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宿羊山村

鎖定
宿羊山村位於宿羊山鎮鎮中心,宿羊山鎮政府機關單位辦公所在地,省棗泗公路從該村橫貫南北,交通便利。宿羊山鎮屬黃泛沙土平原半濕潤暖温帶季風氣候,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温13.9攝氏度,降雨量903.6毫米,水土潮濕,為農作物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主要種植大蒜、水稻、棉花、蔬菜等作物。
中文名
宿羊山村
外文名
SuYangShanCun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邳州市宿羊山鎮
地理位置
邳州市宿羊山鎮
面    積
3902 畝
下轄地區
圩裏、北陵、營子、西山
政府駐地
村中心
電話區號
0516
郵政編碼
221354
氣候條件
黃泛沙土平原半濕潤暖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728人
著名景點
瑞香寺
清涼寺
古槐
雙眼井
車牌代碼
蘇C
方    言
徐州方言

宿羊山村概況

宿羊山村為宿羊山鎮政府所在地,宿羊山著名的景點瑞香寺、清涼寺、古槐、雙眼井就位於此村,村民委員會組建於1985年,組建前轄四個自然村:圩裏、北陵、營子、西山。全村土地總積3902畝,社會總人口4728人。可耕地面積3902畝,承包土地人口為3406人,下轄13個村民小組,現有青壯年勞動力1780人,共有黨員65人,村民姓氏有劉、張、徐、王、魏、韓、甘、趙、謝、滿、姜、秦、楊、馬、周、郭、梁、朱、黃、李、孫等。

宿羊山村歷史沿革

宿羊山原名宿娘山,據傳很久以前,王母娘夜宿此山而得名"宿娘山",後以其諧音演變成"宿羊山"。民國3年置宿羊山纖團屬七區,24年青宿羊山鄉屬五區。1949年屬山東蘭陵縣,1953年劃歸邳縣置十五區,1957年撤區並多為宿羊山鄉,1968年改宿羊山人民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7年改置鎮,2000年撤鄉並鎮,將原徐樓鄉並置宿羊山鎮,鎮政府駐地宿羊山。

宿羊山村地理環境

宿羊山村位於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境內 ,位於邳州西北部,西望賈汪區,南望東隴海鐵路和徐海一級公路,北連京杭大運河、310國道,省棗泗公路從該鎮橫貫南北,交通便利。[1]

宿羊山村行政區劃

村現有邳州市人大代表2人,邳州市政協委員1人,村現任黨支部書記為劉傳銀、村會計劉志丹。

宿羊山村經濟情況

2011年該村國民生產總值為1985萬元,人均純收入為5600元,其中農、林、牧、副、漁產值為1435萬元,農業從業人數2070人,人均農業收入3326元,工業企業發展6家,工業總產值1800萬元,人均工業收入160元,第三產業總產值690萬元,人均產值1670萬元,從業人數300人。

宿羊山村文化景點

宿羊山鎮名勝古蹟眾多,鎮域內主要有“清涼寺”、“千年古槐”、“瑞香寺”、“雙眼井”。
據傳很久以前在宿羊山境內正申制高點上曾建有一座古剎,名曰"清涼寺",其門前正南百米處,有一棵古槐,只見它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半死半活地苫度春秋。卻誰也説不準它的生長年庚,究竟經歷了多少滄桑歲月。相傳,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生性酷愛古槐,大唐“統之後,打馬遊歷全國,曾到這棵古槐樹下觀賞,走時留下兩名侍從,賜予銀兩,令其於樹下,安家守護。至今這棵古槐,根深葉茂,甚為壯觀。
古鎮宿羊山原建有瑞香寺,是邳州最古老的寺廟之一。《邳縣縣誌補》中記載"元時建,蒼松翠柏,繞廟三面,廟東南有黃慷一株,數百年物也。"瑞香寺建在宿羊山主峯大武山西坡腳下,林木葱鬱的三山相叩的谷底之申,座北朝南,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富麗堂皇,古色古香,蔚為壯觀。門臨一漲清池,規模頗大,清朝光緒年間,香火鼎盛,僧眾多達百人。這座始建於元朝天順年間的寺廟,相傳是鎮江金山寺有一高僧從西北萬追趕一隻鳳凰到此,這隻鳳凰飛至宿羊山後,悄然落在主峯武山腳下。"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高僧看到這裏林濤起伏,野花滿坡,瑞氣綴繞,透着靈秀,加入仙境,於是便在這裏建造了一座寺廟,名日"瑞香寺"。可惜,這座晨鐘暮鼓、古木參天、興旺非凡的數百年古剎,於"文革"時被破壞的蕩然無存,那棵數百年"物也"的黃株連同數株合抱古銀杏,也被連根伐除。在瑞香寺西北旁有條石龍,背上清清楚楚有一脆坐印窩和一雙小巧玲隴的腳印,近旁有簇山棗樹,枝葉、刺針全向下而長,不遠處一塊巨石有雙三寸金蓮的履痕,下面石板上有馬的蹄印。傳説是王母娘娘坐龍背為孩子換尿布,在棗樹上晾尿布,走時上馬留下的痕跡,這些神話傳説的古蹟至今留存,吸引着眾多遊人駐足觀賞。
位於宿羊山角下還有一個名勝古蹟“雙眼井”,這座“雙眼井”,是人工用青石砌制而成,據傳有千年歷史,一井兩口,故名“雙眼井”,此井四季清澈透明,井水甘甜爽口,據説,凡是飲用此井水的人們,從不腹瀉,這便是“雙眼井”的傳説。

宿羊山村名人

宿羊山不僅名勝古蹟繁多,而且俊才星馳,清朝進士陳略,聞名四方,至今流傳民間的《胡打算》一書屬他所著,他的墓碑現立於宿羊山山坡之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