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宮崎市定中國史

(2019年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宮崎市定中國史》,[日] 宮崎市定 著,焦堃 / 瞿柘如 譯,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9年。
中文名
宮崎市定中國史
作    者
宮崎市定
原作品
中國史
出版社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9年3月
頁    數
536 頁
定    價
78 元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513923972
出品方
磨鐵圖書

宮崎市定中國史內容簡介

史學泰斗、“漢學諾貝爾獎”儒蓮獎得主宮崎市定核心著作,寫給普通讀者的通識經典!旁觀者的視角,世界史的立場,展現不一樣的中國歷史脈絡。
-------------------------------------------------------------------- -----------
★ 權威:作者宮崎市定是享譽國際學界的史學大家
京都學派史學集大成者,著述被廣為閲讀和引用,司馬遼太郎松本清張都是他的書迷!
★ 好看:文學家的敍事力+思想家的洞察力
宮崎市定有着學者中少見的平易暢快文風,對於中國歷史的重要方面也有着個性十足的見解!
★ 通俗: 巖波書店的經典通識讀本
本書是作者應日本出版界百年老店巖波書店的邀約,為普通讀者撰寫的中國通史,數十年來廣受好評!
★ 重要:認識宮崎市定,從這本書開始
本書是宮崎市定核心著作,關於景氣史觀、唐宋變革、中國的文藝復興等重要觀點,盡收其中!
-------------------------------------------------------------------------------
宮崎市定畢生致力於中國史的研究與教學,在眾多領域都有創見,被認為代表着日本中國史研究的Z高水平。本書是他積四十年研究與教學經驗、面向普通讀者的結晶之作,以世界史眼光和社會經濟史視角為特色,擁有平易的文風和明快的思維,能把精緻的實證研究與大氣恢弘的通史敍述緊密結合,集中體現了他的研究成果和特色。
精湛深厚的京都東洋史學風、與國內學界形成鮮明對照的思路與視角;對於書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幾乎都曾做過專門的研究;將中國置於世界史的進程之中,以“景氣史觀”闡述盛衰興亡;幾乎從不引經據典,論述全憑記憶力與洞察力;三百餘個小標題和平均八百字的篇幅,形成獨立又貫通的易讀結構;愉快而酣暢的敍述,只為喚起普通讀者的興趣。這一切使這部中國通史具有了深厚的學派底藴、強烈的個人風格、全新的啓發性和極佳的可讀性。
-------------------------------------------------------------------- -----------
宮崎市定先生是我國東洋史學界的巨擘。他對中國史書有廣闊博通的視野,研究對象涉及中國史的全部時代,以及政治、經濟、文化、東西交流史等所有領域。通過個別的實證研究,先生對中國史重新系統地加以認識,並將之置於世界史的發展中……能將精密的個案實證研究與闊達雄渾的通史敍述緊密結合,堪稱稀有。
——巖波書店
宮崎市定以及京都學派的中國史觀確實應當重新認識,《中國史》也寫得有特色。作為傑出的亞洲史學者,宮崎市定的視野常常超越中國,而涵蓋了整個“東洋”即亞洲。
——復旦大學 葛兆光
宮崎市定先生是國外學界中為數不多的對於中國歷史文化具有通識的學者,而且其通識是以實證為根基,以亞洲和西洋為參照的,《中國史》一書即是範例。
——北京大學 劉俊文
僅就學術而不是文化意義而言,如果拿宮崎市定比,人家的成就可能就比陳寅恪高。
——薩福克大學 薛湧 [1] 

