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四方山城址

鎖定
小四方山城址,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穆稜市福錄鄉高峯村北,始建於戰國時代,至唐渤海,遼金一直沿用 [1] 
小四方山城址佔地面積18.8萬平方米 [2]  ,由石城和土城組成,石城踞于山頂,土城位於東側山腰,城內有居住遺蹟、小廣場遺蹟,出土有石矛、陶豆、陶罐、陶紡輪、鐵钁、紡定瓷片、北宋景德元寶等遺物 [3]  。小四方山城址是中國東北地區古代少數民族沃沮族的重要城址遺址,具有歷史和考古研究價值 [1] 
2006年5月25日,小四方山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小四方山城址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穆稜市福錄鄉高峯村北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18.8萬平方米
保護級別
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Ⅰ-63
所處年代
戰國至金

小四方山城址歷史沿革

小四方山城址 小四方山城址
戰國時期,小四方山城址始建 [3] 
唐渤海、遼金時期,小四方山城址一直沿用 [3] 
20世紀50年代初期至1959年,黑龍江文物管理委員對小四方山城址進行了實地踏查 [5] 
1960年,黑龍江文物管理委員會對小四方山城址進行了調查 [5] 

小四方山城址遺址特點

小四方山城址 小四方山城址
小四方山城址由北高南低的2座山峯組成,其間為開闊平緩的鞍部,山城分石城和土城2個部分。石城踞于山頂,將兩峯及平坦的鞍部圍起,構成一封閉的城址,平面呈不規則形,城北、西、南外側均以懸崖峭壁山險為屏,東牆外側為緩坡山崗,城牆用天然青石砌築,周長995米,保存完好處高4.2米、底寬11米、頂寬2米,東牆中部有一處城門;土城位於東側山腰,與石城相連,平面呈不規則形,中有一隔牆將土城分為南北2個部分,土牆周長1165米(含隔牆),城垣最高處約2.5米,底寬10米,頂寬3米 [1] 

小四方山城址文物遺存

文物遺存 文物遺存
小四方山城址城內有居住遺蹟、小廣場遺蹟,出土有磨製石矛陶豆陶罐陶紡輪、圓柱狀器耳、乳丁狀器耳、鐵钁、鐵箭頭、仿定窯瓷片、北宋景德元寶等遺物 [3] 

小四方山城址研究價值

小四方山城址 小四方山城址
小四方山城的修築理念、方式、方法,具有民族和區域特點,是研究中國東北地區民族譜系之肅慎系發展演變的珍貴實物史料,對研究古沃沮民族的經濟、政治、文化、習俗及渤海、遼金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均有重要價值 [3] 

小四方山城址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1986年,小四方山城址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6年5月25日,小四方山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6年,穆稜市人民政府為保護小四方山城址,完成小四方山城址看護房建設工程 [6] 

小四方山城址歷史文化

小四方山城址是中國東北地區古代少數民族沃沮族的重要城址遺址。《東北通史》載:“勿吉,即肅慎挹婁之改稱,滿洲語謂‘林木叢雜地多沮洳之地曰沃沮’,肅慎挹婁之地,在東沃沮,故去肅慎挹婁之舊稱,而稱勿吉。惟勿吉之後,又稱靺鞨,當亦為沃沮勿吉之音轉。”沃沮之稱有沃沮、東沃沮、南沃沮、北沃沮等,北沃沮之地,即中國的延邊地區、牡丹江地區的東部、俄羅斯濱海地區、朝鮮的咸鏡北道 [7] 

小四方山城址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小四方山城址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穆稜市福錄鄉高峯村北。
開放時間
小四方山城址開放時間為全天。
門票
小四方山城址門票免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