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尚書考異

鎖定
《尚書考異》是明梅鷟著經書考釋,對《古文尚書》進行了廣泛而仔細的辨偽蒐證工作,被視為尚書學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1] 
中文名
尚書考異
作    者
梅鷟
類    別
經書考釋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73547 [1] 
創作年代
明代

尚書考異內容簡介

〖尚書考異〗六卷。
第一部考證《古文尚書》之偽的專著。梅鷟字致齋,安徽旌德人。正德八年(1513)人,官至南京國子監助教,終官鹽課司提舉。著有《尚書譜》、《古易考原》、《春秋指要》、《儀禮翼經》、《太玄圖注》等,而此書為其代表作。今傳本《古文尚書》之偽,自宋吳□、朱熹已疑之,曆元吳澄、趙孟□至明梅□始成專著,使這一歷史疑案基本上得到解決。梅氏從七個方面加以考察,第一,《史記》沒有記載優生失其本經之事,晉人創伏生失其本經之説實誕妄不足信。第二,根據《後漢書·儒林傳》記載,證明馬融、鄭玄所注之《古文尚書》,與東晉梅本古文篇數不合,故東晉梅本《古文尚書》不可信。第三,所謂的東晉梅賾奏本《古文尚書序》稱“安國承詔作傳”,也不見《史記》與《漢書》記載。第四,漢代學者從來沒有引用過所謂的梅賾本《古文尚書》,朱熹早就提出過這一問題。第五,從今傳本《古文尚書》之篇名看,與《孟子》、《史記》等書記載不合。第六。所謂的《古文尚書》如《大禹謨》混典、謨、誓三體而為一,而伏生今文典、謨、誓體裁分明。第七,文義可疑,自《五子之歌》以下如出一律,間或有異,不過改易增換,略加潤色,即為一篇,不像優生《今文尚書》篇篇出於事實,皆可見其作偽之痕跡。梅氏認為所謂的《孔安國序》並多出的25篇偽書皆為雜取傳記中語以成文,逐條考證,詳其所出。又謂□水出谷城縣,兩漢志記載相同,晉始省谷城人河南,而偽《尚書》孔傳謂出河南北山。積石山在西南羌中,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始置金城郡,而偽《尚書孔傳》又謂積石山在金城西南。孔安國卒於漢武帝時,《史記》有傳,是安國生當司馬遷之前,其傳《古文尚書》,離設金城郡時間尚遠,不當知此地名,此皆偽《尚書孔傳》作偽之佐證。梅□根據孔穎達《尚書正義》所引臧榮《續晉書·皇甫謐傳》,謂偽《古文尚書》中《孔安國序》和25篇偽書為皇甫謐所作,後人考證實為魏王肅所偽造,又倍孔壁真古文16篇為張霸所偽造,則承孔穎達之誤。另外在考證方面還未為完善。至清閻若璩著《尚書古文疏證》條分縷析,始無疑義。而此書實開其先河,對後世影響很大。
不見於《明史·藝文志》著錄,清初朱彝尊經義考》作一卷,《四庫全書》收入此書,據天一閣藏本為底本,原亦不分卷,館臣為分為5卷。又有嘉慶十九年(1814)蘭陵孫氏校刻本六卷,光緒十八年(1892) 浙江書局刻本、光緒十一年《平津館叢書》本等。

尚書考異作者簡介

梅鷟(約1483-1553),明學者。字致齋,旌德(今屬安徽)人。武宗正德八年(1513)舉人,官南京國子監助教、鹽課司提舉。著《尚書考異》、《尚書譜》,力功古文之偽。在目錄學方面,撰《南雍志·經籍考》(亦名《明太學經籍志》、《南雍書目》)。《南雍志》凡二十四卷,記南國子監掌故之書。其中《經籍考》二卷,上卷題官書本,末紀天順年間監中所貯官書;下卷題版刻始末,備載南監前後板刻書籍凡三百零一種,其書有板若干面,或全或缺,其板或完好或破壞,或模糊具列在內。明監本書多從宋亢板補修,近代藏書家頗珍之,欲考知其刻藏掌故,此志為主要參考書。其他著作有《古易考原》、《春秋指要》、《儀禮翼經》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