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寂鑑寺石殿

鎖定
寂鑑寺石殿,始建於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藏書鎮天池山寂鑑寺內。
寂鑑寺山門位於寺南。山門東西兩側,各有石殿一座,分別為兜率宮和極樂園;寺內石殿二三間。稱西天寺,此均為元代遺構。其裝飾與構圖透露出濃厚的喇嘛教氣息。造像線條粗獷,氣勢逼人,從所着袈裟來看,具有濃郁的梵式造像特點。是研究元代雕刻藝術的珍貴實物。 [1] 
2006年5月25日,寂鑑寺石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寂鑑寺石殿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藏書鎮天池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Ⅲ-222

寂鑑寺石殿歷史沿革

六朝劉宋時,寂鑑寺為會稽太守張裕私第址。
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5年),寂鑑寺為秘書監張廷傑別墅。
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始造像立寺,釋在公環庵所重建,名天池寂鑑禪庵,後世屢作修繕。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僧道在創建寂鑑禪庵,後經重修,改為寂鑑寺。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至二十三年(1363年),寂鑑寺建石殿、佛龕及造像。
明朝弘治年間(1488-1505年),天目禪師普慧再修,更名華山天池院。
1980年,寂鑑寺石殿再次大修,成立天池山文物保管所。 [3]  [4] 
寂鑑寺石殿 寂鑑寺石殿

寂鑑寺石殿建築特點

寂鑑寺石殿結構

寂鑑寺石殿包含西石屋(極樂園)、東石屋(兜率宮)、石殿(西天寺)。寂鑑寺山門位於寺南。山門東西兩側,各有石殿一座,分別為兜率宮和極樂園;寺內石殿二三間。稱西天寺。西天寺是三座石殿中的主體建築,坐北朝南。單檐歇山式,殿頂設吻獸脊。殿平面呈“凸”字形,面闊三間七點六四米,進深兩間五點五二米。殿身緊挨山岩,除供出入的桶扇門外,均為石料構築而成。石殿東西山牆內側,各雕四抹頭格扇。殿內頂部,由六個大小形式不同的藻井組成。極樂園在山門外西側,坐南朝北,依山岩構築,面闊一間二點六一米,進深半跨一點二米。兜率宮在山門東側。極樂園、兜率宮內各供奉有一座以整塊山岩刻鑿的立式佛像,兜率宮中為彌勒佛,高約三米;極樂園中為阿彌陀佛,高約三點二五米。 [3] 
寂鑑寺石殿 寂鑑寺石殿

寂鑑寺石殿特點

寂鑑寺石殿明間前進天花層次稍多,並飾以雲紋和盤曲雙龍,形態生動:以明間後進藻井裝飾最為華美:自邊至頂共十一層,均以梟混線腳,霸王拳式耍頭及“巴達馬”式短柱。承出跳,逐層收縮構成。中央以圓形藻井中飾有太極圖、卷葉蓮花、如意頭等紋飾,具有濃厚的喇嘛教氣息。殿內佛像現已無存,佛龕及龕前的案几尚在,均以石鑿成。兩座佛像線條粗獷。耳大臉方,體現了元代的造像風格。 [1] 

寂鑑寺石殿文物遺存

寂鑑寺石殿西石屋

西石屋 西石屋
西石屋(極樂園)位於寺前山門外西側,坐南面北,依山岩鑿石佛阿彌陀及佛龕。又以石條、石版及石制之柱、闌額、枋、楠扇等構成面闊一間進深半跨的仿木建抱廈式石屋。其面闊為2.61米,內進深1.20米。屋頂原系石版鋪蓋之重檐九脊頂,現上檐已毀,下檐亦部份坍落,殘高約4.60米。石屋下有須彌座,其上下枋、束腰、龜腳似較宋式簡練。圓倚柱二根,高2.72米,柱徑26釐米,徑與高之比為1:10.5。柱身略呈梭形。柱板高23釐米。柱間有闌額而無普柏枋,其端部於柱外側出小榫。柱側有抱框,其間施上、下檻及四抹頭素面桶扇。柱、抱框及牆均使用分段之條石,但砌時交替搭接,增加了砌體的聯繫和穩固。柱及闌額上不施鬥棋,而出梟混線腳挑承石枋,其上無檁、椽之屬,僅斜鋪素平石版為屋面,構造甚為簡潔。檐口平直,至角部始有起翹,屋面不見筒板瓦及勾頭滴水、戧脊上亦無嬪伽與坐獸。 [5] 

