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麝鼩

鎖定
小麝鼩(學名:Crocidura suaveolens),別稱小尖嘴鼠、北小麝鼩。小麝鼩體形似小家鼠,但較小,體重僅4~6g,體長約60mm左右,背毛灰棕色,微閃光澤,毛基暗灰色,毛尖灰棕色。
小麝鼩性貪食,主要以土壤昆蟲為食,也吃一些植物的果實種子。每年繁殖1次,4~5月交配,7~8月產仔,每胎5~8仔。小麝鼩的適應性較強,分佈比較廣泛,棲息於中温帶森林、平原、丘陵和山地,分佈在亞歐大陸、非洲等地。
小麝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概述圖來源: [1]  )
中文名
小麝鼩
拉丁學名
Crocidura suaveolens
別    名
小尖嘴鼠
北小麝鼩
外文名
Lesser White-toothed Shrew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食蟲目
鼩鼱科
麝鼩屬
小麝鼩
亞    種
3個
分佈區域
亞歐大陸、非洲等地
命名人及年代
Pallas,1811
拼    音
xiǎo shè qú

小麝鼩形態特徵

小麝鼩 小麝鼩
小麝鼩體形似小家鼠,但較小,體重僅4~6g,體長約60mm左右。吻鼻尖長,呈象鼻狀,適於挖掘土壤,吻側有長鬚。眼小,耳殼正常。尾較短,一般為體長的60%左右,其上長有稀疏但明顯的長毛。四肢較纖細。被毛細軟。乳頭3對。 [2] 
小麝鼩背毛灰棕色,微閃光澤,毛基暗灰色,毛尖灰棕色。腹面灰白色染棕色,毛基灰色,毛端白色染棕色。尾二色但不甚明顯,尾上與背部同色,尾下稍淺淡,尾部稀疏長毛白色。四足背面毛白色和褐色混雜,個體差異較大。 [2] 
小麝鼩頭顱圖 小麝鼩頭顱圖
小麝鼩顱骨狹而扁,吻部長,從吻端至腦顱逐漸由窄變寬。腦顱部僅稍隆起,側面觀顱骨背面由吻端至頂骨幾乎為一微斜之直線。闕如,人字嵴較明顯。 [2] 
小麝鼩齒式=28。齒尖白。上頜第1齒強而彎曲,狀如鐮刀,具一明顯的後尖。第2、3上門齒及上犬齒為單尖齒,其中第1單尖齒較大,齒尖明顯高於第1上門齒的後尖;第2、3單尖齒甚小,不及第1單尖齒之半,而與其後上前臼齒的前尖兒等高。上前臼齒較大,原尖退化,外側主尖十分明顯,而高於臼齒齒尖。臼齒大小及齒尖高低從第1上臼齒向後依次逐漸減小。上前臼齒及第1、2上臼齒後緣凹陷,與川西長尾鼩類似。下頜門齒甚長而前伸,末端略向上鈎彎。下犬齒明顯小於下前臼齒,下前臼齒及下臼齒齒尖尖鋭,臼齒大小及齒尖高低亦從前向後依次減小。 [2] 

小麝鼩棲息環境

小麝鼩的適應性較強,分佈比較廣泛,棲息於中温帶森林、平原、丘陵和山地,多見於農田、菜地、灌草叢、林緣及湖邊等處。 [2] 

小麝鼩生活習性

小麝鼩 小麝鼩
小麝鼩性貪食。主要以土壤昆蟲為食,也吃一些植物的果實種子等。捕獲後也喜食飼餵的蛙肉、兔肉等。 [2]  由於農作物頻繁交替種植迫使小麝鼩總是忙碌不停地尋找食物。小麝鼩在哺乳動物中體温最高,達到40℃以上。為了保持體温,尤其是隆冬時節,不得不不停地吃,一晝夜吞進相當於自身體重1.5 倍,甚至2~3 倍的食物。由於其生理的原因,需要向體內經常輸入大量氧氣,其略長的鼻子可較好地勝任這項工作。 [3] 
小麝鼩散發出的體味非常難聞,這令“敵人”作嘔的氣味能挽救了它們的性命,許多猛獸包括雄狐都討厭獵取它,但貓頭鷹除外。
小麝鼩 小麝鼩
小麝鼩像許多齧齒動物一樣,小麝鼩冬季不蟄伏。小麝鼩巢建在草叢土坑中,有時在鼠洞中,隱蔽性極好它自己通常不打洞,只是利用齧齒動物或鼴鼠鋪設的暗道自由出沒;它們通行的通道,洞寬只需2 cm左右,大約唯有小麝鼩才能輕而易舉地到處亂竄。 [3] 
小麝鼩和許多動物一樣捍衞屬於自己的狩獵領地,不允許被同類對手侵佔,但繁殖期例外。小麝鼩壽命短暫,總共才一年半,實際上更短。小麝鼩個體越小,“睡覺— 進食”循環次數越多。小麝鼩在一天一夜之間輪番“睡覺— 進食”次數比其他哺乳動物要多得多。小麝鼩的一天一夜可分為78 個時段。也就是説,在24 小時以內,它睡78 次,當然也醒78 次,醒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補充食物。 [3] 

小麝鼩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法國、格魯吉亞、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黎巴嫩、列支敦士登、馬其頓、摩爾多瓦、黑山、摩洛哥、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士、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土耳其、烏克蘭、英國。 [4] 
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長江下游及其以北的東部地區,向西分佈到四川、貴州、寧夏、甘肅和青海。科伯特等甚至認為其向南延及台灣。 [2] 
小麝鼩分佈範圍圖 小麝鼩分佈範圍圖

小麝鼩繁殖方式

小麝鼩每年繁殖1次,4~5月交配,7~8月產仔,每胎5~8仔。 [5] 
小麝鼩的幼崽期只是個極短的時間概念,因為一個月後它們就長大獨立生活了。在未成年前,小麝鼩幼崽寸步不離母親,不敢獨自行動,即使近距離地面遷移,也要靠母親親自帶隊,具體行為為第一隻幼崽用牙咬住母親尾巴的毛皮,第二隻仿效第一隻緊隨其後,接着第三隻、第四隻……像火車頭牽引着一節節車廂。小麝鼩幼崽們翹起鼻子瞎摸閤眼緊跟着母親,每次大概3~7 只幼崽呈鏈狀成縱隊轉移到安全地帶。如果轉移途中有幼崽不小心掉隊,它即刻會發出吱吱的尖叫聲通知母親,母親便會循聲而去找到它再帶着它歸隊。 [3] 

小麝鼩亞種分化

序號
中文名
學名
命名人及年代
1
小麝鼩指名亞種
Crocidura suaveolens suaveolens
Pallas,1811
2
小麝鼩北方亞種
Crocidura suaveolens shantungensis
Miller,1901
3
小麝鼩川鄂亞種
Crocidura suaveolens phaeopus
Allen,1923
(資料來源: [6] 

小麝鼩種羣現狀

種羣分佈不零散。該種在其分佈區的西部比較罕見,種羣密度比較低,但越往東部越常見。小麝鼩在1991年被哈里森和貝茨描述為在全球部分區域是無處不在的。其種羣數量趨於穩定。 [4] 
殺蟲劑和除草劑在農業方面的使用可能會影響到該物種,但這似乎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4] 

小麝鼩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