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導赤承氣湯

鎖定
導赤承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温病條辨》卷三。具有攻下熱結,清泄小腸之功效。主治陽明腑實,小腸熱盛,症見身熱,大便不通,小便涓滴不暢,溺時疼痛,尿色紅赤,時煩渴甚。
出    處
《温病條辨》卷三
功    用
攻下熱結,清泄小腸
主    治
陽明腑實,小腸熱盛

導赤承氣湯組成

赤芍三錢(9g),細生地五錢(15g),生大黃三錢(9g),黃連二錢(6g),黃柏二錢(6g),芒硝一錢(3g)。

導赤承氣湯用法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

導赤承氣湯功用

攻下熱結,清泄小腸。

導赤承氣湯主治

陽明腑實,小腸熱盛,症見身熱,大便不通,小便涓滴不暢,溺時疼痛,尿色紅赤,時煩渴甚。

導赤承氣湯方義

方中大黃、芒硝攻下大腸熱結。黃連苦寒清上中焦之熱,黃柏苦寒,清下焦之熱,二藥配伍,則三焦之熱可清,膀胱之熱可祛。生地甘寒,涼血滋陰,以滋膀水液之粘滯。赤芍活血涼血止痛,兼利尿,四藥相伍,滋陰以泄熱。

導赤承氣湯運用

導熱承氣湯是為温病陽明腑實及小腸熱盛而設,以身熱,大便不通,小便涓滴不暢溺時疼痛,為辯證要點。現代本方常用於淋證,癃閉等的治療。口腔炎,鵝口瘡等心經有熱;便秘、泌尿系感染等屬下焦濕熱者也可加減用之。

導赤承氣湯加減化裁

若小便涓滴不暢,尿色紅赤,甚則夾有血塊疼痛滿急加劇,為絡傷血溢,瘀熱藴結,阻於尿路,可於本方內加車前子、阿膠、梔子、小薊或白茅根等藥。

導赤承氣湯使用注意

使用本方時應注意兩點:一雖有小便澀痛不宜大量使用利水通淋之品,因此,吳鞠通在組方時雖取導赤散之意,卻未用木通、竹葉、蓋以防其淡滲再傷津液。二注意方中藥物用量,方中需重用生地滋陰,苦寒導瀉之品則宜輕用,以免苦燥傷津使津液偏走大腸。

導赤承氣湯重要文獻摘要

《温病條辨》:“其因火腑不通,左尺必牢堅之脈(左尺小腸脈也,俗候於左寸者非。細考內經自知),小腸熱盛,下注膀胱,小便必涓滴赤且痛也,則以導赤去淡通之陽藥加柏連之苦通火腑。大黃芒硝承胃氣而通大腸,此二腸同治也。”
[1-5] 
參考資料
  • 1.    彭懷仁.《中醫方劑大辭典 第4冊》:人民衞生出版社,1996年
  • 2.    暢洪昇.《大國醫系列 吳鞠通傳世名方》: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年
  • 3.    解發良,楊慧明.《中國古今奇效良方》: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
  • 4.    白鋒.《温病學方論與臨牀》: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1988年
  • 5.    鄭全雄.《張仲景方方族》: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