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鎖定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NIDA)是由於體內鐵缺乏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所致。臨牀上以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清鐵蛋白減少和鐵劑治療有效為特點。缺鐵性貧血是小兒最常見的一種貧血,以嬰幼兒發病率最高,嚴重危害小兒健康,是我國重點防治的小兒常見病之一。
中醫病名
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多發羣體
6個月至2歲兒童
常見病因
體內鐵缺乏
常見症狀
皮膚粘膜逐漸蒼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牀較明顯;易疲乏,不愛活動。年長兒可訴頭暈、眼前發黑、耳鳴等

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表現症狀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由於體內鐵缺乏,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引起低血色素性貧血,這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貧血。
輕度貧血症狀雖然不容易被父母們發現,但通過仔細觀察還是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的。年齡較小的孩子表現為臉色蒼白、食慾不佳,稍大些的孩子表現為無精打采或煩躁不安。如果在貧血較輕的時候沒有及時治療,等進一步加重了病情,孩子會出現呼吸道和消化道反覆感染,經常生病。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6個月至2歲最多見。發病緩慢,其臨牀表現隨病情輕重而有不同。
1.一般表現
皮膚粘膜逐漸蒼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牀較明顯。易疲乏,不愛活動。年長兒可訴頭暈、眼前發黑、耳鳴等。
2.髓外造血表現
由於髓外造血,肝、脾可輕度腫大;年齡愈小、病程愈久、貧血愈重,肝脾腫大愈明顯。
3.非造血系統症狀
(1)消化系統症狀:食慾減退,少數有異食癖(如嗜食泥土、牆皮、煤渣等);可有嘔吐、腹瀉;可出現口腔炎、舌炎或舌乳頭萎縮;重者可出現萎縮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綜合徵。
(2)神經系統症狀:表現為煩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智力多數低於同齡兒。
(3)心血管系統症狀:明顯貧血時心率增快,嚴重者心臟擴大甚至發生心力衰竭。
(4)其他:因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併感染。可因上皮組織異常而出現反甲。

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判斷標準

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
1、新生兒,如果血紅蛋白低於14。5克,就屬於貧血;
2、6個月~6歲的孩子,如果血紅蛋白低於11克,就屬於貧血;
3、6歲~14歲的孩子,血紅蛋白如果低於12克,就屬於貧血。

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