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布魯瓦茲·帕雷

鎖定
安布魯瓦茲·帕雷(Ambroise Pare),法國外科醫生,被譽為“現代外科之父”。以對槍炮火藥傷的温和處理和截肢中的結紮動脈止血法而聞名。1510年生於法國馬耶訥州的拉瓦勒,1590年12月20日卒於巴黎。
中文名
安佈列斯·帕雷
外文名
Ambres Pare
國    籍
法國
出生日期
1510年
逝世日期
1590年12月20日
職    業
外科醫生
主要成就
發明鴉喙鉗,發明“鉗夾止血法”
出生地
法國馬耶訥州的拉瓦勒
代表作品
《銃創療法》
《外科學教程》
《帕雷全集

目錄

安布魯瓦茲·帕雷個人經歷

帕雷時代的戰地手術 帕雷時代的戰地手術 [1]
中世紀外科不受重視,手術多由理髮師完成。1533年,帕雷到巴黎主宮醫院當一名理髮師-外科醫生學徒,學習解剖學及外科學。1536年作為軍醫隨軍出征。1552年任法王亨利二世的外科醫生。曾先後侍奉過 4位法國君主。1563年升為皇家首席外科醫師和侍從官。
16世紀,槍傷被認為是有毒的,常規的處理方法是用煮沸的油衝燙傷口。1537年在圖靈的一次戰役中,碰巧沸油用盡,他只好用雞蛋黃、玫瑰油、松節油混合成的油膏代替沸油,結果意外地發現傷口反而癒合得更好。此後他配製了多種不同的藥膏治療槍傷,經過試驗,否定了槍傷有毒的觀點。1552年在一個傷員的下肢截肢術中,他拋棄了傳統的燒烙止血法。首次採用動脈結紮法止血,通過鴉喙鉗拉出動脈,用縫線扎住血管末端,就可以徹底封死動脈,效果良好。帕雷的成就還有:推廣被遺忘已久的胎位倒轉術;介紹鼻成形術、穿顱術、陰道切除子宮術以及一氧化碳中毒和蛇咬傷的處理等;描述了鼠疫、天花、麻疹、麻風等傳染病;猜測到動脈瘤的原因之一是梅毒;做過唇癌的外科手術;推廣了疝帶的使用;設計了義肢、義眼和帶齒輪的關節;用金線或銀線固定牙齒等。還設計了許多外科及整形器械。帕雷不懂拉丁文,他的著作均由法文寫成。

安布魯瓦茲·帕雷著作

主要著作有《銃創療法》、《外科學教程》、《帕雷全集》。
參考資料