宮崎市定中國史圖書目錄

序言 001
凡例 004
總 論
一、何謂歷史 007
歷史的個性 何謂時間 距離的評價 詞語邏輯 事實邏輯 時間與空間 世界史簡略年表 東洋的近世 最近世 中國與日本的情況 歷史的地域 世界史的立場 現代史 歷史與人同在 信息與選擇 歷史與記憶 方法的選擇 歷史學的功用 歷史學的中立性 權力與歷史
二、時代區分論 029
三分法之一 三分法之二 三分法之三 四分法 我的四分法
三、何謂古代 037
古代史的發展 都市國家 爭奪霸權 領土國家 古代帝國 古代的景氣 戰爭的作用 商業資本 政治與經濟
四、何謂中世 047
中世史的發展 不景氣的時代 對土地的投資 莊園的興起 分裂傾向 中世的唐王朝 異民族與中世 封建制與貴族制 貴族制的本質 中世的社會 佃户不是農奴 部曲與農奴 均田制與莊園
五、何謂近世 060
中國的文藝復興 貴族的沒落 科舉官僚 中世之前的武力國家 財政國家 好景氣時代的再來 新文化的興起 宋文化與西亞 中國與歐洲 中國文化的停滯 景氣的變動 景氣的週期 近世的統一 近世民族主義
六、何謂最近世 074
最近世的發展 自然科學的時代 工業革命文化 日本的開國 共和制中國
第一篇 古代史
一、三代 081
古代史研究法 夏殷時代 甲骨文 考古學 殷周革命 周的封建 都市之神的系譜 周的東進 疑古派史學
二、都市國家的時代 090
都市國家的起源 都市的城郭 氏族制度 士與庶民 持有武器的權利 階級鬥爭 都市與君主制 奴隸制 官僚制與孔子 孔子與儒教 對孔子的評價 孔子與歷史學 春秋時代 五霸是什麼 向領土國家的過渡
三、戰國時代 106
從春秋到戰國 將軍的出現 三晉與齊 秦的崛起 燕與日本 戰國的王權 領土國家 都市的改觀 市的繁榮 政治與學問 學派的產生 孟子 老子 有用之學 荀子 法家 古代帝王的系譜 七國爭霸戰 合縱連橫 統一的進展 騎兵戰術 秦的強盛
四、秦 125
始皇帝即位 韓趙的滅亡 魏的滅亡 楚燕齊的滅亡 皇帝制度 郡縣制 對外政策 強化統一政策 階級制度 法治主義 古代帝國的理念 始皇帝之死 項羽與劉邦
五、前漢 141
從秦到漢 一治一亂 姑息政治 親族封建制 匈奴政策 高祖其人 惠帝與呂后 文帝的政治 吳楚七國之亂 武帝完成統一 年號制 對匈奴的戰爭 積極的對外政策 張騫出使 西方貿易 財政政策 《史記·貨殖列傳》的世界 昭帝 宣帝 元帝、成帝 王莽的登場 經學集團 王莽的執政 新王朝 王莽的失敗
六、後漢 172
光武帝即位 前漢與後漢 後漢的衰落 黨錮 鄉制的崩潰 豪族與莊園 太平道運動 五斗米道 黨人的本質 宦官的誅除 天下大亂
第二篇 中世史
一、三國 189
中世禪讓的開始 正統論 不景氣的潮流 客與部曲 飢餓的時代 戒嚴令下的時代 九品官人法 村制的流行 都市的變質 異民族的內遷 屯田 不安定的政治 三國國力的比較 蜀漢滅亡
二、晉 204
晉興吳滅 八王之亂 貴族的奢侈 異民族的暴動 西晉的滅亡 晉的南渡 五胡強盛
三、南北朝 212
北魏興起 孝文帝的漢化政策 東晉衰微 劉裕興宋 南朝的側近政治 從南齊到梁 北魏的衰微 北魏分裂 東西魏的滅亡 侯景之亂 北齊北周的滅亡 隋的統一 中世統一的意義 隋文帝的事業 煬帝的命運
四、唐 233
唐王朝的性質 課户的身份 太宗的業績 唐室內訌的背景 則天武后 玄宗朝的榮華 安史之亂 變質為財政國家 黨爭之弊 宦官專權 黃巢之亂
五、五代 250
最後的分裂時代 軍閥的合併 契丹的興起 民族紛爭 名君後周世宗
第三篇 近世史
一、北宋、遼 261
宋的統一 宋代的政治機構 與遼的關係 貨幣經濟的隆盛 大運河時代 東京開封府的繁榮 大眾傳播時代 西夏的建國 民族主義的時代 財政的僵化 濮議 神宗與王安石 均輸法 青苗法 市易法 募役法 保甲、保馬法 舊黨 新法的復活 徽宗與蔡京 政治的崩壞 金的興起 北宋的滅亡 北宋的文化
二、南宋、金 314
南宋的中興 宋金和議 南宋政權的性格 孝宗的政治 朱子學的創立 宋金的和戰 物價與景氣 蒙古的興起 蒙古的西征 賈似道的時代 元的統一 歷史的反覆
三、元 347
元代的政治 元代的社會 征服王朝 諸汗國的叛亂 元王朝的中國化 仁宗的政治 帝位繼承的內訌 順帝的即位 叛亂紛起 朱元璋的活動 元王朝的弱點
四、明 371
宋與明 太祖的政治 苦命天子建文帝 成祖永樂帝 元世祖的後繼者 威服南海 專制還是獨裁 宦官的專權 英宗的失敗 英宗的復辟 明全盛期的文化 陽明學的形成 歷史的週期 南倭北虜之患 萬曆的政治 圍繞三案的黨爭 後金國的興起 明亡於內亂
五、清 416
清朝的統一 康熙帝的武功 元與清 清朝鼎盛時期的開始 雍正帝的內治 乾隆的政治 清代的文化 廣東的英國貿易 鴉片問題 中國的港口開放 太平天國 中國的開國 清朝的衰亡
第四篇 最近世史
一、中華民國 451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 孫文與三民主義 中國人對異文化的包容
二、國民政府 459
孫文的活動 國民黨的改組 國民政府的北伐 日本與美國 抗日戰爭
結語 471
自跋 475
附錄1 中國史年表 491
附錄2 參考文獻解説 497
附錄3 宮崎市定的生涯 509 [1] 

宮崎市定中國史作者簡介

宮崎市定(1901—1995),日本歷史學家、漢學家,京都學派史學集大成者。1922年進入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部史學科學習,師從內藤湖南桑原騭藏等人專攻東洋史,1936年赴法留學。1944年任京大教授,先後任巴黎大學、哈佛大學、漢堡大學等客座教授。曾榮獲有“漢學諾貝爾獎”之稱的儒蓮獎日本學士院獎和文化功勞者獎章。在日本和國際漢學界,他的著述被廣為閲讀和引用,司馬遼太郎松本清張等都是他的書迷。代表作有《中國史》《科舉》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