、繪畫化妝等方法。但是,因為是在盛夏時拍外景,演員頭部面部粘貼物、塑型物多,拍攝時間一長,整個妝就“膩”了,頭套粘貼、假耳的銜接以及塑型物上的色彩和演員的真皮膚的化妝色彩銜接都出了問題。為了改進工作,化妝、洗印、攝影、照明部門召開了協作會。找出問題所在後,為改進頭髮造型,化妝師在假髮中加入棕綠色毛髮,加強假髮的虛度,達到拍出黑髮的效果。為了解決在高温下拍攝時出現的紗邊問題,他們把頭套的紗邊全部剪掉,採用無紗邊的粘貼,從而避免穿幫 [15] 
在髮型處理上,化妝師考慮到影片中毛澤東轉戰陝北,髮型一絲不亂會與環境不協調,但也不能太散亂。最後,他們決定在發前側剪短一小撮,吹成自然下垂的樣式。氣氛妝的色調也隨着特殊環境而做微調。如連夜行軍後,人物的臉部色彩處理成偏灰色 [15] 
毛澤東的耳部造型也是經過了幾次探索。張克瑤比毛澤東少三分之二的外耳輪,不加假耳會影響整體形象的“像”。為了求“真”,化妝師們製作了五六十副不同形狀和厚度的假耳,並依據不同的氣氛調整假耳的色彩化妝,以適應演員膚色的變化 [15] 

巍巍崑崙影片評價

《巍巍崑崙》海報 《巍巍崑崙》海報
該片具有史詩氣質、巨片精神、精品品格。其“史”性體現在作品以高度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準確的歷史分寸感,在銀幕上再現了1947年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實現偉大戰略轉折的歷史真實性。“詩”性體現在創作者以高昂的激情和詩化的電影藝術語言,表現了中國革命史上這場全局性戰爭的恢宏氣勢,以及眾多領袖人物鮮明生動的性格神采。該片的藝術魅力不僅在於宏觀上的史詩氣質和巨片精神,而且在於微觀藝術表現上的精品品格,其在戰爭場面的構思和表現上有許多獨到之處,對領袖人物的銀幕塑造比它之前的作品有根本性的突破和創新。其情節結構嚴謹,在影片中,毛澤東與蔣介石作為對壘雙方的統帥,他們之間的鬥爭錯綜複雜,但看完影片,觀眾並不感到頭緒紛繁不清,而是從大戰略到具體戰役之間的關係及其發展變化脈絡非常清晰,體現出了編導的藝術表現力 [5]  (《電影藝術》評)
該片的最大優勢是擺脱了過去單純做歷史史實的敍述和革命戰爭外在形態的描摹,而是深入到戰爭的深處去描繪戰爭精神和戰爭內藴,追求史詩的規模,是史和詩的結合。該片表現了革命戰爭的神采和風采,是為革命戰爭傳神立傳的好影片,較好地達到了歷史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的統一。它有所為又有所不為,捨棄了一些不必要的枝節,抓住藝術的細節,使戰爭場面的瞬息萬變和難以預料的情景納入藝術創造的軌道,使人感到真實可信。它的鏡頭始終對準了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和西北戰場,筆墨始終圍繞着人,用人來概括歷史,用人來解釋、用人的心靈描繪來展現戰爭。編導站在歷史的高度上,抓住崑崙縱隊這一段生活,找到了一個最恰當的角度,藝術地再現了那段歷史。縱向的描寫很完整,橫向的描寫也很開闊,把平凡和偉大成功地結合在領袖的身上,很值得稱道 [16] (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作家王願堅評)
《巍巍崑崙》海報 《巍巍崑崙》海報
該片以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適合時宜地贏得了觀眾的歡迎,主創人員自覺的、強烈的藝術追求,賦予影片以相當鮮明的藝術特色,既開性地第一次在中國銀幕上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光輝形象,也為這一藝術探索留下了可貴的經驗。該片塑造領袖形象追求生活化和個性化的藝術創造是精心設計的,然而有關細節的選擇或虛構,似乎也值得探討。有的細節失於噱頭化,能博觀眾一笑,卻沒有人物形象修養和個性的內在力量。該片集中展示毛劉周朱任的視角,為影片提供了廣闊的戰爭場景。但是,電影的畫面是具體的,它演示的故事利於集中,而全國各戰場的聯繫卻是抽象的內在的,反映於各個戰區的指揮官和指揮部。因此,在電影畫面結構上,只能通過高級指揮官的言語説出來,而不能由觀眾看出來並形成一個統一的情緒網絡。對於毛劉周朱任,編劇的結構似嫌不夠均衡,不夠和諧 [9]  (《當代電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