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岑毓寶

鎖定
岑毓寶(1841~1901年),壯族,字楚卿,廣西西林縣那勞村人,清雲貴總督岑毓英之三弟。 [2]  岑毓英死後岑毓寶代理雲貴總督,但由於受到北洋軍閥排擠,代理總督83天后就被另派的新總督來接任,岑毓寶仍任雲南佈政。岑毓寶支持並寄希望於維新變法,為了擴大維新變法的影響,岑毓寶甚至把那勞村改名為“維新村”。“百日維新”失敗後,岑氏族老多指責他屢受皇恩,不該輕舉妄動。岑毓寶鬱郁不得志,認為報國無門,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農曆3月7日晚在“宮保府”吞金自殺。死時坐在門墩上,仰面朝天。 [3] 
本    名
岑毓寶
楚卿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廣南府那勞村
出生日期
1841年
逝世日期
1901年
主要成就
中法戰爭,赴越南抗法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壯族
籍    貫
廣南府那勞村(現廣西西林縣那勞鄉)
賜    號
額圖琿巴圖魯
官    職
福建鹽法道、雲安按察使、貴州布政使

岑毓寶人物生平

他少年從軍,服役於雲南清軍營伍,勇於戰陣,得到清朝廷的獎賞,賜予“額圖琿巴圖魯”(滿語,戰鬥英雄之意),“道員分省補用”,清光緒七年(1881年)岑毓英調任福建巡撫,岑毓寶隨之,任福建鹽法道。清光緒八年,岑毓英升任雲南總督,岑毓寶同回雲南任雲南按察使。
1883年中法戰爭中,岑毓寶隨其兄出關抗法,在宣光戰役中,岑毓寶親率十營兵力迎擊法國援軍,斃敵甚眾,大敗法軍,取得臨洮大捷。中法戰爭結束後,岑毓寶率軍駐守邊防馬白關,參與勘劃西段中越國界,後升任雲南布政使,官居二品,賞戴“花翎”。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岑毓英在任內病逝,清廷令岑毓寶代理雲貴總督職。因清廷對岑氏權著西南存有戒心,害怕岑氏勢力在西南地區擴展,在岑毓寶任職83天后就另派新總督來接任,罷了岑毓寶的官,自此,岑毓寶對清廷不滿,促使他思想傾向變法維新派。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初,趁新任雲貴總督赴京為慈禧60壽辰慶賀之際,配合雲南維新運動,處決了幾名追隨慈禧的保守人員,然後辭官回廣西西林那勞老家,與族兄弟岑毓靈等秘密組織“維新團”,並派人到泗城、廣南、興義、安龍等地發展組織,招兵買馬,準備舉行反清起義。為紀念維新變法,岑毓寶還把那勞村改為“維新村”。同年9月,“百日維新”失敗,那勞“宮保府”岑氏族人害怕事情牽連,惶恐不安,都指責岑毓寶世受皇恩,不該輕舉妄動。岑毓寶鬱郁不得志,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農曆三月七日晚在“宮保府”內吞金自殺,死時坐在自家大門墩上,面對端峯沱水,有將遺憾寄於山河之慨,故家鄉人都稱他為“三英雄”。那勞岑氏族人對岑毓寶的喪事處理很簡單,草率了事,岑毓寶的子女極為不滿,千里迢迢從那勞抬棺回昆明,葬於錢衞屯山麓,自此不與那勞岑氏來往。過後很久,清廷知道了岑毓寶參與維新運動的事,但岑毓寶已死,又念其兄岑毓英有功於朝廷,才不加追究,還順水推舟做人情,例授岑毓寶為“資政大夫”,只把“維新團”的骨幹岑毓靈充軍邊疆了事,其餘的不加追究。 [2] 

岑毓寶個人作品

岑毓寶頗有文才,光緒四年(1878年)主纂《西林岑氏族譜》共10卷,遺留後世。 [2] 

岑毓寶史料記載

岑毓寶,從毓英轉戰雲南,功最著,累擢道員,賜號額圖琿巴圖魯。光緒十年,出關援剿宣光、臨洮,旋克廣威府、不拔縣、梅枝關,賜黃馬褂。十四年,授福建鹽法道,擢雲南按察使,權布政使,護巡撫,兼護總督。二十一年,調貴州布政使,未行,復調雲南。毓寶勇於戰陣,不諳文法,御史溥松劾其護總督時,任用私人,政刑失當,坐奪職,卒於家。雲貴總督崧蕃疏陳毓寶戰功,詔復原官。 [1] 

岑毓寶親屬成員

哥哥:雲貴總督岑毓英
侄子:山西巡撫岑春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