寂鑑寺石殿東石屋

東石屋(兜率宮)在寺門東側之天池山上,與西石屋相距約八十米。內鑿彌勒石佛像一尊。此屋之結構與外形尚較完整,其朝向、尺度、外形、結構與西石屋大致相似,惟屋頂為單檐九脊,其下部台基則較簡單。
東石屋 東石屋

寂鑑寺石殿石殿

石殿(西天寺)坐北面南,平面呈凸字形——橫長方形加“龜頭屋”。面闊三間共7.64米,進深二間共5.52米。殿內分為前後槽,前槽為祭祀活動場所,後槽為佛龕、供案及走道。殿身緊貼山岩,除對外之門窗外,其餘之牆、柱、枋、藻井、屋面均用石料斷成。前部屋頂為單檐九脊,舉高為1/3.17,後部之“龜頭屋”用梯形屋面。 [6] 
石殿 石殿

寂鑑寺石殿研究價值

寂鑑寺的石殿、石屋及造像佈局自由,石屋內的造像依山崖鑿成,受北魏以來的石窟寺的影響,又不失為古代工匠“因地制宜,因材施用”石刻造像的成功範例。石殿、石屋的建築處理既保留了木結構建築的外貌,又具有元代建築的特點:石殿內頂部所構築的藻井成組出現,層次豐富,色彩華美,其裝飾與構圖透露出濃厚的喇嘛教氣息。造像線條粗獷,氣勢逼人,從所着袈裟來看,具有濃郁的梵式造像特點。是研究元代雕刻藝術的珍貴實物。 [1] 

寂鑑寺石殿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寂鑑寺石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6年12月,國家文物局原則同意《寂鑑寺石殿保護規劃》(蘇文物保〔2015〕353號),並提出寂鑑寺石殿應釐清文物本體和附屬文物。門廳和廳西側廂房應納入附屬文物;毛珵墓不宜作為本規劃的附屬文物。深化價值評估,分析天池與寂鑑寺石殿的歷史關係,客觀評價文化景觀價值;進一步完善現狀評估,補充非文物建築評估內容。 [7] 

寂鑑寺石殿歷史文化

明洪武二年(1369年)釋克新《天池寂鑑寺記》中有記載。寺創建後歷代都有修繕,明弘治初天目禪師普惠主持修建,更名華山天池院。 [4] 

寂鑑寺石殿旅遊信息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藏書鎮天池山寂鑑寺內。
交通:
從蘇州汽車南站、吳中區汽車站乘往藏書、光福方向的車在藏書鎮下車,再搭機動三輪車前往;蘇州火車站乘坐64路或旅4至木瀆轉312路至天池山停車場。
參考資料
  • 1.    王仁宇,姚勤德主編,吳中古蹟,鳳凰出版社,2015.07,第76頁
  • 2.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18-10-21]
  • 3.    王仁宇,姚勤德主編,吳中古蹟,鳳凰出版社,2015.07,第73頁
  • 4.    中共江蘇省委研究室,江書文物,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03月第1版,第81頁
  • 5.    《建築史專輯》編輯委員會,科技史文集 (二) 建築史專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45頁
  • 6.    《建築史專輯》編輯委員會,科技史文集 (二) 建築史專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46頁
  • 7.    關於寂鑑寺石殿保護規劃的批覆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