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均

(東漢末年議郎)

鎖定
崔均,一名“崔鈞”,字元平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為漢末議郎、西河太守、虎賁中郎將崔烈之子,崔州平之兄,以忠直稱。
本    名
崔均
別    名
崔鈞
元平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

崔均人物生平

崔均(崔鈞),字元平。東漢末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崔烈之子,崔州平之兄,以忠直稱。
漢靈帝時,朝廷打開鴻都門出榜販賣官爵,三公九卿、州牧郡守下至配銅印黃綬的官位賣價各有等級差別。崔烈當時擔任廷尉,通過漢靈帝的保姆程夫人交給朝廷五百萬錢,得到了司徒的官職。崔烈拜官的當天,漢靈帝來到屋檐下的平台上,百官全都在場。漢靈帝回頭對自己親近寵信的人説:“我後悔當初沒有吝嗇點,居然五百萬就把司徒賣了,應該是一千萬的。”程夫人在旁邊迴應説:“崔公是冀州的名士,怎麼會買官?他靠我得到司徒的官職,反而不知道美嗎?”崔烈因此聲譽鋭減,心境不安,他不慌不忙的對兒子崔鈞説:“我位居三公,議論的人怎麼看?”崔鈞説:“父親大人年輕時就有英名,歷任太守九卿,議論的人不會説您不該擔任三公。但如今您擔任司徒,天下人都很失望。”崔烈問:“這是為什麼?”崔鈞答道:“議論的人嫌您有銅臭味。” [1]  崔烈大怒,舉起枴杖打崔鈞。崔鈞當時擔任虎賁中郎將,頭戴武士的帽子,帽子上插着鶡鳥尾毛,狼狽的逃走。崔烈罵着説:“該死的兵卒,父親打就跑,你這是孝順嗎?”崔鈞説:“侍奉父親的時候,挨小枴杖打就接受,挨大枴杖打就逃,並不是不孝順。”崔烈感到慚愧,就停下來了。
崔鈞年輕時結交英雄豪傑,名聲在外,後出任西河太守。漢獻帝初年,崔鈞與袁紹都在山東起兵,董卓因此將崔烈投入郿縣監獄,用鐵索將他關押起來。董卓被殺後,崔烈被任命為城門校尉。李傕攻入入長安時,崔烈為亂兵所殺 [2]  。崔鈞一直想要報父仇,但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3] 
崔鈞的十世孫崔昂是博陵崔氏安平房始祖;

崔均相關記載

  • 《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崔氏譜》:(崔)州平,太尉烈子,均之弟也。
  • 《三國志集解·諸葛亮傳》注引梁祚《魏國統》曰:(崔)州平兄元平為議郎,以忠直稱。董卓之亂,烈為卓兵所害,元平常思有報復之心,會病卒。
  • 《三國志集解·諸葛亮傳》注引《九州春秋》曰:(崔)鈞,字元平。
  •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博陵安平崔氏:仲牟生融。融生石。石生廓,字少通,生寂。寂生欽。欽生朝,漢侍御史。生舒,漢四郡太守。二子:發、篆。篆,郡文學,生毅。毅生駰,字亭伯,長岑長。二子:盤、寔。盤生烈,後漢太尉、城門校尉。生鈞,字州平,西河太守。十世孫昂。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卷五十二·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寔從兄烈,有重名於北州,歷位郡守、九卿。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黃綬各有差。其富者則先入錢,貧者到官而後倍輸,或因常侍、阿保別自通達。是時,段熲、樊陵、張温等雖有功勤名譽,然皆先輸貨財而後登公位。烈時因傅母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及拜日,天子臨軒,百僚畢會。帝顧謂親倖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萬。”程夫人於傍應曰:“崔公冀州名士,豈肯買官?賴我得是,反不知姝邪?”烈於是聲譽衰減。久之不自安,從容問其子鈞曰:“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鈞曰:“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論者不謂不當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為然也?”鈞曰:“論者嫌其銅臭。”烈怒,舉杖擊之。鈞時為虎賁中郎將,服武弁,戴鶡尾,狼狽而走。烈罵曰:“死卒,父楇而走,孝乎?”鈞曰:“舜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烈慚而止。
  • 2.    《後漢書·卷五十二·崔駰列傳第四十二》:鈞少交結英豪,有名稱,為西河太守。獻帝初,鈞與袁紹俱起兵山東,董卓以是收烈付郿獄,錮之,鋃鐺鐵鎖。卓既誅,拜烈城門校尉。及李傕入長安,為亂兵所殺。
  • 3.    《三國志集解·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梁祚《魏國統》曰:州平兄元平,為議郎,以忠直稱。董卓之亂,烈為卓兵所害,元平常思有報復之心,會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