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蘇

鎖定
山蘇全名為台灣山蘇花,由於它的葉片向上斜舉,緊密排成鳥巢狀,所以又名鳥巢蕨,在台灣全省的中低海拔山區都可以看到它的蹤影。山蘇喜温暖環境,生長適宜温度為20℃~25℃,其中4月~9月為22℃~27℃,10月~翌年3月為16℃~22℃。在高温多濕的條件下,全年均可生長。山蘇不耐寒,冬季要求温度不低於5℃。山蘇喜半陰,夏季除可接收早晨與傍晚的柔和陽光外,忌陽光直射,過強的光照會使葉片受灼傷而變黃,甚至枯焦。
拉丁學名
Asplenium nidus
別    名
鳥巢蕨
雀巢羊齒
植物界
鐵角蕨科
外文名
Bird's-nest fern
中文學名
山蘇

山蘇基本信息

原產地:中國台灣
株高:中(30-100釐米);
形態:簇生型;
利用方式:蛇木板或蛇木柱。
‧原產地:
非洲至玻里尼西亞一帶、澳洲、亞洲熱帶區、東南亞。
‧分佈:
綠島、蘭嶼、台灣境內 2,500 公尺以下。台灣廣見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森林內,着生為主,偶巖生,數量非常多。
‧用途:
1.盆栽、寄植觀賞等。其葉片為優良花材。山地同胞取奇芽搗碎敷創傷,而且捲曲嫩葉可炒、煮食,亦可以煮稀飯和做泡菜。2.藥用:性味:微苦、涼。效用:全草:清熱解毒。
‧莖:
根莖短而粗,緣葉自地下莖叢生,由中心向四方開展而成巢狀。
‧葉:
葉序為叢生(簇生),葉端漸尖為外型闊披針形,葉脈在僅中肋有明顯突出葉背,其葉色正面翠綠,葉柄、短而多肉、黑色、基部被有黑褐色線形鱗片。葉柄短,葉片披針形,全緣些微呈波浪形,間有小缺刻,全長約 70 公分,寬 10公分。
‧花:
蕨類無花
‧果實:
孢子囊羣線形,位於中肋葉緣之間,由中肋延側脈着生。
‧特性:
原生種,普遍產於台灣各地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內,附生於樹幹、巖壁的蕨類,基部常堆積許多其他樹種的落葉而形似於鳥巢,故而得名。多年生常綠草本蕨類。根莖短而粗,緣葉自地下莖叢生,由中心向四方開展而成巢狀。葉柄短,葉片披針形,全緣些微呈波浪形,間有小缺刻,全長約 70 公分,寬 10 公分。孢子囊羣線形,位於中肋葉緣之間,由中肋延側脈着生。冬季生育緩慢,夏秋發育快速,喜好温度介於 20~30 度之間,若低於 15 度的話則有黃化、壞疽等寒害現象。栽植則有板植、盆栽、寄植觀賞等。
‧各種山蘇花
台灣山蘇花:
葉片較狹長,葉片先端較突,葉緣呈波狀,葉背孢子囊線形,長於葉片上半葉兩側中央,中肋較粗,作為蔬菜生產時產量較高。
圓葉山蘇花:
葉形較寬闊,呈長橢圓形,邊緣較平整,作蔬菜生產時產量稍低,但烹調時,由於綠色葉片面積較多,顏色較為美觀。
大波浪山蘇花:
葉緣波浪起伏更大,呈深淺不同的波浪,少作蔬菜生產。
裂葉山蘇花:
葉片呈大波良,先端開裂,成不同長形態,少作蔬菜生產。

山蘇植物簡介

山蘇別名鳥巢蕨、王冠、鳥巢鐵角蕨。鐵角蕨科,鐵角蕨屬多年生常綠附生草本植物。山蘇根狀莖粗短直立。葉輻射狀生於根莖的頂端,呈連座狀。蓮座中間為1圓柱,上纏有黑色的纖維,極像一個鳥巢。葉片闊披針形,長約1米,革質光亮,葉緣波浪形。孢子囊羣長條形,生於側脈上側 [1] 

山蘇栽種要訣

由於山蘇的需光性不高,而且是蕨類植物中較耐旱的,所以非常適合養在家裏。然而如果要它的葉色呈嫩綠色,則需要有光照。栽培介質一般用細蛇木屑混合泥炭苔水苔。此外,將葉子摘下瓶插,可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可説是栽種山蘇的另一種方法。
如果想體會繁殖植物的樂趣,山蘇是很好的入門選擇。它的繁殖非常簡單,每年春到夏季期間,成熟的葉子會在葉背處長出孢子囊,只要將長有孢子囊的葉片取下,放在透氣的紙袋中,等葉子枯萎時,孢子便會自動從囊中掉出。接着找一個淺盒,盆內放置浸濕的泥炭苔,然後將孢子撒在泥炭苔上,並在盆內覆蓋一層保鮮膜以提高濕度,等到幼苗長出3-4片葉子時再移植到一般盆器即可。也可將潮濕的泥炭苔放在成熟的山蘇植株附近,孢子落在泥炭苔中便會自然萌芽,長成一株新的山蘇。

山蘇其他應用

山蘇除了可食用之外,也可煮成茶或制酒。哂幹、烘焙後的老葉,可直接用開水煮成茶,加點冰糖或蜂蜜,可增加風味,並有利尿功效。山蘇是一種蕨類植物,又叫鳥巢蕨,是台灣原住民相當重視的野菜之一,有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的良好功效。葉子終年長青,而且翠綠,是非常漂亮的花材植物。烹調菜例時,鮮亮不容易失色,是現代人的上等美味佳餚 [2] 

山蘇注意事項

栽種山蘇的盆器最好選擇寬而淺的容器,因為山蘇的根系不深,卻易分佈廣泛。它的株高只有20-60釐米,擺在室內寬平的空間或桌面上最適合。除了一般的澆水外,還可常對植株噴水,以提高空氣濕度。
參考資料
  • 1.    孫靜,張永生編著,家庭養花實用寶典,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05,第134頁
  • 2.    甘智榮主編,史上最完整 四季健康蔬果飲食圖典,新疆人民衞生出版社,2015.09,第1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