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説原理

鎖定
《小説原理》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名稱
小説原理
作    者
夏曾佑
作品出處
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創作年代
近代

小説原理作品原文

人之處事,有有所為而為之事,有無所為而為之事。有所為而為之事,非其所樂為也,特非此不足以致其樂為者,不得不勉強而為之;無所為而為之事,則本之於天性,不待告教而為者也。故有明知某事之當為而因循不果,明知某事之不可為而陷溺不返者多矣。讀書為萬事中之一,亦有有所為而讀者,有無所為而讀者。有所為而讀者,如宗教、道德、科學諸書,是其書讀之不足以自娛,其所以讀之者,為其於生平之品行、智慧、名譽、利養大有關係,有志之士乃不得不為此嚼蠟集蓼之事;亦有成嗜好者,殆習慣使然,非天性也。無所為而讀者,如一切章回、散段、院本、傳奇諸小説,是其書往往為長吏之所毀禁,父兄之所呵責,道學先生之所指斥,讀之絕無可圖,而適可以得謗,而〈千〉方百計以覓得之,山程水驛,茶餘飯罷,亦几几非此不足以自遣。浸假而毀禁、呵責、指斥人之長吏、父兄、道學先生,亦無不對人則斥之,獨處則玩之。是真於飲食男女聲色狗馬之外,一可嗜好之物也。然而此習則無人不然,其理則無人能解,今為條析其理,未能盡也,以為解人嗜小説之故之發軔云爾。
人生既具靈明,其心中常有意念,輾轉相生,如畫如話,自寤徹寐,未曾暫止,內材如此,而又常樂有外境焉以讎對之,其讎對之法,粗者為遊,精者為談,較遊與談更精者為讀。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1] 

小説原理作者簡介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號碎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近代學者、詩人、政論家和思想家。1890年考中進士,旋授禮部主事。1894年前後,結識梁啓超、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人士,積極參與維新變法活動。1897年與嚴復、王修植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1899年,任安徽祁門知縣。1902年卸任後寓居上海,1903年至1905年,任《中外日報》主筆,並致力於編撰《最新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一書。1906年,隨出洋五大臣赴日本考察憲政,歸國後發表《刊印憲政初綱緣起》,後任學部二等諮議官。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和京師圖書館館長等職。編者簡介楊琥,1965年生,甘肅通渭人。歷史學博士,先後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選編有《憲政救國之夢:張耀曾先生文存》(2004)、《歷史記憶與歷史解釋:民國名人談五四》(2011)、《夏曾佑集》(2011)等書;參與編注《李大釗全集》(2006、2013)。另在《歷史研究》、《中國學術》、《北京大學學報》、《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