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岫,漢語二級字 [3]  讀作岫(xiù),其本義是山穴或山洞的意思,也指光滑的山洞,文言文中多指山峯。該文字在《説文》和《爾雅》等文獻均有記載。 [1] 
中文名
拼    音
xiù
部    首
字    碼
U+5CAB
五    筆
mmg
倉    頡
ulw [1] 
鄭    碼
llki [1] 
外文名
Cave
部外筆畫
5
筆    畫
8
四 角
25760 [1] 
異體字
䜬 峀
四角號碼
25760
筆順編號
25225121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1. 山洞:“雲無心以出~,鳥倦飛而知還”。~居。巖~。
2. 山:遠~。巫~。 [4]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山,由聲。本義:山穴
2.按文獻,我們訓岫為山洞。
本義:光滑的山洞。
説明:“岫”字與遼寧岫巖縣關係密切。
同本義 [cave]
岫,山穴也。——《説文
山有穴曰岫。——《爾雅》
王鮪岫居。——左思吳都賦
崖深岫險,雲生嶺上。——《西遊記
幽岫含雲,深溪蓄翠。—— 吳均《與顧章書》
帶恨眉兒遠岫贊。——李煜《搗練子》
山上朝來雲出岫,隨風一去未曾回。——辛棄疾《添字浣溪沙》
遠岫出雲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李清照《浣溪沙》
又如:岫居(居於山穴);岫幌(山洞居室的窗户)
峯巒,山或山脈的峯頂[hill;peak]
薄雲斷絕西風緊,鶴鳴遠岫霜林錦。——《西遊記》
采薇山阿,散發巖岫。——嵇康《憂憤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魏徵《述懷
浮世渾如出岫雲,南朝詞客北朝臣。——劉著《月夜泛舟》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又如:岫壑(山谷)

古籍釋義

廣韻》似祐切《集韻》《韻會》《正韻》似救切,𠀤音袖。《説文》山穴也。《爾雅·釋山》山有穴為岫。《注》謂巖穴。《左思·魏都賦》窮岫泄雲,日月恆翳。《徐幹·七喻》棲遲乎窮谷之岫。◎按《爾雅》岫本作山穴,亦通作山用。《謝朓·宣城郡詩》窻中列遠岫。《黃山谷·過石塘詩》晴岫插天如畫屏。
《廣韻》《集韻》《類篇》𠀤夷周切,音由。《晉庾闡詩》崢嶸激淸崖,蒙蘢䕃巖岫。咀嚼延六氣,俛仰以九周。 《集韻》或作𥥉䜬。 [2] 

部首筆畫

部外筆畫:5
總筆畫:8
筆順編號:25225121
筆順讀寫:豎、豎折、豎、豎、橫折、橫、豎、橫
Unicode:CJK

具體地區

位於遼東半島的北部,是遼寧鞍山市下轄的一個自治縣。岫指的就是“有穴的山”。面積4502平方千米,人口50萬。郵政編碼1143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岫巖鎮,距遼寧省瀋陽243公里,距鞍山市136公里。地理位置 東鄰鳳城市, 西接營口、蓋州, 南邊東港莊河, 北與海城、遼陽接壤。地理座標北緯40°至40°39′, 東經122°52′至123°41′。岫巖特產玉石,稱為岫玉。還特產鎂礦,儲量佔全世界80%。
岫巖縣地名由來之一:岫巖滿族自治縣位於黃海之濱,沿海有很多海潮衝擊岩石形成的洞穴,故名,岫指的就是“有穴的山”。
由來之二:岫巖之名始於金代。1191年遼東刑獄王寂巡按各部至岫巖境內,見境內大山“連綿不絕,數峯側立,狀如翠屏,秀色可掬”,而譽名:“況秀巖”。1193年設縣時,遂以“秀巖”命名,意為山多秀麗。明代又據境內峯巒重疊的自然地理位置,改“秀”為“岫”,其名一直沿用。
案:以上“地名由來之二”不太服人。“岫”應指海潮衝擊岩石而形成的山洞,所以這類山洞內壁光滑。
郵編:11430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