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都會議舊址

鎖定
寧都會議舊址,原為曾氏房祠“榜山翁祠”,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東山壩鎮小源村委會小源第四村小組,佔地面積約307.2平方米。 [1] 
寧都會議舊址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上旬,為解決中共蘇區中央局前、後方領導人對當時紅軍的行動方向問題發生的分歧,確立如何應敵的戰略指導方針,中共蘇區中央局在寧都小源“榜山翁祠”召開全體委員會議,史稱“寧都會議”。寧都會議舊址平面呈長方形,西北朝東南,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建築由門廊、門廳、天井和正廳組成。地面主要為青磚工字縫墁地,局部卵石墁地。牆面為青磚眠砌下鹼,牆身為單丁一斗一眠空鬥牆,封火山牆,頂部設三級磚檐,飾以白灰抹灰帶,小青瓦壓頂,如意卷草形翹角。舊址文物本體和周邊環境保存較好,是典型的贛南客家房祠建築,既是祭祖的場所,又是實用性較強的客家民居。寧都會議作舊址還原歷史本來面目,對研究中國共產黨所走過的歷程,特別是全面瞭解中央蘇區這段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舊址文物本體和周邊環境保存較好,是典型的贛南客家房祠建築,對研究贛南客家祠堂和民居建築藝術具有一定的科學和藝術價值。 [1]  [4-5] 
2019年10月,寧都會議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寧都會議舊址
地理位置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東山壩鎮小源村委會小源第四村小組
所處時代
1932年
佔地面積
約 307.2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8-0619-5-103

寧都會議舊址歷史沿革

寧都會議舊址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 [1] 
寧都會議舊址 寧都會議舊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上旬,為解決中共蘇區中央局前、後方領導人對當時紅軍的行動方向問題發生的分歧,確立如何應敵的戰略指導方針,中共蘇區中央局在寧都小源“榜山翁祠”召開全體委員會議,史稱“寧都會議”。 [1]  [4] 
修繕寧都會議舊址 修繕寧都會議舊址
2023年,寧都縣博物館對“寧都會議”舊址羣等革命舊址舊居編制保護規劃和維修方案,對舊址羣進行修繕,為確保維修質量,專門成立寧都縣革命舊址舊居保護修繕工作領導小組,使革命舊址、舊居得到高標準保護規劃和修繕。 [5] 

寧都會議舊址建築格局

寧都會議舊址 寧都會議舊址
寧都會議舊址平面呈長方形,西北朝東南,通長22.67米,通寬13.55米,通高9.9米,佔地面積約307.2平方米,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檐口設勾頭滴水,壘瓦脊,脊角上翹裝飾獸吻,硬山頂,山面為疊落式封火山牆。建築由門廊、門廳、天井和正廳組成。地面主要為青磚工字縫墁地,局部卵石墁地。牆面為青磚眠砌下鹼,牆身為單丁一斗一眠空鬥牆,封火山牆,頂部設三級磚檐,飾以白灰抹灰帶,小青瓦壓頂,如意卷草形翹角。舊址文物本體和周邊環境保存較好,是典型的贛南客家房祠建築,既是祭祖的場所,又是實用性較強的客家民居。 [1] 

寧都會議舊址文物遺存

寧都會議舊址 寧都會議舊址
寧都會議舊址門額之上的磚作仿書卷匾額兩側飾以帶彩繪的靜物浮雕,四周再飾以彩繪圖案,圖案線條流暢,色彩搭配講究,做工手法細膩,體現了工匠的技術。 [1] 

寧都會議舊址歷史文化

寧都會議
寧都會議舊址 寧都會議舊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7月,蔣介石發動第四次反革命軍事“圍剿”,中央紅軍奉命從漳州千里回師北上。8月上旬,蘇區中央局在興國開會,討論紅軍行動計劃。會議採納周恩來的意見,決定毛澤東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前方組成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4人“軍事最高會議”,後方中央局與前方領導人對打不打南城問題發生嚴重分歧。同年10月上旬,為解決中共蘇區中央局前、後方領導人對當時紅軍的行動方向問題發生的分歧,確立如何應敵的戰略指導方針,中共蘇區中央局在寧都小源“榜山翁祠”召開全體委員會議,史稱“寧都會議”。出席這次會議的有在前方的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和來自後方的任弼時、項英、顧作霖、鄧發等八位委員,劉伯承列席了會議。會議對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以來紅軍的行動進行了評估和總結,對第四次反“圍剿”的戰略方針展開了討論,對前方戰爭的領導問題進行了討論和決定。在會議上,王明“左”傾路線的執行者,把鬥爭的主要矛頭,錯誤地指向毛澤東。會後,中共蘇區中央局根據中共臨時中央的指示調毛澤東回後方主持中央政府工作,並撤銷了毛澤東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的職務,致使中國革命遭受不應有的損失,鑄成歷史性的錯誤,直到“遵義會議”才得以糾正。
寧都會議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王明“左”傾盲動主義的“積極進攻戰略”同毛澤東為代表的“積極防禦戰略”鬥爭的總爆發。這次會議是在紅軍第四次反“圍剿”即將到來的緊迫情況下,排擠和剝奪了毛澤東對紅軍的領導和指揮權,不僅給當時紅軍的前線指揮機關造成了困難和不利局面,而且成為後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1]  [4] 

寧都會議舊址文物價值

寧都會議作舊址還原歷史本來面目,對研究中國共產黨所走過的歷程,特別是全面瞭解中央蘇區這段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舊址文物本體和周邊環境保存較好,是典型的贛南客家房祠建築,對研究贛南客家祠堂和民居建築藝術具有一定的科學和藝術價值。 [1] 

寧都會議舊址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寧都會議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寧都會議舊址所獲榮譽

2022年,寧都會議舊址羣保護利用案例被評為江西省革命文物保護運用示範案例。 [3] 

寧都會議舊址旅遊信息

寧都會議舊址地理位置

寧都會議舊址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東山壩鎮小源村委會小源第四村小組。

寧都會議舊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寧都會議舊址,路程約43.9千米,用時約58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