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寂照寺

(浙江省温州市甌海區境內的寺廟)

鎖定
寂照寺,因寺後有一巨大的珍珠狀石頭也稱珠巖寺。它始建於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8),白雲度禪師興建;明正統戊午年(1438),常慧和尚重建;清同治間,崇德和尚重建觀音閣和寂照庵大殿;光緒間,欽雲和尚任主持,其後東池、東衡(木魚)任主持,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中文名
寂照寺
所處時代
元朝
別    名
珠巖寺
寺廟介紹
寂照寺 寂照寺
寂照寺坐落在澤雅外洋村西側凌雲山青羅降下的山腰裏,坐北朝南,現為澤雅八大風景區之一珠巖風景區的風景點。
據寺內現存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常慧和尚所立石碑記載:“……白雲度禪師於至正年間(公元1341年-1368年)崇建青羅峯寂照禪庵基址一所。”明正統戊午年(公元1438年),澤雅下村人林存志(法名常慧,號無極)偕母來此,一邊開荒自給,一邊修心養性,發起重建寂照寺。嗣後香火漸盛,寺僧逐增。明成化丁未年(公元1487年)所鑿的一見方大石水池、石腳盂、石磨等,今仍存寺中。中間一度沒落,幾成廢墟。
穆宗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崇德和尚從永嘉縣城區海坦山天寧寺來此重建觀音閣和寂照禪庵大殿。清德宗光緒末年(公元1908年),崇德和尚之徒欽雲和尚(藤橋石樣村人)任住持,着手擴建為兩進,前進七間,後進五間,廂房(有樓)八間,放生池一方,舂米房一座,總佔地面積一千五百平方米。定名為寂照寺。前進中間塑有彌勒佛金身,後進中間為大殿,塑有三寶金身。
離寂照寺二十餘米的後山麓,有一高聳的圓錐形岩石,高約二十米,活像一顆豎立的珍珠,鄉人均稱為珠巖(佛教徒稱為崑崙石),所以寂照寺又稱為珠巖寺。
昔日珠巖周圍紫竹叢生,珠巖後背有粗糙巖鱗,人攀着巖鱗可登上巖背,也可鑽進只容一人穿過的巖縫攀上巖背。巖背傾斜平坦,可容數十人,這樣既高又圓的岩石,確是一大奇觀。珠巖左右前後遠近處處點綴着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許多岩石,猶如一把散落的珍珠。緊靠前身底下有一觀音閣,閣內一口泉水從珠巖底下潺潺流出,味清可口,特別是伏天,喝後特別心爽;耳貼巖壁細聽,裏面水聲汩汩,人稱汩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