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尚書古文疏證

(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尚書古文疏證》是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閻若璩 。 [1] 
中文名
尚書古文疏證
作    者
閻若璩
出版時間
2023年2月1日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73205872
裝    幀
精裝

尚書古文疏證內容簡介

清初閻若璩所撰《尚書古文疏證》是一部對傳世《尚書》所謂“古文”部分辨偽之作。閻若璩積三十餘年之力,繼承朱熹、梅鷟等人的研究並博稽羣書、條分縷析,從篇數、篇名、典章制度、曆法、文字句讀、地理沿革和古今行文異同等多方面考證,得出東晉梅賾所獻古文《尚書》及孔安國傳是後世偽作的定論。本書不但在學術考據上有承上啓下之功,梁啓超復許之為“誠思想界之一大解放”(《清代學術概論》五)。 [1] 

尚書古文疏證圖書目錄

出版説明
尚書古文疏證原序 黃宗羲
尚書古文疏證後序 閻詠
尚書古文疏證識 閻學林
尚書古文疏證校閲姓氏
卷一
第一 言兩漢書載古文篇數與今異
第二 言古文亡於西晉亂故無以證晚出之偽
第三 言鄭康成注古文篇名與今異
第四 言古文書題卷數篇次當如此
第五 言古文武成見劉歆三統歷者今異
第六 言古文伊訓見三統歷及鄭注者今遺
第七 言晚出泰誓獨遺墨子所引三語為破綻
第八 言左傳載夏日食之禮今誤作季秋
第九 言左傳德乃降之語今誤入大禹謨
第十 言論語孝乎惟孝為句今誤點斷
第十一 言孟子引書語今誤入兩處
第十二 言墨子引書語今妄改釋
第十三 言左傳引夏訓語今彊入五子之歌
第十四 言孟子引今文與今合引古文與今不合
第十五 言左傳國語引逸書皆今有
第十六 言禮記引逸書皆今有且誤析一篇為二
卷二
第十七 言安國古文學源流真偽
第十八 言趙岐不曾見古文
第十九 言安國注論語與今書傳異
第二十 言古文孝經以證書
第二十一 言古文禮經以證書
第二十二 言書傳用毛詩傳
第二十三 言晚出書不古不今非伏非孔
第二十四 言史記多古文説今異
第二十五 言説文皆古文今異
第二十六 言晚出武成泰誓仍存改元觀兵舊説
第二十七 言君陳以爾有嘉謀嘉猷等語作成王誤
第二十八 言太甲不得稽首於伊尹為誤倣洛誥 闕
第二十九 言后稷不得稱先王畢公不得輔四世為誤會國語 闕
第三十 言有虞世不得有幹舞為誤本韓子淮南子 闕
第三十一 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純出荀子所引道經
第三十二 言古書如此類者頗多
卷三 此卷全闕
第三十三 言大禹謨句句有本
第三十四 言泰誓武成句句有本
第三十五 言襲用論語孝經
第三十六 言襲用周易尚書毛詩
第三十七 言襲用周禮二記 大戴禮記附
第三十八 言襲用左傳國語
第三十九 言襲用爾雅
第四十 言襲用孟子荀子
第四十一 言襲用老子文子列子莊子
第四十二
第四十三
第四十四
第四十五
第四十六
第四十七
第四十八
卷四
第四十九 言兩以追書為實稱
第五十 言兩以錯解為事實
第五十一 言兩以孟子引書敍事為議論
第五十二 言以管子引泰誓史臣辭為武王自語
第五十三 言武成癸亥甲子不冠以二月非書法
第五十四 言泰誓上惟十有三年春繫以時非史例
第五十五 言偽泰誓明兩載漢志今仍與之同
第五十六 言爾雅解鬱陶為喜今誤認作憂
第五十七言大禹謨讓皋陶不合堯典讓稷契
第五十八 言晚出書增帝曰竄僉曰不合唐虞世大公
第五十九 言重華文命與放勳皆帝王號偽作者不知
第六十 言偽作者依書序撰太甲事不合孟子
第六十一 言伊尹稱字於太甲為誤倣緇衣亦兼為序誤
第六十二 言周官從漢百官公卿表來不合周禮
第六十三 言泰誓有族誅之刑為誤本荀子
