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慈欣創作短篇小説)

鎖定
《山》是中國科幻小説作家劉慈欣創作的短篇小説。2006年1月發表於《科幻世界》。
《山》主人公馮帆一出場,就面臨着道德審判:危急時刻,馮帆放棄了隊友的生命,其中還有他的女友,自己卻活了下來。從人類的道德立場來看,這顯然是一種無法原諒的自私行為。因此,小説一開始,船長便與馮帆討論抉擇:“最難的不是學會爭取,而是學會放棄。”故事的發展,似乎也一直在“放棄”中展開,無論是登山時放棄隊友,事故發生後放棄登山的夢想,還是船長在“海山”出現時放棄前行……但是,人類族羣中的“自私”在科幻文學的“宏細節”面前,置換了環境和語境,則又另當別論。 [1] 
作品名稱
作    者
劉慈欣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
題    材
科幻

內容簡介

《山》講述了一個近乎“閉環”的故事:酷愛登山的馮帆因一次珠峯登山事故,放棄了四位隊友(包括他的戀人),獨自活了下來。由於備受指責,輕生未果的他聽從導師建議決定活下去,以放棄自己最愛的登山事業為條件,到遠洋輪船上工作,不再登陸。然而,一艘體型巨大的外星飛船對馮帆所在海域的入侵改變了他的決定。生死攸關時刻,馮帆激起了“攀登”海拔9100米“海山”的念頭。經過科學判斷、自身努力,馮帆成功登上“海山”之巔,與外星生命對話,並瞭解到這些外星生命存在於與地球人完全不同的“泡世界”中,環境如同儒勒·凡爾納地心遊記》中的“地心”。但與地球之“地心”不同的是,這個“泡世界”中沒有液體和氣體,全部是固體。這些智慧生命也不是有機體,而是“機械生命”——他們的肌肉和骨骼由金屬構成,大腦是超高集成度的芯片,電流和磁場是血液,以地核中的放射性巖塊為食物。與人類不同,他們的祖先不使用火,而是首先使用電磁能。他們被稱為“地核人”。他們與人類的相同之處在於,生存於其中的智慧生命經過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經歷了無數戰爭、犧牲,努力走出“泡世界”。“泡世界”探險者“加加林”與馮帆對話後駕駛飛船離開了地球,繼續探索宇宙。而他們的對話卻幫助馮帆找到了生的意義。 [1] 

創作背景

《山》發表於2006年第1期的《科幻世界》,由獲得2003年《東方少年》科幻徵文一等獎的短篇《海水高山》改寫而成,於2005年10月定稿。 [1] 

作者簡介

劉慈欣,男,1963年6月出生,大學畢業,高級工程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新生代科幻小説的代表作家。已發表約400萬字,包括7部長篇小説、10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説、18篇短篇小説、1部評論集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作品蟬聯1999—2006年中國科幻小説銀河獎,2010年趙樹理文學獎,2011年度《當代》長篇小説五佳,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説獎,2010年、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獎,2012年人民文學柔石獎短篇小説金獎,2013年首屆西湖·類型文學獎金獎,2013年中國作協優秀兒童文學獎,2015年中央電視台和中宣部中國好書獎。2015年8月23日,《三體》英文版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説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