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崆峒山古建築羣

鎖定
崆峒山古建築羣,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城西12公里處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崆峒山內,初建於唐宋時期,現存主要建築為宋代和明代的建築遺存。 [1] 
崆峒山古建築羣依山就勢分佈,主次分明,建築羣既自成一局,又相互聯繫,分為皇城建築羣、雷聲峯建築羣和凌空塔三部分。主要古建築16座,包括舒花寺內的凌空塔,隍城內的磨針觀等。建築羣佔地面積計233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484平方米。 [4] 
2013年3月5日,崆峒山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崆峒山古建築羣
地理位置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城西12公里處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崆峒山內
所處時代
宋、明至清
佔地面積
2339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454-3-75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崆峒山古建築羣歷史沿革

北宋乾德年間(963~967年),建隍城和雷聲峯。
北宋天聖七年(1029年),建凌空塔。
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維修凌空塔。
崆峒山古建築羣在清代都不同程度地修葺。 [1]  [4] 

崆峒山古建築羣建築格局

崆峒山古建築羣 崆峒山古建築羣
崆峒山古建築羣依山就勢分佈,主次分明,建築羣既自成一局,又相互聯繫,分為皇城建築羣、雷聲峯建築羣和凌空塔三部分。主要古建築16座,包括舒花寺內的凌空塔,隍城內的磨針觀等。建築羣佔地面積計233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484平方米。 [4] 

崆峒山古建築羣主要建築

崆峒山古建築羣隍城建築羣

皇城玉皇樓 皇城玉皇樓
隍城位於馬鬃山,踞馬鬃山之巔,海拔高度2036米,為崆峒山宮觀之首,殿宇富麗,包括磨針觀(飛仙閣、黑虎靈官洞、南崖宮)、十二元帥殿(三教洞、廂房、角樓)、靈官洞(牌坊、鐘樓、鼓樓)、太白樓(南北廂房)、獻殿、真武殿、玉皇殿、天師殿、藥王殿、老君樓(老子八十一畫壁畫)、天仙宮(軒轅殿、三霄殿、廂房)等11處古建築,規模宏大,錯落有致。樓台殿宇在設計、構造、裝飾和陳設方面匠心獨具,被尊為古建築藝術的瑰寶。老君樓位於隍城西南角,建築面積50平方米,為二室一大間轉角樓,殿內壁間有明重修時金粉鑲嵌彩繪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圖,共82幀。 [1] 

崆峒山古建築羣雷聲峯建築羣

雷聲峯建築羣 雷聲峯建築羣
雷聲峯位於馬鬃山東南,包括三官殿(山門、廂房)、玉皇樓、三星殿(聖父聖母殿)雷祖殿(九光殿石坊、眼光殿、廂房、四海龍君殿)4處古建築,九光殿石坊是崆峒山現存建築物中保存較為完整的石刻建築。建築羣組景得體,取法自然,三面峭壁,地勢險峻,蒼松環抱,蔚為壯觀,體現了宗教建築的風格和藝術成就。 [1] 

崆峒山古建築羣崆峒山凌空塔

凌空塔 凌空塔
凌空塔位於崆峒山塔院內,塔為八角七級樓閣式空心磚塔。坐北朝南,高32米,底層周長32米,面積為554.3平方米。塔身中部有銘文“大明國承宣佈政平涼府崆峒山鎮寶塔一座,萬曆十四年五月五日吉造”。凌空塔是研究古絲綢之路佛教寺院建築和佛教文化,崆峒文化向西傳播的珍貴物證。

崆峒山古建築羣文物價值

崆峒山老君樓壁畫 崆峒山老君樓壁畫
崆峒山古建築羣總體規劃嚴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佈局合理,顯示了工匠在特殊的地段上進行空間組織和巧妙運用建築體量的智慧。建築羣所在崆峒山歷史悠久,風景優美,既有北國之雄,又兼南方之秀,與道教文化有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 [2]  [4] 

崆峒山古建築羣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崆峒山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皇城建築羣:東北至天梯下廣成洞所在平台外緣及其延長線,東南至一線天溝溝底中心線和歸善橋南橋頭及其延長線,南至六角亭所在台地外緣,西至馬鬃山西崖邊緣,北至鷂子翻身崖底,西北至西台路東南側。
雷聲峯建築羣:東至四海龍君殿崖底,南至棋盤嶺崖邊緣,西、北至一線天溝溝底中心線和歸善橋南橋頭及其延長線。
凌空塔:以塔基外沿為基準向外延伸50米。 [3] 

崆峒山古建築羣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崆峒山古建築羣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城西12公里處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崆峒山內。 [1] 
  • 交通指引
平涼市內乘坐13路、旅遊觀光專線崆峒山站下車前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