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尹西東嶽廟

鎖定
尹西東嶽廟,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北義城鎮尹西村東,佔地面積約2378平方米,是金代至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址。 [1] 
尹西東嶽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東側設跨院,中軸線上從南至北依次為山門、天齊殿,兩側為妝樓、廊房、耳殿。東跨院為關帝廟。天齊殿建於石砌台基之上,平面呈方形,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屋面。玉皇殿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屋面。尹西東嶽廟歷史較悠久,建築格局保存基本完整,天齊殿帶有典型的金代建築特徵,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1]  [3-4] 
2013年5月,尹西東嶽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尹西東嶽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北義城鎮尹西村東
所處時代
金至清代
佔地面積
約 2378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792-3-09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尹西東嶽廟歷史沿革

尹西東嶽廟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天齊殿檐柱題記及碑碣記載,金明昌五年(1194年)、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曾幾次修葺。 [1] 

尹西東嶽廟建築格局

尹西東嶽廟 尹西東嶽廟
尹西東嶽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東側設跨院,南北長50.8米,東西寬46.8米,佔地面積約2378平方米。中軸線上從南至北依次為山門、天齊殿,兩側為妝樓、廊房、耳殿。東跨院為關帝廟。 [1]  [4] 

尹西東嶽廟主要建築

天齊殿
天齊殿
天齊殿(3張)
天齊殿建於石砌台基之上,平面呈方形,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屋面。前檐設有斗栱,為五鋪作單杪單下昂,重栱計心造,琴面昂,橫栱抹斜,昂狀耍頭,裏轉兩杪偷心。補間鋪作隱刻。殿內樑架為六架椽屋四椽栿壓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放在鋪作之上,上施蜀柱承託平梁,平梁兩端下側各施搭牽,後尾插入蜀柱。平梁上施蜀柱、捧節令拱,叉手入蜀柱上櫨鬥口內直抵脊槫。前檐柱頭鋪作單抄單下昂五鋪作,昂形耍頭,裏轉鋪作偷心造,樑架結構合理。前檐柱為方形青石柱,柱徑由下往上逐漸縮小,這些建築特點為晉城地區金代木結構建築的普遍形制。 [1]  [3-4] 
玉皇殿
玉皇殿 玉皇殿
玉皇殿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屋面。殿前出抱廈,柱頭斗栱四鋪作,補間施一朵,檐柱上用大通額,用以承載上部樑架荷重,前檐施八稜抹角砂石柱,下設覆盆柱礎,當心間闢板門,兩次間為直欞窗,為晉城地區元代建築典型作法。 [1]  [3-4] 

尹西東嶽廟文物遺存

功德題記
功德題記
功德題記(3張)
前檐四根石柱上均有功德題記,但關於年號的表述方式各異,正好代表了古代常見的紀年方式,最西側柱子是較為正統的寫法:“金明昌五年甲寅歲季夏十有四日”,“季夏”是農曆六月,另有兩根柱子採用簡化寫法,只書“明昌五年六月”或“甲寅歲”,當心間東側柱子的紀年寫法最為特殊“”“歲在閼逢析木”,“閼逢”代表“甲”,“析木”代表“寅”,合起來還是甲寅年。 [4] 

尹西東嶽廟文物價值

元代風格重檐殿 元代風格重檐殿
尹西東嶽廟歷史較悠久,建築格局保存基本完整,天齊殿帶有典型的金代建築特徵,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1]  [4] 

尹西東嶽廟保護措施

尹西東嶽廟遺址碑 尹西東嶽廟遺址碑
2013年5月,尹西東嶽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尹西東嶽廟旅遊信息

尹西東嶽廟地理位置

尹西東嶽廟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北義城鎮尹西村東。 [1] 

尹西東嶽廟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尹西東嶽廟,路程約21.8千米,用時約3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