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尼阿底遺址

鎖定
尼阿底遺址,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申扎縣,海拔4600米,距最近的城市拉薩和那曲將近300千米,面積約2平方千米,是一處規模宏大、石製品分佈密集、地層堆積連續的舊石器時代曠野代遺址。 [5-6] 
2018年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宣佈,該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在藏北羌塘高原發現一處具有原生地層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尼阿底,證實古人在距今約4~3萬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區。尼阿底遺址是人類海拔最高的舊石器時代遺存,也創造了人類挑戰與征服高海拔極端環境的新紀錄,對於探索早期現代人羣挑戰極端環境的能力、方式和遷徙、適應過程,對於研究西藏地區人羣的來源與族羣的形成,推動西藏地區文物、文化資源的發掘、利用和傳承,具有重大的意義。 [1]  [3] 
2019年10月,尼阿底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尼阿底遺址
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申扎縣
所處時代
舊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138-1-13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尼阿底遺址歷史沿革

201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星課題組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發現了尼阿底遺址。 [5] 
尼阿底遺址 尼阿底遺址
2016年,正式發掘的尼阿底遺址,考古工作者在地層中發掘出土了4000餘件舊石器時代石製品,包括石核、石片、石葉和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凹缺器等,這些石器都是古代人羣狩獵和採集的主要工具。 [4]  [6] 
尼阿底遺址發掘現場 尼阿底遺址發掘現場
尼阿底遺址科考是中科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一部分。2018年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宣佈,該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在藏北羌塘高原發現一處具有原生地層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尼阿底。 [1]  [7] 

尼阿底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尼阿底遺址海拔4600米,距最近的城市拉薩和那曲將近300千米,是一處規模宏大、石製品分佈密集、地層堆積連續的舊石器時代曠野代遺址。 [3] 
年代
由於沒有發現動物化石和木炭等便於測年的樣品,課題組在埋藏遺物的地層中,系統提取了石英砂,開展了“光釋光”測年。根據石英砂中元素信號隨着時間流逝的變化,測定出距今約4萬~3萬年的年代。另外,研究人員還對遺址中出土的兩個螺殼進行了碳14測年,也與“光釋光”測年結果保持一致。
地層和文化層
尼阿底遺址地層的劃分和文化層的辨認是難點。在湖濱沉積、坡積、風沙堆積、風力剝蝕、雨水改造、凍融等作用下,該遺址的堆積過程十分複雜。課題組從遺址中分辨出三個沉積單元,三個層位的年代自下往上分別是距今約4萬~3萬年、距今約2萬年前後以及距今約1.2萬~4000年。
最下面的層位是埋藏石製品的原生層位。上面兩個層位是因水流、風沙、坡積等作用後期擾動再埋藏形成的,其中的石製品與最下面的層位其實同屬於一個年代。 [3] 

尼阿底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尼阿底遺址出土石葉、石核等 尼阿底遺址出土石葉、石核等
尼阿底遺址出土了大量石製品,包括石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尖狀器、石錐等。 [3]  [6] 
石製品
尼阿底遺址出土的石製品具有鮮明的石葉技術特徵。所謂石葉技術,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獨特的工具製作技術,具有“預製石核—定向剝片—系統加工”等固定的操作鏈流程,其產品長薄、精緻、鋒利,代表人類石器技術的一個高峯和認知行為能力發展的新高度。 [3] 
尼阿底遺址出土稜柱狀石葉石核 尼阿底遺址出土稜柱狀石葉石核
石葉技術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獨特的工具製作技術,如果是少量的石葉,並不能説明人類一定來過,但尼阿底遺址發現的是一座大型“石器製造場”。在附近找到了石器生產的原料產地,相距發掘區有800米左右。實際上從原料產地到山坡以下一直到湖邊,到處都有人類留下的石製品。各項信息表明,尼阿底遺址是一座大型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的“石器製造場”。 [1]  [6]  [7] 

尼阿底遺址研究價值

尼阿底遺址的發現與研究證明了,4萬年前的古人類可以生活在海拔約4600米的青藏高原申扎縣區域。從全球範圍看,此前人類活動的最高遺蹟發現於安第斯高原的Cuncaicha巖廈遺址,海拔約4480米,年代為約1.2萬年前。尼阿底遺址的發現刷新了人類挑戰與征服高海拔極端環境的新紀錄。中科院副秘書長、前沿局局長高鴻鈞指出:“這項成果對於探索早期現代人羣挑戰極端環境的能力、方式和遷徙、適應過程,對於研究西藏地區人羣的來源與族羣的形成,推動西藏地區文物、文化資源的發掘、利用和傳承,具有重大的意義。” [1]  [7] 
石葉技術體系主要流行於非洲、歐洲、西亞和西伯利亞等地區,在中國乃至東亞舊石器文化傳統中不很發達,僅在新疆、寧夏、內蒙古、黑龍江等地有少量發現。而尼阿底遺址以石葉為主要技術特徵的文化遺物組合特徵鮮明,由此具有了人羣遷徙和文化交流的指示意義。 [1]  [6]  [7] 

尼阿底遺址歷史文化

研究論文
2018年11月30日,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高星、張曉凌、王社江等學者的研究論文,公佈了尼阿底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及研究成果。這項發現將人類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歷史推前到約4萬年前,也是世界範圍內史前人類征服高海拔極端環境的最高和最早的記錄。審稿專家認為,尼阿底的發現圓滿地解決了遺傳學和考古學對人類最早涉足青藏高原時間的不同認知問題。 [1]  [3]  [7] 

尼阿底遺址所獲榮譽

尼阿底遺址研究成果因其重要性,入選“2018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7] 

尼阿底遺址保護措施

尼阿底遺址碑 尼阿底遺址碑
2019年10月,尼阿底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尼阿底遺址旅遊信息

尼阿底遺址地理位置

尼阿底遺址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申扎縣

尼阿底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開車前往尼阿底遺址,路程約300千米,用時約6個小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