第六十四 言胤徵有玉石俱焚語為出魏晉間
補遺
第四十九
第五十二
第五十四
第五十六
第五十八
第六十
第六十一
第六十二
第六十三
卷五上
第六十五 言今堯典舜典本一為姚方興二十八字所橫斷
第六十六 言今皋陶謨益稷本一別有棄稷篇見揚子
第六十七 言考定武成未合左傳數紂罪告諸侯之辭
第六十八 言古文畢命見三統歷以與己不合遺末句
第六十九 言安國傳就經下為之漢武帝時無此
第七十 言安國傳不甚通官制
第七十一 言穎達疏最下證以武成
第七十二 言白居易補湯徵書久可亂真
卷五下
第七十三 言五子之歌不類夏代詩
第七十四 言古人以韻成文大禹謨泰誓不識
第七十五 言旅獒馬鄭讀獒曰豪今仍本字
第七十六 言論語譬喻之辭今悉改而正言
第七十七 言史記有夏書曰今忘採用
第七十八 言説文有虞書商書周書等曰今忘採用
第七十九 言左傳引夏書作釋辭大禹謨不當爾
第八十 言左傳引蔡仲之命追敍其事今不必爾
卷六上
第八十一 言以歷法推仲康日食胤徵都不合
第八十二 言以歷法推堯典蔡傳猶未精
第八十三 言以歷法推古文畢命六月朏正合
第八十四 言以歷法推成湯三月丙寅日正合
第八十五 言武成認商郊牧野為二地
第八十六 言泰誓上武成皆認孟津為在河之南
第八十七 言漢金城乃昭帝置安國傳突有
第八十八 言晉省穀城入河南安國傳已然
卷六下
第八十九 言濟瀆枯而復通乃王莽後事安國傳亦有
第九十 言安國傳三江入震澤之非
第九十一 言安國傳華山之陽解非是
第九十二 言安國傳梁岐在雍州解仍是
第九十三 言蔡傳灉沮二水解不屬兗州
第九十四 言蔡傳不諳本朝輿地
第九十五 言禹貢甸服裏數所至
第九十六 言史記滎陽下引河為禹貢後
卷七
第九十七 言商祀週年亦可互稱不必盡如爾雅
第九十八 言泰誓聲紂之罪詬厲已甚必非聖人語
第九十九 言書之隱見亦有時運古文盛行已久後當廢
第一百 言安國冏命傳誤合周禮大馭大僕為官本漢表應劭注
第一百一 言蔡仲之命周公致闢於管叔本王肅金縢闢字解
第一百二 闕
第一百三 言大禹謨於四海困窮上插入他語似舜誤會堯之言
第一百四 言太康失國時母已不存五人御母以從乃妄語
第一百五 言百篇小序伏生所未見然實出周秦之間
第一百六 言晚出古文與真古文互異處猶見於釋文孔疏
第一百七 言安國大序謂科斗書廢已久本許慎説文序
第一百八 闕
第一百九 闕
第一百十 闕
第一百十一 言東漢時真古文可以正今文之脱誤
第一百十二 言偽孔傳以洛書數有九禹因之以成九類之説非
卷八
第一百十三 言疑古文自吳才老始
第一百十四 言朱子於古文猶為調停之説
第一百十五 言馬公驌信及古文可疑
第一百十六 言郝氏敬始暢發古文之偽
第一百十七 言鄭氏瑗疑古文二條
第一百十八 言王充耘疑古文三條
第一百十九 言梅氏鷟尚書譜有未採者録於篇
第一百二十 言與石華峙論東漢時今文與逸篇或離或合
第一百二十一 言姚際恆攻偽古文有勝餘數條載於篇
第一百二十二 闕
第一百二十三 闕
第一百二十四 闕
第一百二十五 闕
第一百二十六 闕
第一百二十七 闕
第一百二十八 言安國從祀未可廢因及漢諸儒
附朱子古文書疑 閻詠輯
尚書古文疏證後序 鍾靈 [3] 

尚書古文疏證作者簡介

閻若璩(1636~1704),清代學者。字百詩,號潛丘。原籍山西太原,世居山陽(江蘇淮安)。閻若璩作《古文尚書疏證》八卷,專辨東晉《尚書》古文十六篇孔安國《尚書傳》皆為偽書。此舉樹清代考據學一面旗幟,開乾嘉學派先河。黃宗羲、紀昀、錢大昕、胡適等皆以為“偽古文《尚書》”的“定案”實歸功於此。康熙十七年,應博學鴻詞科試不第,旋應內閣大學士徐乾學延請,主纂《大清一統志》。精於地理學,對山川形勢,州郡沿革等了如指掌,撰有《四書釋地》《釋地餘論》。另撰有《潛丘札記》《毛朱詩説》及《喪服翼注》《孟子生卒年月考》《眷西堂集》等書。其學術成就和顧炎武並舉,有“南顧北閻”之譽。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